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北京时间8月15日早晨8点发布了对中国的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ArticleⅣConsultation,下称“报告”)。在近期的股市调整、新一轮汇改之后,IMF对中国的经济形势以及股市会作何评价和建议?
IMF在报告中指出,此前一轮股市回调的烈度和规模较大,中国政府在早期措施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迅速出台强有力的全方位应对措施,股市随后开始稳定,股市波动对实体经济不会产生显著影响。IMF也建议,中国政府在市场稳定后逐步减少干预,恢复市场功能。
政府应逐步退出股市干预
截至6月中旬,A股" 沪指在这一轮牛市中涨幅高达150%,与国际市场温和的价格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市场各行业普遍上涨。不过,市场在此后三周内却急挫30%,随后全面救市行动便拉开大幕。
针对上一轮A股大涨的原因,报告也给出了IMF的几大观察。一些市场参与者指出,高层政府官员的评论有可能被理解为“官方支持”;政府和证券交易所已经针对包括放宽" 保证金融资规定(2013年4月)、基金开放(2014年8月)和允许投资者开设多个证券账户(2015年4月)在内的促进措施;" 股票 市场大量流入资金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家庭储蓄方式从" 房地产转移以及对股东有利的国有企业改革抱有信心。
IMF指出,股市的反弹也导致风险上升,如保证金融资激增,一批信息不对称的新投资者涌入股市,再加上杠杆加大,增加了市场无序修正的风险。自2014年第二季度末开始,投资者向" 券商融资的金额增长了5倍,达2.2万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自由流通市值的8%。虽然监管层对证券公司加强了借贷监管,但对放缓借贷增长并无帮助。直到后期,大户投资者通过伞形" 信托等结构性产品,获得了远高于证券账户的杠杆倍数,其融资方包括理财产品等。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像这样的借贷规模已经达到了1万亿元人民币,监管者由此加强了对伞形信托的监管。
针对中国政府对近期股市修正采取的广泛政策行动,IMF执董们认为,中国应逐步退出这些干预措施,这才符合中国转向更市场化的金融系统,同时应当聚焦于维持重要性机构的流动性,强化市场监管、监督和危机管理的框架。
当前,随着股市逐步向常态化回归,市场对“国家队”何时退出、如何退出的疑问始终存在。
与IMF观点相似,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于8月14日表示,股市涨跌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一般情况下政府不干预。政府的职责是建立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股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证监会当日发布" 公告称,今后若干年,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证金公司)不会退出,但一般不入市操作,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
股市财富效应仍有限
此前,各界对于股价变动所造成的财富效应表示担忧,尤其体现在对消费的拖累。
IMF对此认为,从自由流通的市值来看,市场每变动25%,会影响家庭、企业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上下变动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GDP的10%和2013年末家庭金融资产的9%。同样的股价变动发生在" 美国,则会带来自由浮动值变化达到美国GDP的30%。
也有相关分析曾指出,就财富效应而言,股市下跌对消费的拖累作用有限,因为中国家庭储蓄率很高,股票 可能至多仅占家庭财富的15%,远低于西方国家,且活跃交易账户数量预计仅占总数量的8%。此外,股市的上涨更多停留于数字概念,并未实现财富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刺激,因此,这可能抑制股市波动对财富效应的影响。
IMF" 数据也显示,金融资产仅占中国全部家庭资产的5%,金融资产的形式主要是银行存款和现金,家庭持有股票 只有9%,家庭持有共同基金占4%。不过,自股市上涨以来,金融服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上升。因此,如果市场修正影响到了金融业,可能会直接削弱经济增长,并会对经济的其他方面带来连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