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经济拐点或在半年内出现 A股大户进场扫货节奏加快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本报讯 昨日,在2017年研讨会上,其宏观分析师熊义明表示,经济增长下行拐点或在明年上半年出现。预计今年年底和明年各一次,欧、日央行延续宽松货币政策。社科院教授指出,16万亿资金堆在股市门口,未来半年是投资最好时机。 国泰君安:明年区间2800点到3500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熊义明表示,2017年将是中国进入此轮金融周期下半场的元年,信贷增速将放缓,去杠杆措施有望加快推出。“债转股”、国企混改将可能加快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本报讯 昨日,在" 国泰君安2017年" 投资策略研讨会上,其宏观分析师熊义明表示,经济增长下行拐点或在明年上半年出现。预计" 美国今年年底和明年各" 加息一次,欧、日央行延续宽松货币政策。社科院教授" 刘煜辉指出,16万亿资金堆在股市门口,未来半年是投资最好时机。

国泰君安:明年" 沪指区间2800点到3500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熊义明表示,2017年将是中国进入此轮金融周期下半场的元年,信贷增速将放缓,去杠杆措施有望加快推出。“债转股”、国企混改将可能加快推进。但是拉动2016年经济增长的" 房地产投资、汽车消费将会因信贷收紧而在2017年转弱,经济增长下行拐点或在上半年出现,预计全年GDP增长6.3%。而策略分析师" 张华恩预计2017年市场继续维持横盘震荡格局," 上证指数将在2800点到3500点的核心区间实现震荡。

熊义明表示,货币政策将更加偏向中性、审慎,预计广义信贷增速由今年的17%放缓至13%,但央行仍有可能降准1次对冲资本外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托底,PPP项目入库规模、落地率将会继续提高,基建投资维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仍有贬值压力。国际上,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乏力,政治上不确定性加大。今年美国大选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以及欧洲" 意大利年底公投、明年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大选等事件将可能成为市场聚焦。G20会议后,全球反思货币政策的作用,预计美国今年年底和明年各加息一次,欧、日央行延续宽松货币政策,但增量有限,全球流动性二阶导的拐点或已现。

专家称16万亿在股市门口

中国结算公司最新月报显示:截至10月末,投资者持股市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共有86170人,环比9月增加了3452人。此外,10月持股市值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投资者数量为10.34万人,较9月增加了4215人。中国基金业协会" 数据也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合计8.74万亿元,而" 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9.13万亿元。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场外资金还在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社科院教授刘煜辉近日指出,未来半年将是" 股票 投资的最好时机。理由是,在跨进新的财年后,所有资产管理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资产再配压力。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股指压是压不住的。流动性就是堆在资本市场门口的钱,目前这个钱有16万亿,就是其他非金融机构的负债,这个钱随时可以转化为金融市场各个资本的钱,无论是选债、选商品还是选股票 ,还是选各种理财、各种结构化的产品。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在中国的融合现阶段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资本还没有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认为自己很牛逼,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心存忌惮,所以这对资本市场来讲意味着一个历史的机会。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

" " target=_blank 360chrome_form_autofill="2">国家队减持意图曝光 " 完美陷阱 " 防先拉后砸 " target=_blank 360chrome_form_autofill="2">尾盘直拉释放信号 " 暴涨龙头 " 中线布局银保 " target=_blank 360chrome_form_autofill="2">3利空 " 量价背离 " 中线反弹结束 " 或回抽3238 " target=_blank 360chrome_form_autofill="2">基因工程发展利好3股 " 44股高送转潜力最大 " target=_blank 360chrome_form_autofill="2">工程机械业五股迎良机 " 光纤激光器2股爆发 " target=_blank 360chrome_form_autofill="2">锂电池2股迎风口 " 布局两类蓝筹 " 黑马集中营 (责任编辑:宋埃米 HT004)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经济拐点或在半年内出现 A股大户进场扫货节奏加快》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中信证券全面看多 称2017年楼市资金将迁移至股市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