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孙华:业内观点普遍认为,债转股要真正落地并起到积极的效果,仍需要出台一系列监管细则。那么,债转股该如何防范风险?债转股该怎么转?是转普通股还是转优先股?本组报道将集中作出分析。
分析人士认为,在商业银行准入、承接主体、目标企业选择、转股后的退出机制等方面须出台比较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债转股重启应是势在必行。”" 联讯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很高,企业要重组,债转股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李奇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债转股的成功实施对负担沉重的企业和银行来说或是一剂良药,同时可起到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因此具有发展空间。但目前来看债转股的推进仍存在障碍。
实际上,债转股要真正落地并起到积极的效果,仍需要一系列监管细则出台。对此,付立春表示,领导层一直强调的市场化方向,也会体现在细则的各个方面。首先,在企业和银行都有内在需求的背景下,政府会搭建一个用于交易、谈判、流通等的公平、自由、市场化的平台,同时也会确立相关债转股的方向和原则。即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会列入可以债转股的名单之内,而僵尸企业应采用其它方式。其次,银行在整个债转股当中将发挥主要作用,在企业选择和比例分配等各个方面,银行将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再次,银行债权转成股权,还需要《商业银行法》在内的很多的制度安排,这个配套措施完善的工作量较大,时间也会相对长一些。最后,从此前的经验来看,无论是银行还是资产管理公司,对于被转股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在现有的条件下,也很难起到一个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因此,也不排除,此次用优先股或可转债等创新的综合金融工具来协助推进。
李奇霖认为,本轮债转股仍需要国家出台纲领性的指导意见,把握债转股整体方向和节奏,监管细则重点会在商业银行准入、承接主体、目标企业选择、转股后的退出机制等方面须出台比较明确的规范和指导,在机制设计上尽量规避因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零和博弈而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在此基础之上,可自由发挥市场的作用,充分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债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