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股票 发行注册制改革已经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且该授权期限为两年,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股票 发行从审核制转为注册制,是股票 发行市场化的重要表现。虽然至今国务院尚未出台股票 发行注册制改革具体方案,但也为时不远。
股票 发行注册制下,如何落实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切实保护证券投资者合法权益,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从以往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处罚的类型来看,上市公司等信息披露义务人虚假陈述,一致是被处罚的主要类型。因此,在股票 发行注册制下,监管机构更应加强对信息披露工作的监管。
首先,全面落实信息披露及时、公平原则。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是证券法中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除部分上市公司刻意粉饰' 业绩,故意财务造假之外,多数上市公司等信息披露义务人都能如实披露信息,但在信息披露的及时和公平方面做得还不够,表现在信息的发布总是迟于证券市场的反应、机构投资者获得的信息总是早于普通证券投资者、境内外的发布信息不同步、不同质等,从而导致机构投资者利用资金优势和从信息发布义务人处提前获得的信息优势,谋取私利,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其次,扩大信息披露义务主体范围,加强二级市场' 大宗交易事中事后监管。近几年来中国证券市场股价暴涨暴跌现象引世界瞩目,机构投资者利用巨额资金将某只股票 连续多个交易日封在涨停或跌停价的情况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甚至连上市公司自身都感到莫名奇妙。故证券法规仅赋予上市公司等信息披露义务,不足以稳定证券市场。
建议扩大信息披露主体范围,建立二级市场大宗交易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二级市场大宗交易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认定标准和信息披露内容和范围,如在二级市场上单独或联合进行大宗交易(如日累计委托量达到单只证券流通数量1%以上)的投资者作为信息披露主体,负有及时' 公告委托情况及理由义务等。
第三,进一步发挥中介机构监督作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是资本市场的守护神。在股票 发行注册制下,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监督作用,借鉴'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应提供' 法律意见书等监管模式,规范信息披露行为,以弥补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不足。
第四,加大对违规信批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证券民事赔偿机制。注册制下,监管机构已经从事前监督转变为事中和事后监督。与违法行为者获得非法利益相比,几十万的行政罚款显然不足于震慑违法行为。只有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证券民事赔偿机制,提高证券民事赔偿效率和金额,才能震慑违规违法行为,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成(石家庄)律师事务所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