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
截至前周,' 新三板市场总挂牌企业数达到8415家。其中,协议转让企业6802家,做市转让企业1613家。此外,还有申报及待挂牌的企业共2225家。' 数据见证了新三板的超常规发展,但在超常规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多方面问题。面对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的“井喷”,以往的粗放式管理已不适应了,实施精细化管理当是发展趋势。
由于门槛低,新三板挂牌企业良莠不齐的现象比沪深主板严重得多。门槛低固然是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异常增长的一大原因,众多低质低效企业跻身于新三板市场,从整体上降低了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质量。又如新三板“贫富不均”现象异常严重,目前新三板80%的市值集中在12%的企业上,有的挂牌企业有价无市,有的长时间没有交易,与僵尸公司无异。
近几年A股市场高送转已成一道风景,10送转10不再吸引眼球,10送转20甚至是10送转30的亦很常见。而相对于A股的高送转,去年新三板的金正食品和同创伟业的10转90,今年君实生物推出的10转150高送转方案,足以让A股相关上市公司汗颜,而高送转背后的意图是什么则无须多言。此外,新三板相关企业也染上了前脚融资后脚购买理财产品的恶习。如去年2月挂牌的某新三板公司,先后三次定增募集资金17.29亿。今年该公司计划拿出不超过10亿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目前其实际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已达8.91亿。
为了规范新三板募集资金使用,日前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挂牌公司' 股票 发行常见问题解答(三)——募集资金管理、认购协议中特殊条款、特殊类型挂牌公司融资》(简称《问答》)。《问答》明确规定,除金融类企业外,新三板公司不得将募资用于股票 及其他衍生品种、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交易,也不得委托理财或借予他人等财务性投资等。《问答》在为新三板募集资金使用套上“紧箍咒”同时,让募集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的意图非常明显。
新三板管理要改走精细化之路,首要的问题是提高准入门槛。目前新三板挂牌堪称“准注册制”,实际上与没有门槛无区别。提高准入门槛,并非要求其盈利能力、' 业绩等方面与A股看齐,但至少营业收入要有门槛。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要符合一定要求,像那些公司治理结构紊乱、“三会”运作不规范的企业,应禁止其挂牌。
与主板一样,新三板也要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新三板不对挂牌企业的盈利能力提要求,但对其日常交易至少要有一定标准。如果一年也没有几笔交易,这样的企业还有什么挂牌的必要呢?而且,那些频频违规或频频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企业,也要从新三板中剔除。淘汰劣质公司,在增强整个新三板企业质地的同时,也能增强其吸引力。
对新三板实行精细化管理,实施“A股化”监管或更有必要。事实上,此次全国股转系统出台的《问答》,与沪深两个交易所的《募集资金管理办法》,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就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仅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这表明,在新三板实行“A股化”监管并非没有空间与可能。
(作者系资深市场观察与分析人士)
(责任编辑:宋埃米 HT004)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新三板已到该精细化管理的时候了》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