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过半散户去年盈利 四成判断一季度先跌后涨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2015年四季度A股市场延续了自9月份开始的反弹趋势,在整个季度中基本保持了上行态势。最高行至3684.57点,收于3539.18点,上涨15.93%。 上海证券报·2016年第一季度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受益于市场整体反弹,2015年四季度个人投资者盈利情况较此前明显好转,过半投资者盈利。投资者全年成绩也因此转暖,过半投资者年末收益情况已回复到2015年全年高点的七至八成。但与此同时,证券资产在个人金融资产中的占比继续呈下降趋势,近三成投资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2015年四季度A股市场延续了自9月份开始的反弹趋势,在整个季度中基本保持了上行态势。" 沪指最高行至3684.57点,收于3539.18点,上涨15.93%。

上海证券报·2016年第一季度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受益于市场整体反弹,2015年四季度个人投资者盈利情况较此前明显好转,过半投资者盈利。投资者全年成绩也因此转暖,过半投资者年末收益情况已回复到2015年全年高点的七至八成。但与此同时,证券资产在个人金融资产中的占比继续呈下降趋势,近三成投资者证券资产占比明显下降。

2015年第四季度的市场反弹重燃了投资者对2016年" 大盘挑战更高点位的预期。八成投资者看好上证综指在一季度收红,三成投资者认为年内上证综指有望重上4000点。看好的投资品种方面,过半投资者青睐" 中小板题材股。

过半投资者去年四季度加仓

A股市场在2015年第四季度触底反弹态势明显。上证综指连续三根月线收红,最高行至3684.57点,收于3539.18点,上涨15.93%;" 创业板指弹性更足,四季度累积涨幅达30.32%。

整体来看,整体性的反弹" 行情投资者第四季度的盈利状况大幅好转,从上季度的31.5%直升至55.7%,增加了24个百分点。其中,盈利10%以内的投资者比重为39.7%,盈利介于10%至30%的投资者比重为11.7%,盈利超过30%的投资者比重为4.3%。当然也有21.8%的投资者表示在四季度出现了亏损,但较上季度锐减逾30个百分点。

行情向好促使投资者仓位调整时趋于乐观。调查显示,55.9%的投资者在四季度加仓,21%的投资者选择观望,15.3%的投资者反弹后期选择逢高减仓。

创业板" 个股更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市场反弹过程中投资者的操作策略不尽相同。在受访的投资者中,28%的投资者表示“原本仓位较高,反弹持仓待涨”,41%的投资者表示“原本仓位较低,反弹中增加仓位”,20%的投资者表示“在保持仓位水平大致不变的同时调仓换股”,另有10%左右的投资者在四季度中通过追加自有资金或融资的方式加大了市场参与力度,而在选择加仓的投资者中,更多的投资者选择在所关注的个股反弹态势确立后右侧加仓。

调查显示,在大盘反弹启动初期,手握更多现金的投资者反弹过程中收益更佳,表示“原本仓位较低,反弹中增加仓位”的投资者中69.6%实现盈利;积极调仓换股的投资者中则有54.4%实现盈利,同时有20.6%的投资者实现10%以上的收益,比例高于其他投资者;而表示“原本仓位较高,反弹持仓待涨”的投资者中则有38.7%实现盈利,相当部分投资者收益持平。

截至2015年四季度,有8.7%的受访投资者表示目前空仓,仓位在40%以下的投资者合计占比46.6%,较三季度减少了10个百分点;仓位在80%以上的投资者合计占比为22.5%,较三季度增加了4个百分点;四季度末个人投资者的平均仓位为45.97%,而三季度末个人投资者的平均仓位为40.1%。

持仓风格方面,创业板个股较金融股更受到投资者的欢迎。21.5%的投资者表示在四季度增持了创业板个股,有14.5%表示增持了金融股;19.7%的投资者表示在四季度中减持创业板个股至空仓,同时有29.5%的投资者减持金融股至空仓。收益方面,四季度持有创业板个股盈利的投资者占比达58.4%,持有金融股盈利的投资者占比为47.1%。

四季度收益“拯救”全年

跌宕起伏的2015年A股市场已经画上了句号。调查显示,经过四季度市场的整体反弹后,大多数投资者账户收益情况较年内低点有所改善。纵观一年,较多的投资者在年末较2015年年初仍有盈余。

调查显示,66.1%的投资者表示四季度末其投资收益情况较年内最低点“有所恢复”,19%表示“明显恢复”;与年内收益的最高点相比,则有51.4%的投资者表示个人账户收益情况在四季度末已达到年内最" 高峰的七、八成水平,18.8%的投资者表示“已与最高峰持平”,18.7%的投资者表示相当于最高峰时的一半水平。

全年来看,沪指虽然在2015年经历了大起大落,但仍实现了10%以上的涨幅,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排名前列,受访投资者中全年收益为正的也超过了半数。调查显示,55.7%的投资者全年实现盈利,其中37.9%盈利在10%以内,7.6%的投资者盈利超过了30%;全年亏损的投资者占比为25.3%,其中9.6%亏损10%以内,5.3%亏损在30%以上。

经" 数据分析可得出,投资者四季度的收益情况与投资者年终成绩单高度相关。把握住四季度反弹行情投资者中逾六成实现了全年正收益,而在四季度收益不佳的投资者则很难逃脱全年亏损的命运。

资金离场意愿未有改变

调查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投资者包括" 股票 市值、证券账户、可使用现金的证券账户资产平均占个人金融资产的比重为44.9%,环比减少了3.8个百分点;而本期调查则显示,尽管市场出现了反弹,但资金流出证券市场的态势并未有改变。

受到反弹行情激励,部分投资者风险偏好开始好转,谨慎地主动增加证券资产,但这样的风险偏好转暖趋势在经历了今年年初的市场波动后能否持续难以预料。

在去年四季度中,受访投资者包括股票 市值、证券账户、可使用现金的证券账户资产平均占个人金融资产的比重为42.42%,环比减少了2.5个百分点。

在受访投资者中,29.9%的投资者表示,证券账户资产在其金融资产中的占比“明显下降”;另有9%的投资者表示,证券账户资产在其金融资产中的占比“有所下降”;22.4%的投资者表示,证券资产在其金融资产中的占比“有所提升”或“明显提升”。该比例虽然较第三季度的10%有所改善,但整体来看投资者证券资产占比仍在下降。

去年四季度大部分投资者仍然坚持以一个稳定的金融资产比例投资于股市。在受访的投资者中,62.2%的投资者表示不准备大幅调整证券账户资产的投资规模;受到反弹行情激励,有27.5%的投资者表示准备加大股市的资金投入,较上一季度增加了7个百分点。

在主动增加证券资产投资比重的投资者中,57.2%的投资者表示新增比重占原先水平的30%左右,占比最高,30%的投资者表示新增比重占原先水平的50%左右。

上期调查显示,在下跌及大幅震荡市中,资金流出的个人投资者仍然有较强的重新进场意愿。本期调查则显示,新增证券资产投资的资金57%来自于投资者现金存款,23.7%来自于赎回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

而选择撤资的投资者也仍倾向于保持流动性。38.5%的投资者表示将购买以月记的理财产品,23.3%的投资者表示将持有现金,同时有12.1%的投资者表示将把资金用于消费,8%的投资者表示将投资期限以年计或更长的银行理财产品,12.1%表示将用于买房。

投资者继续降杠杆

去年四季度市场反弹没有重新激起投资者杠杆的热情。72.4%的投资者表示四季度没有新增融资交易,22.8%的投资者表示在三季度已经降低了融资规模,另有18.4%的投资者表示今后也不再进行融资交易

在乐观的投资者中,有27.6%的投资者表示在四季度增加了融资规模,这些投资者中有56.1%表示融资买入市场热门题材进行短线炒作,33%则倾向于继续融资买入已经持有的股票

去年四季度沪深交易所修改了两融规则,将最低" 保证金比例从50%上调至100%。对于此项规则的修改,40.7%的投资者表示“原本就未用足杠杆,因此没有影响。”52%的投资者表示将减少新开仓融资规模。

在理论杠杆上限调低之后,40%的投资者表示将把杠杆水平控制在0.8倍,在各类投资者中占比最高;38.5%的投资者表示将把杠杆水平控制在0.5倍,20.9%的投资者表示将用足杠杆

在上一期调查中,有53.4%的投资者表示,一般通过" 融资融券将股市投资杠杆比例放大1.2倍,29.9%的投资者表示一般放大到1.5倍,4.2%的投资者表示一般会放大到2倍。可见新规对投资者杠杆倍数的抑制作用明显。

融资仓位出现亏损时,52.6%的投资者表示,当已经融资买入的个股下跌10%后将选择止损;24.5%的投资者表示,当已经融资买入的个股下跌5%就将选择止损

四成投资者认为一季度将先跌后涨

调查显示,看好一季度上证综指能够收红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为80.9%。其中,47.1%的投资者认为涨幅在5%以上,33.8%的投资者认为涨幅在0至5%之间。针对2016年全年走势,有80.3%的投资者认为上证综指能够收红,其中43.3%的投资者相信涨幅在5%以上。

对于未来上证综指能够达到的最高点,去年四季度市场反弹明显提高了投资者预期。29.5%的投资者认为2016年内上证综指有望重上4000点或以上,48%的投资者认为波动上限在3700点附近,占比最高。

对于年内上证综指的波动下限,47.1%的投资者认为在3300点左右,14.7%的投资者认为将守住3000点,而仅有6.8%的投资者认为可能跌破3000点。然而,1月12日沪指盘中一度击穿了3000点整数关,再次表明正确的很可能是少数。

在被问及2016年推动市场走强的主要因素时,48.5%的投资者看好“各项经济改革措施落地奏效”,38.5%的投资者着眼于“经济增速反弹”;而被问及最大风险时,上述两项因素低于预期的风险也分列前两位。

对于一季度市场走势,40.1%的投资者认为,一季度大盘将是“先跌后涨”。同时有34.5%的投资者认为,一季度大盘将持续反复震荡,同时出现局部热点板块的大涨。

在多数投资者看好一季度行情的同时,多数投资者对是否马上加仓表示谨慎。在被问及未来三个月内是否准备调整仓位时,63.6%的投资者表示将暂时观望。

对于加仓策略,44%的投资者表示将首选“" 一带一路”、" 国企改革等题材股,此类投资者占比在受访者中最高;23.3%的投资者表示首选加仓大盘蓝筹股;18.2%的投资者没有明确的侧重点,主要是逢低加仓;创业板则继续受到冷遇,仅有14.5%的投资者表示首选加仓创业板。

成长股被习惯性持有

在关于“目前更倾向于持有哪类股票 ”的调查中,本期调查结果延续了上期调查中投资者青睐中小市值题材股的趋势。本期调查中有53.2%的投资者表示青睐中小板个股,上季度中小板股则获得了44.4%受访投资者的青睐;本期偏好持有大盘蓝筹股的投资者为26.1%,与上一季度持平;偏好持有创业板的投资者为9.8%。

这样的持股偏好与投资者对一季度行情结构的判断并不一致。39.1%的投资者相信一季度将出现“成长股高位横盘,蓝筹股补涨”局面,25.9%的投资者则认为一季度市场将是“创业板跌,之前领涨的未来领跌;蓝筹股补涨,绩优低估值品种将受到市场青睐。”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刚刚目睹题材股在反弹中有卓越表现的投资者仍然习惯性地愿意持有题材股。

另一项调查也能反映出当前投资者“知行不合”的现状。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当前市场的估值水平时,43.7%的投资者表示,“以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已回到了合理水平,中小创等成长股估值仍偏高”,占最大多数,仅有17%的投资者表示当前市况下估值对投资没有太大的意义。尽管多数投资者认同估值的参考价值,也认为目前成长股估值偏高,但四季度个股表现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力显然更大。

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及其效应预期不高

去年四季度央行在10月下旬又一次降息,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投资者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继续预期平淡。

44.7%的投资者认为,今年一季度央行不会再次降息。对于降息效果,57.3%的投资者认为“降息对行情的刺激作用已经不再明显”,8.3%的投资者认为“继续降息说明经济下行压力大,属" 于利空信号”。此外,24.1%的投资者认为坚持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将利好股市。

利率下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投资者配置权益市场的意愿。基于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判断,青睐“股票 等权益类资产投资”的投资者占比为38.2%,较上期调查增加了9个百分点;45.6%的投资者表示更乐于配置“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债券等固定收益类品种”,较上期调查减少了3个百分点。

过半投资者去年12月份未打新

去年12月份有28只" 新股陆续发行。调查显示,投资者较2015年上半年打新热情有所降低,46.1%的投资者表示参与了本轮打新,而高达53.9%的投资者没有参与。

半数参与打新的投资者表示,打新资金主要来自于其证券账户内的闲置资金;32.6%的投资者表示通过卖股筹集打新资金,12.4%的投资者表示转入新增资金专门用于打新;另有4.9%的投资者表示通过购买打新基金等理财产品参与打新。

目前新股" 申购新政已经落地,未来投资者申购新股仅以持有市值为额度而不需要预缴款,对于此项政策变化投资者态度不一。

38.1%的投资者认为,取消预缴款后投资者不需要为打新专门转入新增资金,由此打新结束后资金溢出二级市场效应减少,利空股市。同时有36.4%的投资者认为,新政将减少卖股打新对市场冲击,利好股市。而从前述调查结果来看,实际操作中选择卖股打新的投资者较转入资金打新的投资者更多。

过半投资者不改对题材股的偏好

本次调查期内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对于渐行渐近的注册制,投资者对其短期影响看法不一。

49.9%的投资者认为,注册制改革将是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重大进展,利好大盘;26.1%的投资者认为,注册制落地后可能带来新股供给过剩,利空大盘;12.1%的投资者认为,中小市值题材股将受注册制进展冲击;11.9%的投资者认为,注册制对市场整体没有影响,但ST等壳资源股将受到冲击。

在被问及注册制推出后如何看待中小市值题材股时,56.6%的投资者表示,短期内不会影响自己对题材股的偏好,但是长期会考虑减少持仓;31.6%的投资者则明确表示,仍将看好题材股。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洪榕:A股重生之路 或超出预想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