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危困企业”拯救联盟出手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现在企业、职工与地方政府官员的压力之大很难想象,谈“破”色变还是很普遍的现象 陈汉辞 “如果说三四年前就‘找到组织’,我也不会那么难。”近日,再次谈起危困企业的并购重组,曾在嘉峪关的戈壁滩驻扎三年、见证(,)(002145.SZ)并购重组全过程的郑成新依旧很感慨。 现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的郑成新所说的“组织”,是本月14日在北京成立的“中投危困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现在企业、职工与地方政府官员的压力之大很难想象,谈“破”色变还是很普遍的现象

陈汉辞

“如果说三四年前就‘找到组织’,我也不会那么难。”近日,再次谈起危困企业的并购重组,曾在嘉峪关的戈壁滩驻扎三年、见证" 中核钛白(" 002145," 股吧)(002145.SZ)并购重组全过程的郑成新依旧很感慨。

现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的郑成新所说的“组织”,是本月14日在北京成立的“中投危困企业投资并购联盟”(下称“联盟”)。这也是中国首个以困境企业拯救为目的的投资者联盟,隶属中国投资协会旗下。其发起人主要为中国主流投资机构上市公司,以及专注破产重整业务、掌握危困企业投资并购金融工具的资深专业人士。

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中国危困企业(包括“僵尸企业”)蕴藏投资机会。" 数据显示,中国债权企业1100万家,每年大约有80万家企业通过注销、吊销,占7%,真正通过" 法律程序进入破产清算的大概不到3000家,仅占0.025%。

“今年可能就是破产并购元年,前期的低迷状态孕育的庞大资源处于休眠状态,巨大的财富被冻结在里面。当然就我们投资人来讲,是具有巨大商机的。”联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志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两周“速成”联盟的必然性

这样一个吸引法律界与投资者快速融入的联盟,成立前后仅用了两周时间,这在发起人之一的郑志斌看来,看似偶然却是必然。

“我们三四年前也很想做这方面的工作,当时做的重组项目多是负债在10亿元、20亿元的企业。短短3年,变化极快,今年(涉及的)负债六七百亿、上千亿元的企业已很普遍。”已从事破产重组20多年的郑志斌告诉本报记者。

毫无疑问,“危困企业”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以下几组数据或许值得参照:一是全国应当公示2014年度报告的企业数量为1741.62万户,但累计公示2014年度报告的企业数量为1482.49万户,

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目前非金融国有企业占据了一半的银行信贷额,却只贡献了五分之一的工业产出。企业违约率显著上升,有14%的借款企业的利润低" 于利息额。

三是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总数是2268家,其中负债最多的50家企业总负债额高达11万亿元,占到当年所有上市公司负债总额的一半以上(54%);负债最多的300家上市企业的总负债达到16万亿元,占到负债总额的82%。从纵向来看,2006年时,负债最多的50家上市企业负债总额约为1万亿元。

“现在企业、职工与地方政府官员的压力之大很难想象,谈‘破’色变还是很普遍的现象。当前我们在面对危困企业的时候就是处在十字路口,从理念上讲,大家对市场方式是承认的,但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危困企业的处置仍然是行政方式,那就是行政输血,包括政府输血、投资人输血、母公司输血、银行输血……采取行政方式的比例现在不好说,而真正用市场方式的是少数,且少之又少,这是现实。”另一位离休后将全部精力放在" 国企改革的知名专家向记者表示。

当然,这一切的困扰与焦虑,或将因《破产法》及相关法规政策的推进有所转变。

比如,2016年最高院发布一系列政策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其中一大里程碑事件是6月底发布的《关于在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清算与破产审判庭的工作方案》,要求在12月前全国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中院设立“清算与破产审判庭”;8月1日,另一大里程碑事件发生——最高人民法院正式上线“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

参与后者部分具体事务的知情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破产案才3000件,商事案却有100万件,如果仅仅为了案件审理,破产案件的级别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投资人进入,这盘棋就盘不活,这个平台上线透露的信号之一就是要吸引投资者。”

该系统上线当天,联盟最初的发起人就召开了会议,7天时间里,很多知名投资机构积极参与,包括央企、国企,还有大的投资机构,像"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中信资产、" 中投证券等。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得到这样的响应与支持,这是我们事先没想到的。”联盟副会长" 王君政表示。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至于“危困企业”为何受青睐,诸多投资者给记者的答案是,虽然困难重重,挑战巨大,也要求投资者有“情怀”,但这样的并购巨大的成就感,以及可观的收益

事实上,在国外回报最高的一类投资中就包括对困境企业的投资,橡树资本、黑石等著名投资机构均将不良资产作为重要的配置方向。它们在2001年和2008年两次大危机中,逆势大举募集资金收购不良资产。数据显示,自1988年成立到2014年,橡树资本困境机会基金完全跑赢" 标准普尔500指数,获得23%(复利)的毛内部收益率,同时取得17%(复利)的净内部收益率。

橡树资本创始人和联席董事长霍华德曾表示:“我们打算以50%的价格进行收购。你要想买到便宜的,就得到废物堆里去寻找。”

当然,“危困企业”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废物堆”。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认为,危困企业分三类,一种叫资困企业,就是现金流短缺,在短期内发生的一个调控性的危机;第二种叫债困型,企业负债太大太重,往往利息甚至高于本金,此时这个企业的困境靠自身是很难摆脱的;第三种叫营困企业,因为经营上的问题导致,这一类的企业困境,往往是因为管理特别是在整个企业成本的控制上出了问题。

“对于不同的危困企业,采取的措施也是不一样的,但都会涉及投资并购,这就是我们的机会。”郑志斌表示。

要做中国的橡树、黑石,容易吗?

以“僵尸企业”为例,一些投资者接触下来,发现目前依旧存在两种基本心态:一是“靠着”,这些企业要么由基层政府管理,每年拨付一笔财政资金给职工发放救助款、补齐社保费用,要么是大型国企的二三级企业,有利润时吃利润,无利润时吃资产;二是“耗着”,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在陷入困境时,都对自己的生存能力抱有希望,盼望竞争对手们在寒冬的煎熬中逐一死去。

这样的心态势必使得针对“僵尸企业”实施的并购重组很难推进。

而对于危困企业,目前一种提法是“多兼并少清算”,还有一种是“债转股”。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单纯搞债转股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尤其是还本付息的压力,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前者不是很科学,因为‘少清算、多兼并’是避免可能出现的不稳定。但怎么兼并?我们20年前就提过这个口号,过程当中出现了‘行政式兼并’——地方政府把困境企业用行政命令交给好企业来兼并,结果就是困境企业没有脱困,反倒把好企业拖垮了。20年后总要有所进步吧,不能完全照搬20年前,否则就是掩耳盗铃了。”上述知名专家表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联盟旗下新成立的危困企业投资并购母基金已有6亿元到账。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有意成立联盟分会,将当地的项目资源与平台对接,为投资困境企业创造更好条件。

“短短几天,很多危困企业纷纷向我们表示,迫切需要有好的投资人参与。只要有解决问题的渴望,一切的难题都能克服。而我们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的实践,能成为推动政策执行的民间力量。”王君政表示。

(责任编辑:宋埃米 HT004)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危困企业”拯救联盟出手》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供给侧改革发力:供需逆转下煤价反弹 带来投资机会(股)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