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中国股市大部分个股价格不是取决于价值,和价值无关。所有个股价格中准取决于资金供应量大小,指数图代表总体资金供应的大小及价格中轴定位,行业指数代表行业资金供应量的大小及行业价格中轴定位。同样一家上市公司在牛市和熊市收益一样,股价相差可达5倍以上。所以在中国做证券投资最重要的是识别资金流即资金供应量。本节讲解对中国股市应该建立怎样的宏观理念和操作技巧。
指数图是全国资金流入流出股市的资金流量图,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运行图实质是全国资金在股市进出图股市资金流量图。个股K线图是个股资金流量图。研究股市最重要的就是研究资金流,大盘指数资金流取决的因素非常多。中国证券市场从来都是经济需求的附属品,其诞生源于想通过证券市场控制1988年——1990年通货膨胀,现在更是经济需求的附属品。
指数涨跌是资金流动造成,指挥资金流动的是上层建筑的意图和资金流的自身规律。不能充分把握上层建筑意图和股市资金流动的自身规律,跨年度分析指数走势很难较为准确。上层建筑和股市自身规律决定指数长期运行,小波段的指数K线由游资和基金等市场主力制造,也是顺势而为,识势是证券投资的难点。
1995年前的证券市场是投机者的天堂,参与人数较少,涨跌波动极大。1996年初开始,大量普通投资者参与证券交易,市场成为全社会资金参与的对象。上层建筑当时认为证券市场上涨会扰乱经济运行,1996年底“12道金牌”把股市打压暴跌30%。1997年之后的恢复性上涨原因是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社会情绪的宣泄,大幅的降息引导资金源源不断进入股市,外场资金远大于内场,这就是股市自身规律起作用。同样的一幕发生在2007年5月12日,提升印花税导致指数6个交易日最大跌幅几近30%,稍事调整一个半月后创新高6124点。“5.19”行情坊间流传主要原因是上层建筑想利用股市上涨为国企脱困提供必要的融资渠道。2001年之后的暴跌是国有股准备在二级市场减持造成,股市职能准备转变成为社保供给资金缺口。2005年的大牛市导火索是非流通股“股改”大幅升值的需要,十送三股是大股东和普通投资者之间的博弈,结果是非流通股翻几倍升值普投资者经历漫漫熊市之后每股才获得0.3股收益,相当于30%利润。普投资者获利和非流通股股东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这也是政策导火索引发银行资金搬家的大牛市,最根本原因是连续三年开户每月不足十万户,大量新股民在短短18个月疯狂开户。2007年后为防止经济过热提高利率和准备金间接打压了股市,结果金融危机爆发全球断资金链才压制住股市上涨。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期间为利用股市大幅上涨拯救中产阶级购买力,支持实体经济的消费。停发了新股,同时货币供应量加大,才有2009年翻倍行情,同样有政策意图。
以上实例说明,指数大幅上涨和上层建筑对股市的态度有重大关系。一旦需要股市大幅上涨为经济作贡献,才会有上升一倍的大牛市产生。一旦把股市作为融资ATM机为经济作贡献,股市必然大跌。没有上层建筑指引,股指很难出现大涨。看看现在新股发行的速度和政府报告定位证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基调,很容易明白2011—2013年普通投资者将会重回2001年——2003年的艰难岁月,又一个十年的轮回。
另一个决定股市运行的重大因素是股市资金流动规律,及银行资金能否大搬家进入股市,这是股市自身的规律。
股市自身规律指数图就是资金流量图,银行资金流向就是股市自身规律。一旦群态思维把股市作为最主要的投资场所,股指就会大幅上涨,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直到宣泄殆尽,1996年底和2007年6月打压股市都没有成功就是证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是中国的两个泡沫市场,中间体是银行,银行资金流是这两个市场的重要支撑。只要取消二手房转按揭,房地产价格立刻暴跌。股市也是如此,一旦形成资金回流银行局面,股市难以上涨。1995——1997年深证指数上涨6倍,2005——2007年上证指数上涨6倍都是存款大搬家的结果。没有银行资金的支撑不会有大牛市,其中可流通市值和存款比值可作为大型牛熊市的分析指标。
1995底年大量储蓄资金抛弃银行,在上涨引诱下持续流入股市,开户人群挤爆交易大厅。1995年——1998年利率从9.18降低到3.51,银行资金依然在持续流入股市,上证指数才能在5次接近千点不破。2005年的股改相当于每10股获得红利3股,利好诱因下股市大涨,导致2005年——2007年新开户需到证券公司提前一周预约。没有股市持续上涨不可能引导全社会资金持续流入,没有银行资金持续流入不可能有特级大行情。股市持续上涨应该具备股价较低和较长时间的储蓄不流入股市。2009年的牛市就是股价较低,同时2008年出现一段时间开户人数真空期,短期内银行信贷资金爆发性进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3.51
当时场内外资金供给在没有大量新股发行的背景下供给平衡
股市自身规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情绪支撑资金在股市和银行之间流入流出的时间长短。指数代表的是资金流量图,代表群态思维对股市投资的态度持续强度和时间。
上层建筑和股市自身规律结合才会有大牛市大牛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上层建筑支持同时外场资金供应量较大才能实现。2011年——2013年股市不可能会有大牛市,上层建筑态度和资金供应量不足同时压制股市上涨。
4. 2011——2013年股市运行特点
2009年以后,货币政策已经发生转变,连续加息和提高准备金以及差额准备金率的实行,资金流动性必然降低。大量高速发行新股,股市成为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职能转变为实体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资金ATM机。上层建筑态度2011年不会改变,建立“池子”和动用可动用一切的工具压制两大泡沫市场,抵御货币投机和通胀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股市定位是实体经济资金供应器。
截止到2011年2月12日(注:本节成稿日),沪市总市值18.23万亿元,总流通市值14.61万亿。深市总市值8.42万亿,总流通市值5.08亿元。根据央行公布M2数据72.58万亿,M2和总流通市值比值2.72。1996年该数据比值30:1,2005年底该数值10:1,2008年年底该数值12:1。
2011年——2013是个股行情年,如果没有特大基本面改变,例如房地产市场价格大幅下挫(现在有政策导向下,三年内发生暴跌概率极大)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导致指数大跌。仅会出现波段行情,指数从最低点到最高点最大上涨幅度在30%以内,而且行情来得快去得快,高位停留时间短。主要原因是资金供给低于资金需求,资金面短缺状况下,获利盘很容易成为打压盘。但市场流动性依然存在,所以大跌也许会出现大反弹。
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是思维流的精英构成证券市场参与者大部分人是财富被分配的对象,IPO资金供给者,高位接仓的对手盘,只有极少数人常年在这个市场攫取暴利。市场的中坚力量是思维流的精英,预知未来、制造理念、讲述故事的精英。在制度、理念、人脉和未来之间获得巨额财富,手法有很多,略略介绍一下。
借壳上市的精英李泽楷用数码港高科技概念借壳盈科,创造借壳收益神话。2003年吉林敖东托管延边公路,被广发证券借壳后持有6.22亿股,市值240亿元,这是实业经营20年都难以达到的收益。股权升值同时不影响投资收益,两头受益。正在停牌的sst秋林,闽闽东改名为华映科技,五洲明珠即将改名等等,多少资本在借壳中获得巨额利润。幕后的股东都是证券市场中的精英,他们才是证券市场无风险暴富收益的策划者。
借壳其实难度很大,需要高超的资本运作技巧和人脉,普通投资者难望其项背。
概念制造的精英当年琼海红利用联众游戏、综艺股份(该公司至今依然概念较多)利用8848网站带来的网络概念,股价暴涨7——10倍。亿安科技的纳米概念、成飞集成的锂电概念、罗顿发展的海南岛概念、晋亿实业高铁概念等等层出不穷、举不胜举。概念就是精英获利的最佳工具!
中国股市就是故事,故事就是概念。精英制造概念讲故事,普通投资者听故事。精英带走金钱,普投资者收获美梦。精英利用群态思维追涨杀跌寻找对手盘,是证券市场颠不破的真理。概念吸引眼球制造对手盘,眼球效应就是资金流,概念就是眼球效应就是资金流就是对手盘。只有用概念吹泡泡才能获得暴富机会,大家只不过是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国证券市场概念击鼓传花是精英门针对普通投资者的鸿门宴,其技巧和难度用K线图难以解决,游戏者集心态技能和胆略于一身,这群人才是二级市场的精英中的精英。
2010年10月份的通货膨胀概念是绞杀普通投资者的工具,在中国价值投资都变味成概念,还有什么短期暴涨的股票 和概念无关。
行情识别的精英2006年初期中国人寿(601628)在中信证券(600030)5元不到时提出全额报销增发,报价9.29元是当时收盘价一倍。2006年中期入股5亿股,最后获利几十倍。当时中信证券(600030)总市值仅100亿元,2010年中信证券(600030)净利润100亿元。中国人寿(601628)行业分析能力惊人,充分的预见未来。2006年1月,部分外资机构就喊出3000点不是头,5000不在话下,主要根据就是资金供应量较大,银行存款会大搬家。2009年中期—2010年底锁仓药业和白酒概念的资金运作行业行情,其实是完全理解到现有资金供应量难有大牛市,锁仓药业和白酒成为共识,抱团取暖玩击鼓传花的升值游戏。
不同阶段,这些精英会达成共识,根据资金供应量决定运作局部或整体行情,普通投资者从门外看见的是一个个故事和大涨的股票 。
真正价值投资的精英普通投资者2006年、2007年说的价值投资其实是价值投资概念,并没有真正理解价值投资的精髓。价值投资绝不是用时间长短来衡量,用过去收益计算业绩也是错误的。巴菲特认为价值投资者对于风险有敏锐的理解,要能预测到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挖掘信息不对称的差价,预测到未来才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价值投资是主要是低价买入法和项目分析法两种。低价买入法如巴菲特买入中石油、高盛等,精髓是上市公司出现问题价格大跌或市值远低于企业重置价格(重新建造的价格)时买入。利用市场没有认识到合理价值或恐慌情绪打压价格,在低点买入。合理价值的计算是重点,例如2008年年底伊利股份市值仅仅64个亿,不敌中等城市一个楼盘的总价。低价买入法重点是合理价值=企业重置的价格,企业重置价格的计算才是精髓。低价常常发生在市场发生重大偏差的时候,最常发生的情况是偶发事件导致价格暴跌出现低价买入点。
项目分析法其实就是未来收益的贴现,巴菲特持有华盛顿邮报和可口可乐百倍收益都是项目收益高增长得到的,实质就是分析项目未来的收益。苏宁电器2004—2007年业绩大涨股价大涨是因为店面数量大增,2007年以后店面增长速度减缓,股价不再连续上涨而是在大区间波动。贵州茅台(600519)涨价幅度远超过通胀率,业绩收益增长稳定,股价上涨主要是项目收益大增,洋河股份(002304)也是如此。项目分析法的价值投资精髓是寻找业绩高速增长,增长率越高越好,在周期发生转变起点进入高点退出。现在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有很多个股符合该条件,将在本书其他章节详细讲解。
过去市盈率法的静态市盈率法是烟蒂投资法,完全和价值投资无关。银行低市盈率是市场缺乏资金造成,在银行表外业务并表背景下,三年内银行将面临业绩增长重大压力。没有想象空间就没有故事,没有故事的股票 是不会有趋势性的上升空间,只会围绕某个价格区间波动。低市盈率股票 恰恰是没有资金流入的股票 ,银行板块整体缺乏资金关注,没有资金流入的股票 是问题股票 。把市盈率法等同于价值投资是国内证券市场莫大的悲哀,把长时间持股等同于价值投资简直是思维谋杀。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