《红周刊(博客,微博)》作者 谢长艳
任泽平,' target='_blank' >国泰君安证券' 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2000点时坚定看多且高喊5000点不是梦,在' 沪指接近5000点时又开始提醒投资者,市场海拔已高,风大慢走。沪指在经历端午节前的大幅跳水后,本周指数在60日均线附近暂时止跌并小幅反弹,但随之而来的第二波暴跌却让投资者大惊失色,是“熊现身”还是“牛回头”?市场就此争论不休。对此,任泽平在接受红周刊专访时表示,未来市场还将震荡调整,虽然牛市根基没有破坏,但需要寻找新的方向和动力。
牛市根基仍在 但边际发生变化
《红周刊》:在沪指进入5000点前,您就一直提示风险。跨过5000点后,您就没再调整过点位,还说“我理性了,市场疯了”。看来这次调整完全在您的意料之中。
任泽平:市场需要一个调整。因为沪指从2000点爬到5000点,积累的调整压力一直没有释放。预计这轮调整是中级别的,上下可能有1000点,纵跨大半年。
《红周刊》:出现这轮中级调整的诱因是什么?
任泽平:内外因素都有。
内部因素主要是中国经济已经有企稳迹象,市场预计货币政策没有以前那么宽松了。同时,监管层查杠杆防范风险的做法让场外资金有所收缩。A股的杠杆资金有三部分,一是' 券商的两融资金,二是银行的伞形' 信托,三是场外配资。其中场外配资的杠杆比例最高,有的已经高达1:8。
外部因素则是美联储' 加息预期升温,导致资金从' 新兴市场撤离,全球市场都在调整,中国股市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红周刊》:在您所说的几种影响因素中,查杠杆和资金回流' 美国都是短期因素,而货币政策的影响可是中长期的啊!
任泽平:没错!短期影响是暂时的,市场会不会转向主要看中长期的影响。目前看,改革推进、货币政策宽松和监管层发展资本市场的三大牛市根基都还在,但边际上却发生了变化。
《红周刊》:您解释一下这三大根基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发生的边际上的变化是什么?。
任泽平:人们对改革的信心还在,但改革正在进入落地攻坚期和深水区,市场开始检验改革诚意;货币政策的方向依然是宽松的,但在经济企稳的预期背景下,宽松速度没那么快了,节奏会有变化;而查场外配资,代表监管层提示风险、控制牛市节奏,但并不意味着监管层要打压市场。在部分板块估值处在高位的背景下,这些边际力量的变化对市场影响较大。
《红周刊》:这三大根基,也是您在2000点时预见5000点的牛市逻辑吗?
任泽平:是的,这个逻辑一直没有变,只是不同时期会有强化或弱化。我到国泰君安后一直提几个观点:GDP增速新5%比旧8%好、改革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风险偏好引领增量资金入市、无风险利率降一半股市可上5000点等。从去年二季度到今年初,这个逻辑一直不断强化,而且牛市也在加快脚步。只是在沪指接近5000点时,才开始变得谨慎了。
牛市有没有顶 下半年见分晓
《红周刊》:说到牛市逻辑,就不能不提您从去年就一直讲的“转型宏观”的观点。这个观点完全颠覆了国人的惯性思维,如“只有经济复苏,股市才能走牛”、“改革无牛市等”等等。
任泽平:国人常说的“经济下滑无牛市”、“改革无牛市”等观点,其实都是些思维定式所致。无论是纵向回顾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还是横向看美国,在改革和经济下滑的环境中都是有牛市的,这就是分母驱动的改革牛。而且,中国此轮牛市的走势再一次验证了改革牛的逻辑是正确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改革成效决定着股市能走多远,' 股票 价格是对未来的体现。
《红周刊》:您在近期常提到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三种前景:经济L型牛市有顶、经济U型牛市不言顶、经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股市转熊,那请您预测一下这三种前景出现的概率会有多大呢?
任泽平:我的判断是3:5:2,但过程存在不确定性。现在经济低位暂稳,6月汇丰PMI初值49.6略升,之前预期是49.4,地产销售旺盛、土地购置回升、电力耗煤也出现反弹。随着无风险利率下降和风险偏好提升的分母驱动力量趋于尾声,未来核心观察牛市的驱动力能否切换至分子盈利和基本面。如果能,则牛市不言顶;如果不能,牛市见顶。因此,未来一年很关键。
《红周刊》:如何判断未来的前景呢?
任泽平:如果经济企稳,周期行业的' 业绩就会回升,企业可以通过盈利去消化高估值,市场的投资风格也会从成长向价值切换。但也别盲目乐观,出现L型走势的概率也还存在。这取决于从经济见底到复苏所需要的时间有多长。如果是L型,就意味着经济见底而货币政策又不敢太放松,企业的盈利又消化不了现在的高估值,股市肯定就见顶了。但即使沪指见顶也不会回到2000点,应该会震荡波动,因为之前提的改革、货币宽松和监管的三大根基依然没有变。还有一种可能,这次经济企稳的是虚假企稳,四季度货币政策再度放松,市场经过调整后可能还再起一波' 行情。
经济企稳回升迹象能否明朗,要密切观察下半年' 房地产的销售和投资' 数据,以及2016年上半年的人民币汇率和出口数据。
《红周刊》:今年3月份出台了地产放松政策后,房地产数据就已经有了回暖迹象,5、6月份数据回暖更加明显,如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比4月加快了1.9%。
任泽平:这还需要再确认,确认是真正的复苏还是回光返照。在去年10月份,房地产行业数据也出现了回暖,但很快就掉头了。这次回升的力度比去年10月份强,但还要看持续性和强度,如果又有掉头向下迹象,则经济就见不了底。
《红周刊》:假设楼市数据能确认回暖,那么地产股是不是也有投资机会?
任泽平:有,但更多地是区域性的投资机会,一级市场机会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中,而股票 市场中的地产股则会出现分化,毕竟现在看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数据还没有那么乐观。
《红周刊》:国家一直在弱化房地产的支柱作用,但又不希望其数据太坏,如何把握这个平衡呢?
任泽平:要让房地产这种旧经济软着陆,尽快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以实现新旧的接替,达到新常态。' 互联网+、高端制造都有望崛起接棒房地产,这两个行业能创造就业、创造利润,但与房地产相比,其链条短、物质投入少,对经济GDP的带动没房地产那么强,GDP的增速可能会再下一个台阶,但增长质量会更高,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新5%比旧8%好”。只有' 新兴产业才能撑起未来中国' 新经济的天空,不能走回头路。
《红周刊》:无论是政策红利还是宽松的流动性,都剑指新经济。那么下半年流动性的节奏您怎么看呢?
任泽平:货币宽松的方向没有变,但节奏和工具有调整。比如不采取降息、降准这种信号明确的方式,而是更多地通过定向的工具传导到实体。如近期启动的PSL和取消存贷比考核,都有利于小微企业贷款,助力稳增长。
市场风格不明确 关注主题投资
《红周刊》:如果经济确认U型,那么股市会进入慢牛吗?
任泽平:不会!中国牛市一向都是快牛,在基础制度环境没有改变情况下,慢牛是个伪命题,中国股市历来牛短熊长。刚才说的经济U型走势,牛市不言顶,指的是高度,和慢牛没关系。如果法治环境(监管不足)、投资者结构(散户为主)、市场供求(没有注册制)、主流媒体和监管层的作用以及对市场的认知(尊重市场还是把市场当工具)这几大要素不改变的话,我们的市场就不具备慢牛的基因,也改变不了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的宿命。只有改变制度环境,才能改变牛市基因。
《红周刊》:说说下半年您看好的投资机会吧,这可是投资者最关心的。
任泽平:去年是价值股的天下,今年上半年成长股独领风骚。当下市场风格不明确,此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主题机会。如' 国企改革、京津冀一体化、十三五规划、' 信息安全等。
《红周刊》:国企改革从央企到地方国企,涉及到各行各业,改革方案很多,怎么才能理出一条主线呢?
任泽平:所有的改革都有一个目的,就是提升效率。无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也好、股权激励等方案都是,改革后能达到提升效率目的,公司就是好标的。如果方案比较虚,无法落地,也就是炒炒概念而已。这轮改革是以“财税始,国企终,中间加金融”,国企改革是推进最慢的,也是检验这轮改革成败的关键。
《红周刊》:信息安全主题中,有很多属于“互联网+”的股票 ,多在' 创业板。这轮调整,很多创业板股票 都拦腰折断。您怎么看?
任泽平:创业板股票 肯定会分化,那些纯讲故事、没有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公司肯定会被打回原形。而质地优秀的公司在错杀后股价会继续回升。因此,调整是好事,能够从鱼龙混杂过度到真正的水落石出。■
·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
2014年8月18日,沪指还在2260点时,任泽平喊出5000点的目标位。犹如平地一声雷,质疑声、嘲笑声、PK声纷至沓来。2015年6月5日,沪指站上5000点时,任泽平又被冠以“5000点鼓吹手”、“牛市旗手”等各种美誉。但记者所接触的任泽平却一直是静如止水,冷静、理性、谦虚,让人很难和市场中那个大红大紫的任泽平联系起来。
任泽平说,他对市场一直保持着敬畏之心。作为分析师,他90%的时间都在思考未来。要做到领先市场半步,就要时刻保持清醒。投资者是拿真金白银在投资,分析师只有看对未来才有价值,对过去的解释和总结是学院派的工作。一个独立的分析师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不要被市场的杂音所干扰,前瞻性的东西最初不被市场接受很正常。骑墙派的分析师永远都是对的,但永远对市场没有价值。在2000点喊5000点,5000点前后提示风险,这才是分析师的价值。
让人记住任泽平的不仅是他预测准了点位,还有他的诗词歌赋体的' 研究报告。爱好古典文学的他通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和古文观止,他坦言,这些对他看市场也有帮助,当然,更多的是功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