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宝万之争的进行,近期有关“恶意举牌”、“恶意收购”的话题也上升为热门话题。一般来讲,举牌事件往往发生在股价低位阶段。由于举牌者筹码抢夺带来的股价上涨预期,举牌往往为普通投资者喜闻乐见。但举牌究竟会给上市公司治理造成多大的影响?也引起市场探讨。正面来讲,举牌能督促管理层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尤其是针对股权分散的公司;反面来讲,频繁的举牌可能会造成经营权不稳定,甚至变更过多的情况。有分析人士认为,看似带有“鲶鱼效应”的举牌行动,往往带来的正面效果可能弱于负面效果。
多起举牌被标上“恶意收购”
何为恶意收购?即指收购者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当事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并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权,成为大股东。当中,双方强烈的对抗性是其基本特点。
在宝万之争中,万科董事会主席' target='_blank' >王石就认为宝能是“恶意收购”,“我刚开始接触姚振华时,他说宝能是想做财务投资者。但明显宝能是想控制公司,做一些‘想做的事’”。
除了宝万之争,目前A股中多起胶着状态的股权争夺战中,由于资本方举牌过程中产生违规,也被市场认为带有“恶意收购”意味,如“开南系”举牌*ST新梅、“宝银系”举牌' 新华百货(' 600785,' 股吧)。
而胶着的股权争夺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如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就提醒万科称,股权之争升级将影响到万科评级。而*ST新梅的股权争夺战,也加重了公司保壳的难度。
举牌事件发生的一般特征
' target='_blank' >浙商证券分析师王鹏就总结了A股举牌事件的一些特征:时机选择方面,密集期大都发生在股价急速下跌或长期低迷途中,' 沪指估值小于20倍;行业偏好方面,' 房地产和商业贸易的公司被举牌最频繁;公司偏好方面,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0%、市值小于50亿元,被举牌居多。
与此同时,王鹏也总结了举牌方举牌上市公司背后的动机,一般有六种:一是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专注成为财务投资者;二是通过举牌争夺公司控制权,改善经营管理,进行公司治理套利;三是怀有借壳企图,通过举牌增加日后谈判筹码;四是险资改善资产负债表的需求;五是为业务经营层面进行的战略布局;六是参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举牌到底会
带来哪些影响?
一般而言,由于潜在的筹码争夺带来的股价上涨预期,举牌通常为普通投资者所乐见。' 兴业证券(' 601377,' 股吧)认为,从事件效应来看,举牌对股价中短期走势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具有举牌主体为实业及综合类企业、举牌对象为小盘绩差或小盘中高成长等特征的公司,事件带来的正面冲击更为显著。
剔除股价因素,随着越来越多举牌事件的发生,举牌对公司治理带来的影响,也愈来愈引发市场关注。如万科独董' target='_blank' >华生针对万科事件近日就撰文质疑宝能的举牌动机。信息时报财经评论人士古禅认为,一般来讲,资本举牌可起到一个“鲶鱼效应”,促进上市公司内控发展等,但从现实生活中,资本举牌对公司治理带来的正面效果可能会弱于负面效果。广州广大律师事务所柯律师表示,正面来讲,能督促管理层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尤其是针对股权分散的公司;反面来讲,频繁的举牌,可能会造成经营权不稳定,甚至变更过多情况。
(责任编辑:徐汇 HF069)和讯网今天刊登了《详解:举牌对公司治理有何影响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