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博客,微博)》特约作者 王宫
美联储开启了' 加息进程,注册制可能要在2016年开启,笔者不敢给予2016年的股市太多期望,但是新年开盘第一天' 大盘就直接跌到熔断收盘还是让我们大跌眼镜。
当然,周一大跌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到熔断制度身上,同日发布的12月财新PMI指数继续下滑,不禁让人再度为中国经济感到担忧。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们希望通过周一的大跌窥探一下熔断制度对于中国市场究竟是福是祸?
熔断制度的设计较涨跌停板制度而言更加市场化,熔断制度实际是投资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市场环境,从而在停盘间隙进行调整的一种方式,它并不像涨跌停板一样通过规则限制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当涨跌幅达到一定程度引发熔断,恢复交易后投资者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交易,从而使市场价格达到新的均衡,因此,简单说熔断制度就是让投资者在冷静的情况下做出决定的一种制度。
当沪深300指数的涨跌达到7%就直接熔断到收市,实际上就是变相将指数的涨跌幅限制为7%。这种限制交易的方式表面上看我们不会发生' 美国1987年股灾单日下跌超过20%的情况,但实际上却没有使风险得到有效释放。如果第二天开盘就直接下跌7%再度出发熔断至收盘,对于' 股指期货的反方向交易者以及杠杆交易者的打击仍然是致命的。
但是本周四晚,证监会就暂停了熔断机制。与其说熔断是为了让投资者更加冷静,不如说可以给政府更充足的时间来应对市场的突然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2015年的股灾看,流动性危机已经超过估值危机,快速杀跌更多是由于大量杠杆产品清盘导致流动性不足引起的。这种状况下,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就像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是否应该救援华尔街一样。本次的流动性危机让交易所和监管层感到措手不及,因此危机之后一方面采取强力措施为市场去杠杆,而另一方面则通过熔断制度为政府采取干预手段留下时间和空间。
由此可见,其实熔断机制必要与否,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危机来临时政府的决策能力与时效。但是交给政府的事情往往不是力度不够时间不及时就是过犹不及,无论哪一种对于市场中长期的伤害都可能更大。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如何将这种突发情况融入策略和风控措施之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