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rget='_blank' >王娟娟
[稳准狠的借壳新规祭出后,业内认为,A股借壳的游戏规则不得不面临改变。炒卖“伪壳”、“垃圾壳”的牟利空间将大幅压缩,而“借壳”门槛和“卖壳”成本的提高,一定程度有助于强化' 退市制度刚性,利于“僵尸企业”的清理]
证监会突如其来的借壳新规,稳准狠地打在了A股壳资源身上,造成周一一开盘,ST股板块、壳资源板块应声大跌,盘中两板块跌幅一度均超过2%,近20只ST' 股票 被大额卖单封死在跌停板。
实际上,自从去年股灾后,虽然A股一直“生无可恋”,但一小撮儿劣质股票 仍受益于' 中概股回归潮,迎来了爆炒,长期待价而沽。这一小撮儿股票 就是此次被监管重点盯上的壳资源。
那么,这一年来,这一小撮儿壳资源股票 都发生了什么呢?
2015年,暴风集团(300431.SZ)登陆A股即斩获35个涨停,从一个非一线' 互联网企业一跃成为备受关注的明星公司,这大大挑逗了股价长期萎靡的中概股的神经。随之而来的是分众传媒、巨人网络、完美世界等一批互联网企业掀起了中概股的借壳回归潮,由此,A股的壳资源迎来了爆炒,数倍甚至百倍的股价增长并不是个别。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共有39家公司宣布私有化,其中已完成私有化' 退市公司12家,已达成最终协议或者已获股东大会通过公司11家。“中概股大规模私有化史上罕见。”有' 券商分析师如此点评称。
让壳资源价值得到持续飙升的是股灾后IPO暂停、“注册制”进度放缓以及战略新兴板被搁置。
2015年7月初,IPO发行和发审会全面暂停。当时的IPO排队信息显示,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07家(不包括28家已拿到发行批文却暂缓发行的公司),“IPO堰塞湖”又一次出现。IPO通道再一次关闭,拟上市企业自然将目光更多转向资本市场“壳资源”公司,炒壳屡见不鲜,壳资源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随后,2016年的“注册制”推进放缓、战新板搁置让A股大大小小包括不少垃圾ST股在内的壳资源被狠狠地炒了起来。炒壳的花样也在不断翻新,不少公司更是变着法子在并购重组中规避借壳之名而行借壳之实。通过交易环节设计、“分步走”的节奏控制,“类借壳”交易也早已蔚然成风,交易和模式更是不断变幻。
以' 三变科技(' 002112,' 股吧)为例,该公司收购南方银谷100%股权的交易曾一度被视为规避借壳的经典案例。据本报此前报道,三变科技年内发布的定增预案显示,其拟以发行股份和现金支付的形式收购南方银谷100%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三变科技的控股股东也发生变更。
但三变科技在当时的' 公告中表示,上市公司股权比例较为分散,不存在实际控制人;不符合《收购管理办法》对于收购人的认定,因而不符合借壳的认定条件。
在壳资源被炒上天的时候,证监会伸出了监管之手,首先关注的就是并购重组,包括九有股份、暴风集团、三联通社等在内的六家公司今年的并购重组因没通过发审委而流产,其中就有表面规避借壳的公司。此外,跨界并购收紧也逐渐成为市场共识。
监管对壳资源炒作降温来自于此前对监管中概股回归的政策收紧。
5月初,“暂缓中概股回归”的市场传言就开始发酵。5月6日,证监会在例行发布会上称,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实现退市后,通过并购重组回到A股市场上市。并且,监管层注意到相关' 舆情,市场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的特殊性,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证监会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时隔不到两月,监管就祭出了更为严格的借壳新规。在新的这份公开征求意见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证监会一方面明晰界定控制权转移,堵住曲线借壳,同时禁止配套融资,切断牟利“血源”,禁止违法违规者卖壳,画出红线逼退“僵尸股”。
稳准狠的借壳新规祭出后,业内认为,A股借壳的游戏规则不得不面临改变。炒卖“伪壳”、“垃圾壳”的牟利空间将大幅压缩,“借壳”门槛和“卖壳”成本的提高,一定程度有助于强化退市制度刚性,利于“僵尸企业”的清理。
不过,也有专注炒壳的人士不服,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壳资源是否就此被打趴下还有待时间验证。
(责任编辑:宋埃米 HT004)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最严借壳新规发威: ST股集体跌停》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