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皮海洲:大股东承诺不减持稳一时 不能稳一世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进入2016年,在预期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压力把股市吓得趴下的时候,不仅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规定》)来缓解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压力;而且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也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维稳举措,承诺“不减持”,有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甚至还提出了增持的计划。如截止1月14日午间,今年共有116家上市公司承诺“不减持”,252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增持。 上市公司大股东承诺“不减持”,对于减轻投资者对大股东减持的恐惧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进入2016年,在预期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压力把股市吓得趴下的时候,不仅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规定》)来缓解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压力;而且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也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维稳举措,承诺“不减持”,有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甚至还提出了增持的计划。如截止1月14日午间,今年共有116家上市公司承诺“不减持”,252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增持' 公告。

上市公司大股东承诺“不减持”,对于减轻投资者对大股东减持的恐惧感,维护当前股市的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作为投资者来说,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大股东顾全大局的行为,这也是这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为股市维稳所作出的贡献与牺牲。为此,有舆论将这些承诺“不减持”的大股东列入“光荣榜”之中,这是这些大股东当之无愧的。

不过,从股市长期发展与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市场不应该夸大上市公司大股东承诺“不减持”的意义。毕竟大股东承诺“不减持”对于股市来说,最多只能算是一种“救急行为”,这种“救急行为”只能维稳一时,却不能维稳一世。为了股市的长治久安,在维护股市稳定问题上,中国股市至少不应该依赖大股东的“不减持”承诺。毕竟这种“不减持”承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的减持问题。所谓“不减持”承诺,无非只是承诺在某个时期内不减持,通常是半年或者一年时间,而并不是永久不减持。一旦承诺期满,市场同样得面对大股东减持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A股市场其实是有教训的。为什么进入2016年之后,市场突然感受到大股东减持的巨大压力?原因就在于去年股灾之时,证监会基于救市的需要,于去年7月8日发布证监会公告〔2015〕18号(即《18号文》),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人员在半年时间内不能减持所持上市公司' 股票 。而到了今年1月8日,《18号文》规定的大股东及董监高“禁售期”期满,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压力因此而来。可见,“不减持”并没有真正消除大股东减持的压力,而只是将这种减持的压力推迟了半年或一年。相反,这种大股东的“不减持”甚至让' 限售股的“堰塞湖”越积越高,带给市场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一旦开闸,就会让市场有一种洪水猛兽般的恐惧感。

所以,从股市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这种“不减持”承诺其实并不值得提倡,这种“不减持”承诺只能视为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措施。就长远发展而言,市场更应该支持大股东进行有序的、合规的减持。比如,在《减持规定》的基础上,再对' 大宗交易与协议转让的减持方式加以完善,对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三种减持方式在总额上加以控制,避免大股东短时期内的集中减持带给市场以冲击。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切断限售股的来源,通过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改革完善,来减少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的持股,增加公众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比如,将控股股东的持股控制在40%以内,将公众投资者持股占比扩大到40%甚至是50%。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大股东的持股,从根本上减缓大股东减持的压力,避免股市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

不仅如此,为了避免上市公司成为控股股东的弃儿,规定大股东的持股降到公司总股本的25%时,只能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一次性转让给有意接手公司经营管理的企业法人或机构投资者。使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始终都有大股东来对其负责,而不至于沦为一家空壳公司。实际上,这些举措才是解决大股东减持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维护股市长治久安的根本。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任泽平:A股正逐步进入正常状态 把握结构行情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