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种种原因,地方的去产能仍处在观望和等待政策的过程中。因为国家的政策" 大盘子不定下来,具体配套政策不下来,每个省如果要单独操作去产能估计都很难,这要地方政府有相当的财力和手段。
“很多地方都想争取政策,希望方案报早一点能够争取更多的支持,这也相当于是一个表态。”上述地方政府人士说。
安徽、河北、山西、贵州、" 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八省份的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方案已经上报至国务院有关部门,这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述省份负责方案起草的政策人士处获得的消息。“这是全国最早的8个地区。”上述官员表示。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第一要务,去产能已经形成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全面共识。今年春节前国务院发布两行业去产能意见,明确要求钢铁、煤炭行业3-5年内各压缩产能1亿-1.5亿吨和5亿吨左右。有意思的是,此次去产能大战中,地方力度似乎远超国家预期,一些已经形成方案的地方提出的去产能目标累计总量可观。
“现在这八个省的煤炭去产能目标已经占到了国家计划的90%,”上述人士说,“如果31个省市数字加起来肯定是超过国家的,甚至翻番。”
去产能大战的“硬骨头”
上述人士并未透露八省份压缩过剩产能的各自目标,目前可见的地方去产能目标,分散于各地已经公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中。
比如山西省计划到2020年压减煤炭产能2.58亿吨,贵州计划用3至5年时间压缩煤矿规模7000万吨左右,河北则提出到2017年,要减产6000万吨钢铁、4000万吨燃煤等等。
“大家都认识到我们的产能是绝对过剩,而不是结构性的相对过剩。”地方政府智囊部门官员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煤炭、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报表(以2015年三季度报为依据)发现,A股53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仅4家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呈现正增长,其中仅22家净利润为正,也就是说将近60%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亏损。
上述53家上市公司中,7家净利润增长率跌入-1000%以下,最低的" 五矿发展(" 600058," 股吧)净利润增长率为-4056%,2015年前三季度亏损14亿元,亏损额最大的为甘肃省的" 酒钢宏兴(" 600307," 股吧),亏损35亿。
分地域来看,这53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6家位于上述八省份,占到了全国的30%。
煤炭行业的数字更为悲观。报告期内,A股煤炭行业37家上市公司中仅2家公司营业总收入正增长,仅3家净利润正增长,92%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亏损。其中,亏损额最大的是山西煤业,2015年前三季度巨亏14亿。
这37家公司中位于上述八省份的有21家,占到一半以上。其中又以山西省最多,共有12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研究两行业上市公司报表数字发现,屈指可数的盈利正增长上市公司中,中小规模企业占了绝大多数,有的则是通过降低营业总成本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
如钢铁行业净利润增速为正的9家公司中,除" 山东钢铁(" 600022," 股吧)、" 凌钢股份(" 600231," 股吧)外,营业总收入不超过20亿。煤炭行业3家净利润增速为正的公司,兰花创科、" 宝泰隆(" 601011," 股吧)、" 永泰能源(" 600157," 股吧),也无一不是中小规模企业。
这表明,上述重头地区的重头国企,是此次去产能大战真正的“硬骨头”。而一些产品结构较活,成本把控较好的企业,也因为“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在全行业的产能过剩中得以存活。
地方去产能博弈
刚刚过去的3月底,国务院副总理" 马凯在安徽调研时召开了部分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参会的企业就包括" 淮南矿业、" 马钢集团等,化解产能过剩是其中一个重要议题。
“安徽主要是‘三煤一钢’(淮南矿业集团、" 淮北矿业集团、" 皖北煤电集团、马钢集团),都是国企,态度肯定是有的。”当地专家称。
而就在此次座谈的前几天,安徽省省长李锦斌赴淮南矿业集团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推进“三煤一钢”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转型发展工作。
作为曾经的“亏损王”," 马钢股份2012年曾创下巨亏38亿元的纪录,而在2013、2014年实现短暂的盈亏平衡后,今年年初马钢股份发布2015年" 业绩预亏" 公告,预计2015年净利润亏损48.2亿元。而实际的情况是,最终报表显示亏损51亿。
再比如淮南,受制于工业结构过于单薄,2013年GDP为819亿元,2014年为789亿元,2015年为770亿元,连续两年成为安徽唯一一个经济负增长的地市。
淮南等地的难处,是各地资源型城市去产能困境中的一个缩影。一方面,一些地市作为“钢城”或“煤都”,一产独大乃至一企独大的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而在这些企业的巨亏之下,地方经济发展受到拖累,财政贫弱,化解过剩产能决心很大,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型国企独大挤占了其他企业生存发展空间,造成大量的过剩产能人员找不到安置的出口。
上述两个方面,一为财力,二为人员,是当前去产能中普遍认为比较棘手的问题。安徽部分地区如此,山西如此,东北更是如此。
今年年初,马钢(合肥)公司(合钢)通过了职工安置分流方案,近5000名职工得到安置,由合肥市一力承当。
“合肥的国有企业比较多,而且效益比较好。但是其他没有什么国有企业或者比较少的县市,职工又不愿意离开国企进入社会工作的,难度就比较大了。”当地专家说。
地方积极上报方案表态
就是在这样左右为难的去产能之战中,不少地方仍报出了巨量的产能压缩目标,力度远超国家预期。
“现在企业矛盾比较多,一是人员安置,资金从哪里来?二是债务很多,怎么化解?”上述地方政府有关人士称。
上述人士亦表示,也正是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地方的去产能仍处在观望和等待政策的过程中。因为国家的政策大盘子不定下来,具体配套政策不下来,每个省如果要单独操作去产能估计都很难,这要地方政府有相当的财力和手段。
而根据目前政策的发布节奏,两行业去产能的意见已经发布,但没有按比例分配各省指标,还需等汇总地方意见后出台实施性的细则。
因此在上述八省已经上报的方案中,主要内容概为煤炭钢铁行业五年计划压缩产能总量、大的企业分解到的数量、职工分流数量,以及期望的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
在这样的博弈之下,一些地方上报方案颇为积极。“很多地方都想争取政策,希望方案报早一点能够争取更多的支持,这也相当于是一个表态。”上述地方政府人士说。
" 中金指出,钢铁行业盈利正在持续改善,预测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将大幅减亏,部分钢企3 月份开始扭亏为盈,二季度盈利水平逐渐恢复至2012年以来高位区间。二季度供求关系依然偏紧价格仍在上涨周期,关注一" 季报扭亏标的,A股推荐" 宝钢股份(" 600019," 股吧),关注" 首钢股份(" 000959," 股吧)、" 新钢股份(" 600782," 股吧)。
中泰证券认为,目前钢材社会库存水平极低,同比下降幅度已经达到30%以上,在这种环境下配合需求的扩张,极易引发价格的暴涨。总体来看钢铁供需环境仍然积极,基本面强势有望支撑钢铁股获得超额收益,关注标的首钢股份、新钢股份、宝钢股份、" 武钢股份(" 600005," 股吧)以及河钢股份等。
" 广发证券(" 000776," 股吧)维持钢铁行业"买入"评级,重点推荐低估值龙头、有转型预期、有土地资源和业绩明确的公司,重视" 国企改革、" 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主题性投资机会。组合:" 玉龙股份(" 601028," 股吧)(20%)、首钢股份(20%)、宝钢股份(20%)、" 久立特材(" 002318," 股吧)(20%)、ST八钢(20%)。
" 招商证券(" 600999," 股吧)称,2016年后续不断出台的供给侧改革政策是煤炭股最直接的催化剂,政策落地后大量矿井的关闭退出也会推动" 行情,如果伴随煤价超跌反弹,行情会走得更强劲,如果煤价能伴随反弹10%,煤炭板块的反弹幅度预计在30%-50%。
在具体机会上," 申银万国相对看好" 阳泉煤业(" 600348," 股吧)、" 潞安环能(" 601699," 股吧)、" 陕西煤业、" 西山煤电(" 000983," 股吧)、" 海德股份(" 000567," 股吧)等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