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上市的“僵尸企业”,可怜——除了被人兼并或关门倒闭,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结局;上市公司中的“僵尸企业”,可恶——该死不死,而是通过增发、配股等手段,反复吸投资者的血,白白占用大量社会资源。
清理“僵尸企业”,应该先从股市下手。
股市中的“僵尸企业”至少有两大害处:一是占用大量资源。' 新股发行暂停时,再融资并没有暂停,个别时候再融资的资金量甚至惊人。融到的资金,相当一部分不是扎扎实实做主业,而是用来玩资本游戏,或者进行“现金管理”,借给银行吃利息。二是“僵而不死”,壳满天飞,越臭约值钱,鼓励炒重组、炒绩差,价值规律扭曲,资源配置失效。由于股市“香臭”不分,市场规律扭曲,各种创新和监管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走样。
如果说刚刚试验的“熔断”失败和大股东减持最新规定又曝漏洞,反映了管理层的能力问题,那么' 退市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就是管理层的责任问题。让该死的死掉,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吗?不就是个严格执法吗!
但目前从上到下,从证监会、交易所,到' 券商、基金甚至一般投资者,' target='_blank' >方方面面都在整天琢磨什么时候可以开闸融资,能融多少,市场能承压多少。说好的“强制' 退市”不仅毫无进展,甚至无人提及,仿佛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
但是管理层目前压根不敢提及“强制退市”。可能担心市场极度萎靡的情况下,再力推强制退市,会使股市难以承受,管理层再度惹祸上身。
其实多虑了。首先,广大投资者真心拥护大力整顿市场环境,热切盼望及早清除害群之马,对强制退市会给予大力支持;其次,目前股市惨淡,该反映的利空基本都反映了,“再跌也跌不到哪里去。”如果适时祭出退市利器,或许暂时造成股市下跌,但必将极大提振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任和信心,有利于股市长期走好。
相反,如果股市惨淡时畏首畏尾,搁置强制退市,等股市高涨时再推强制退市,很可能造成股市暴跌。到那时,各方都把怨气发到强制退市上,治理整顿的舆论氛围会极其不利,甚至不得不中途“变通”或夭折。目前已经有了主板、' 中小板、' 创业板、三板,据说上半年还要推出“战略新兴板”,板板的关键词都是“融资”。只想“取水”,不愿“修渠”,如何长久?
处理股市中的“僵尸企业”可能使部分赌徒血本无归,甚至造成局部的社会震动。以往管理层就是担心出现这样的不稳定,才迟迟不敢对沉疴下手。但这样的代价是必要的,只有彻底打掉对绩差股的侥幸,才能真正树立价值投资理念,优化资源配置。譬如反腐,并没有造成社会不稳,而是万民拥护,越来越接近风清气正。
“熔断”受挫后,有人谈及管理层的“人才”问题,有人质问谁该为蒸发的7万亿元市值负责,有人呼吁加强“管理者教育”。其实最大的教训是,管理层在制定政策时,千万不要把自己想得太聪明,把投资者想得太笨。资本是最聪明的,能够看穿一切以圈钱为主要目的的、似是而非的“改革”和“创新”,并且做出迅速有力的反应。
当前投资者(资本)最期盼两点:控制融资节奏和通过强制退市治理“脏乱差”。如果真想挽救股市于危难,就应该顺应民意,从这两点着手。其他的“创新”暂时免了,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