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性思考被市场耻笑,暴跌一定会还理性一个公道。
在实体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中国股市从2014年年初,开始了新一轮令人瞠目结舌的暴涨:股指在一年多时间里,从不到2000点一举突破5000点,从全球表现最差逆袭为全球最靓丽的股市。然而,暴涨必然引发暴跌,端午节的前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恐慌性暴跌6.42%,千股跌停,该指数周跌幅达13.32%,创下了7年来最大单周跌幅。
5000点不足为惧?
比暴涨暴跌更诡异的,是其背后的逻辑。为什么实体经济很差,股市却逆势飞扬?
在本轮牛市启动过程中,笔者关注到很多解释。有人将本轮牛市归结为包括金融改革在内的“改革红利”,也有人将之归结为实体经济下行下货币宽松的预期,更有人将之归结为“国家意志”,强调做大做强牛市是一种“国家战略”。而这种“国家牛市”的战略更是得到了一系列旁证:在本轮股指飙涨过程中,每一次市场调整,立即得到一些部门和国家媒体的力挺,一些金融部门高层直言“股市繁荣可以反哺实体经济”,一些国家级媒体言之凿凿“4000点之后牛市才刚启动”。
这种暗示和明示的结果,便是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引发全民疯狂。甚至在危险迫在眉睫的时候,很多投资者仍然坚定地认为5000点不足惧,不突破上一轮6124点根本算不上牛市。但是,在经历端午节前的暴跌后,市场总算找回了一点理性,融资盘的爆仓,以及超过近2万亿的“两融”规模,让很多人一下从梦中回到现实,看到了迫近泰坦尼克号的冰山。
反思“国家牛市战略”
对' 中国资本市场稍有研究的人,对诸如“资本大国崛起”、“股市的国家战略”等词汇应该并不陌生。每一次股指上扬的时候,这些言论立即迎来了共鸣者的最大市场。
毋庸讳言,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在实体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仍然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短板。然而,一个简单的常识是,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强大的资本市场。一个资本大国,其风采不仅表现在指数的飞涨和财富效应的聚集,而是建立在一个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成熟的投资者队伍,以及宏观经济好的基本面上,绝不是通过政策的“激素”人为把指数“催大”。
人为推高的指数怎么上去,也会怎么下来,这是股市的基本规律。而2015年以来中国股市的每一支' 股票 ,就像《西游记》,个个成精,不管有没有翅膀,都高高飘在空中。这不由让人想起20多年来每一次暴涨暴跌,投资者损失惨痛的历史。强大资本市场的建设绝非单靠股指暴涨就能实现,这是一种“股市大跃进”,违背资本市场建设的基本规律。
有些人忽悠:股市好了,对市场经济也有支撑作用。笔者用所有的经济逻辑也没想通其中的道理:股指高了,是上市公司的' 业绩就高了,还是虚假的繁荣让实体经济好起来了?
就此而言,“端午劫”的这次暴跌,来得太是时候了。暴跌让我们对资本市场的思考回归常识,暴跌让我们看到本轮牛市背后真正的逻辑。从现在来看,本轮牛市本质上就是在货币宽松预期下,通过资金杠杆推动的一次“杠杆牛”。杠杆成为股指暴涨的最重要力量,疯狂的杠杆比率在牛市时放大收益,而在股指暴跌的时候会强行平仓,引发惨烈的踩踏效应。
如果说暴涨是一种“国家意志”,暴跌无疑也是国家之手直接干预的结果。在管理层去杠杆意图明显的情况下,中国股市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降杠杆,打断狂奔疯牛之腿,进入所谓慢牛的通道。这似乎是市场和管理层的共识。然而,对投资者而言,更多的应该看到这种逻辑转换背后的风险:在一个规则急剧变化的市场,没有人为你的资产安全负责,除了自己控制自己的贪欲和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