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熊锦秋:应比照集中交易约束遏制大股东清仓式减持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据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沪深两市已被重要股东累计减持1500多亿元,成为大股东减持的一个主要方式。今年前9个月沪市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金额占总金额的93%。笔者认为,目前市场存在诸多漏洞,这是大股东疯狂大幅减持、将A股市场作为“提款机”的根本原因。 A股市场屡现清仓式减持,除了协议转让方式之外,通过大宗交易清仓减持更引人关注,甚至一天之内可减持10%。尽管不在集中交易市场减持,但大宗交易接盘方的退出渠道最终也只有集中交易市场,从而对二级市场形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据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沪深两市已被重要股东累计减持1500多亿元,' 大宗交易成为大股东减持的一个主要方式。今年前9个月沪市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金额占总金额的93%。笔者认为,目前市场存在诸多漏洞,这是大股东疯狂大幅减持、将A股市场作为“提款机”的根本原因。

A股市场屡现清仓式减持,除了协议转让方式之外,通过大宗交易清仓减持更引人关注,甚至一天之内可减持10%。尽管不在集中交易市场减持,但大宗交易接盘方的退出渠道最终也只有集中交易市场,从而对二级市场形成巨大冲击。

今年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其中第九条规定,“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这对保护二级市场有一定积极意义。只是,对大宗交易减持比例、时间却没有任何限制,大股东只需绕个圈子,就可规避减持比例、时间等方面的限制,第九条的规定也由此形同虚设。

年初,交易所认为,' 数据表明大宗交易并未成为大股东减持首选,但既然留了大宗交易无限量减持这个后门,大股东自然会“好好利用”,这是目前大股东得以疯狂减持的根本原因。笔者建议,大宗交易理应比照集中交易约束,同样应规定每三个月减持不得超过1%、且必须提前预披露。

现实中,大股东不仅可以无限量减持,而且还追求卖得“好”,其手法就是制造高送转等炒作题材。据统计,在2015年上市公司大量增加,10股送转10股及以上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达335家,创历史新高;2016年年报还没有出,一些大股东就提议高送转、股价提前开炒,再趁机高抛。

高送转只是炒作的由头,股价连续涨停背后真正的缘由,应是有' 主力在幕后操纵。此前对市场操纵规制不力,比如妖股爆炒成为A股市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甚至散户的一个盈利模式就是“与妖共舞”。而妖股之所以“妖”,就在于庄家操纵烈度、胆量远在一般庄家之上。正是A股市场特殊的操纵土壤,使得高送转得以成为庄家股价操纵以及大股东高价减持的辅助工具。若严厉打击二级市场操纵,上市公司推高送转以帮助大股东、董监高减持的把戏根本就不灵。

比如,市场盛传监管部门正在调查“温州帮”,受此影响,最近大笔对敲等有操纵嫌疑的现象大为减少,看来各路庄家、“妖精”操纵嫌疑行为已有所收敛。当然,这一消息还未证实,证监会发言人对有关媒体回应“尚不掌握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笔者真心希望这个消息是真的。

只要监管部门真抓真管,市场风气自然会逐渐好转,毕竟庄家坐庄操纵是违法违规、做贼心虚。而只要市场风气好转,高送转掩护大股东、董监高减持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因为这只是一场自欺欺人、击鼓传花的游戏。

另外,监管者也不要担心打击操纵会导致股市下跌,投资者转而买入绩优权重股,市场反而会勇猛上攻。

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则要主动远离一些高估值的' 股票 。大股东、董监高依法依规减持股票 ,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即使大股东大幅减持、只要股票 物有所值,投资者接盘又何惧之有?正是由于一些股票 投资者炒作到不合理的高位,大股东等才萌生退意、大幅减持。甚至有些上市公司公布高送转以及大股东减持搭配方案,一些散户基于高送转爆炒机会,大胆迎着减持炮火接盘炒作。此类投机博弈,犹如设局者路边摆的象棋残局,你不参与不会亏钱,一旦参与你将大概率被设局者洗劫。参与高送转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有的投资者恐怕此生解套都无望。

随着' 新股上市节奏加快,目前上市公司已经突破3000家,小盘股、题材股已经不再是稀罕物,讲故事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市场将逐渐回到价值投资这个应有本义。

投资者理应尽快顺应这个大趋势,摒弃题材、概念炒作思维,以上市公司' 业绩以及未来业绩增长可能性作为选股基准,如此才能免遭高估值股票 危害、免遭大股东减持之害。

(作者为财经时评人)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熊锦秋:应比照集中交易约束遏制大股东清仓式减持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寻找能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股票——专访康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士杉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