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镜泉
近日,A股下跌,不少人是着眼于' 美国加息。然而,笔者认为,外伤未及内伤惨,使股市受伤的,是“内伤”。而这个内伤,怕要伤到春节之后。
此前,笔者提出,监管层为防范金融风险,会拉紧资金管理,另方面对“野蛮人”行为(指' 保险公司的可能恶意收购)要管理,亦会使得相关' 个股出现下跌。
今时万科A股价已跌穿恒大人寿的入货价,而有分析谓万科A会跌至16.5元,这个价格将会跌破宝能的17元多的购入万科A的平均价。如这些险资所投资的' 股票 出现亏损,则他们为要履行保本保息的承诺,就不得不沽售其他股票 。
险资的资产主要是债和股,如果股市已跌,再沽股,只会使整体股价更低、更麻烦,结果就是只好沽债,这就造成了股、债双跌。这个局面何时完结?
这类事情的完结,不是一个时点,而是一个过程。
《' target='_blank' >叶檀财经》对此有分析:“12月15日,史无前例,各期限' 国债期货开盘全部跌停。 持续3年牛市的债市在这一个月时间发生了突变。债券市场大波动,老戏码上演,各种强平,相互代持互不认账,‘临时工’、‘前员工’纷纷出炉,产品被挤兑,爆仓事件屡见不鲜。当投资者认为最高的信用等级的债券都不可信时,其他企业债等金融产品可想而知。可以想象,市场已经恐慌到了抓狂的程度。”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某策略分析师称:“风险可能来自于公募基金,特别是混合型基金,如果债券下跌导致基金出现大规模赎回,那么不排除一些基金将被迫抛售资产来保证流动性充沛。”
整体来看,中国债市下行,当然也有美联储' 加息周期、年末资金紧张等外因,但人家美国的债市还没害怕到这个程度呢,咱们先紧张到喘不过气。因此,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下面这两点“内因”。
一是资金流出、投资回报低,甚至不流回境内,境内实体企业没有根本起色,不断撒钱补贴亏损企业。
二是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无效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扩大杠杆、增加了风险。实体不好,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加杠杆获取短期收益,从股市到债市到期市,都是如此。' target='_blank' >民生证券固收分析师李奇霖给出的模型是,银行、非银与企业之间存在“三角债”循环。
大概意思是,你发了钱,银行、企业因为回报低不投实体,企业买银行理财产品,而银行则绕开限制,委托外部机构投资,反正外部机构为了追求高回报可以用高杠杆,这后续就不断得有钱进来,市场有些风吹草动就人心惶惶。
这套路说起来都是泪,跟2015年股市加杠杆有什么本质区别?跟万能险入股市有什么区别?说穿了就是长短期限错配,加个杠杆,忽悠后续更多的资金进来接盘。
可见,美联储加息仅仅是根导火索,“股债齐跌”的主因是我们的金融体系积聚了太多的风险,制度方面也存在漏洞。
据《》报道,华龙、' target='_blank' >五矿证券属' target='_blank' >于利率债交易后不按期交割,撑不住才交割了;' 国海证券(' 000750,' 股吧)原员工私刻公章,自己敛财,从规模看绝非一日之功。 如果整个市场彻查一遍,会怎么样?
如果再把眼光放高一点,关注另外一个同样广阔的市场——银行理财。就会发现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就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已经偷偷飙涨了30厘。在目前紧张的资金面下去抢资金。结果,央妈又放水。这个循环,已不是第一次出现。
2015年5月的去杠杆,2016年1月的熔断,今次以30厘息去抢资金来填年底的窟窿,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做金融的,没有金融危机意识,只顾眼前短期急赚,而置风险于不顾,这确使人为中国的金融发展和前景而担心。
唉!不严惩“贪”,中国的金融业怎能好?
(责任编辑:张功成 HN092)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石老师开讲:股市下跌的内因何在》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