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定增市场急剧扩张,上市公司定增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近期对定向增发监管从严的消息不断见诸于媒体,使得部分公司终止定增或申请延期,这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贺宛男
近日,对定向增发监管从严的消息不断见诸于媒体。仅11月28日、29日两天,宣布终止定增的公司就有' 大西洋(' 600558,' 股吧)、' 电广传媒(' 000917,' 股吧)、*ST恒立等10多家,还有一些公司如' 世联行(' 002285,' 股吧)、紫光国芯等申请延期。
随着定增市场急剧扩张,A股遭受深度调整,上市公司定增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仅举两例说明之。
例一,*ST恒立。去年10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称将定向增发41666.67万股,收购北京一家叫“英才教育”的企业。当时正值网络教育概念大热,公司股价迅即从10元涨至19元左右。实际上,英才教育并未开展任何业务,只是几家投资公司和资管计划出资参股拼凑的一只空壳而已。硬撑了一年多,终因“资本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对英才教育的审计报告已过时为由,不得不宣告终止定增。像这样的定增说穿了就是玩弄概念,意在让公司大股东、投资公司和资管计划从此套取暴利!
例二,紫光国芯(原' 同方国芯(' 002049,' 股吧))。去年11月,公司董事会提出以27.04元/股的价格增发29.59亿股,募资800亿元的定增计划,用于建设存储芯片工厂,以及收购两家在台湾证交所'私募上市的企业股权,庞大的定增计划出台后股价也由35元涨至73元。而紫光国芯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仅40亿元和30亿元,如此蚂蚁吞大象式的定增,再加上涉及台资企业,需要经过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外管局等一系列机构的审核,公司也在日前无可奈何地表示“有效期内完成审核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
市场总是反反复复地提及IPO“堰塞湖”,实际上,定向增发的堰塞湖远比准' 新股排队要严重得多。证监会网站截至11月24日的再融资(均为定向增发)申请企业一览表显示,目前排队申报企业共达381家,其中已过会124家,已反馈180家,已受理48家,中止审核29家。还不包括上述*ST恒立和紫光国芯一类尚未受理的公司。IPO一家企业平均募资也就几亿元,而定增一开口就是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也不在少数。在笔者看来,炙手可热的定增如果不严加监管,“控价控量控节奏”,至少会给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带来如下危害:
首先,任凭定增泛滥,促使资金脱实向虚。实际上,玩弄概念的“大手笔”定增,其背后正是一些机构串通上市公司、公司大股东以及资管计划等各类资金,利用定增和并购重组,无规则无底线地套取暴利,掏空上市公司。
第二,庞大的定增计划留下了严重的' 大小非减持后遗症。有报道提及,今年12月和明年1月的解禁规模分别为3714 亿元和4432 亿元,合计超过8000亿元,是今明两年解禁规模最高的月份,其原因就是一年前定增大泛滥。IPO再提速,两个月充其量募资也就800亿元,可两个月定增减持竟达8000亿元!而且从中牟利的都是大机构和各种有关系的人,这让' 申购了一年都中不了一个签的小股民情何以堪!又如何体现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
第三,动辄几十亿的定增,让再烂的公司也得以化痈疽为宝贝,再小的市值也可以吹出个大泡泡,然后留下的则是一地鸡毛,进一步助长市场炒差炒小的恶劣投机之风。
第四,在当前IPO提速的情况下,定增再不加以控制,将对市场资金造成严重的压力。而同时,IPO提速使“堰塞湖”缩小,有利于支持那些真正有实体经济支撑的企业尽快上市,从而逐渐为恶炒壳资源降温,也能让广大散户从新股上市中分得一杯羹。因此,笔者始终对当前IPO提速持肯定态度。
(责任编辑:宋埃米 HT004)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为从严监管定增叫好》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