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邀您一起关注' 信托投资
从今年6月15日开始,仅三周时间A股市值“蒸发”15万亿元,' 上证指数下跌30%,小盘股指数下跌更多,一场不折不扣的大股灾突然“空降”。这让不少做着“疯牛梦”的投资者猛然惊醒,损失惨重。不少人意识到,股市风险大,还是选择比较稳健的理财产品靠谱。
日前,' 大众证券报大众财富微信公众号再次就理财与读者展开互动,不少投资者向我们反映,股市损失惨重,一直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稳健理财产品。此外,从前期《2015大众理财白皮书》调查活动征集到的案例及' 数据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平民化”的信托产品已成为投资者普遍关注的“热点”。
信托产品走出“象牙塔”
谈及信托,前两年还是一种让投资者“又爱又恨”的产品。爱的是它的高收益,大部分信托产品收益率在10%以上,又保证刚性兑付。恨的是它100万元的起步门槛,让不少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但无论如何,信托似乎打破了投资界“收益高、风险高”的成规,成为神一般的存在。
近两年,随着央行降准、降息影响,市场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信托产品收益亦小幅下降,年化收益基本维持在8%-11%之间,但还是比银行理财高出一大截,不少信托公司接连推出20万元起步的“便民”产品,神秘的信托产品一下就从 “象牙塔”里走了出来。
“刚性兑付”仍未打破
普益财富信托研究专家范杰告诉记者,一般而言,信托产品到期后,由信托公司向投资者分配本金和收益,如果项目出现风险,导致没有足够资金兑付,信托公司会利用各种方式实现对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兜底”。
“目前,全国有大大小小的信托公司68家,上市的信托公司只有2家,任何信托公司都不想丢掉牌照,这便是刚性兑付的由来。”他介绍,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此前发布的 《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4-2015)》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信托业资产规模为13.98万亿元,有369笔信托项目存在兑付风险,涉及资金781亿元,但除极个别项目的利息外,最后均得以兑付。“刚性兑付”的神话仍未被破解。
没有“零风险”的神话
尽管《信托法》禁止信托公司承诺收益,更不能为信托产品 “兜底”,但“刚性兑付”作为信托业人所共知的潜规则,多数投资人认为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一样,不会亏本、保证收益。对此,范杰提醒,信托并不是没有风险,信托投资的' 房地产和工商企业领域都存在风险。目前,不少投资者对于信托产品的理解过于片面,产生 “没有风险”的错觉,这其实是风险意识缺失的表现,一旦发生违约,很可能引发市场恐慌,甚至导致行业危机。
那么,2015年下半年该如何理财?有哪些值得投资的信托产品?收益稳定吗?风险到底几何?基于此,大众证券报将举办“2015年中国信托投资峰会”,邀请行业专家及知名信托理财师为下半年投资问路。现在起,只要您热衷于资本市场投资,对信托产品感兴趣,关注大众财富微信平台或 致 电 垂 询 025-84686893、84686827,我们诚邀您现场聆听信托行业专家的' 投资策略解读,把握下半年信托投资风向标。 陈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