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兴业证券(' 601377,' 股吧)医药研究团队,原标题《高了VS低了:寻找创新药估值的“锚”-创新药深度报告连载之三》
创新药企估值法
在创新药企业方面,欧美逐渐构建起以Pipeline为核心的估值方法:创新药企业在研重磅品种虽然3-5年看不到对' 业绩有巨大贡献,但一旦产品上市,将带来巨大现金流,因此在研品种上市前3-5年市场就对企业估值进行调整,预期逐渐反映在PE上,这也是PEG方法在创新药企业估值常常失去效力的原因。
创新药Pipeline估值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PE随着股价波动,随着HCV新药临床预期增高,市场股价上扬,此阶段EPS不会有大变化,但PE随着股价增高;
第二阶段,PE和股价分道扬镳,随着HCV新药上市,销售额放量,带来较大的EPS提升,其幅度大于股价的提升,PE开始下降;
第三阶段,股价随着EPS波动,该阶段出现估值修复,股价随着HCV新药业绩波动,当增长不及预期,股价会出现下跌,一旦业绩改善,股价就会提振。
吉列德:Sovaldi和Harvoni上市成就公司千亿市值
上市,两者上市之时吉列德的市值分别约为1100亿和1600亿美元,而到2015年和2016年,两者当年的销售额合计分别高达191亿美元和130亿美元,因此2014年时市场给予按吉列德的市值相当于Sovaldi和Harvoni合计峰值销售额的8倍左右(实际较8倍估值较低,因为2014年公司其它品种如抗HIV系列合计已经有超过100亿美元的销售额)。 align=middle src="http://i4.hexun.com/2018-02-23/192495476.jpg">以吉列德科学公司为例,其核心品种Sovaldi和Harvoni的研发进程和实际销售表现来看,两者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4年10月获FDA批准上市,两者上市之时吉列德的市值分别约为1100亿和1600亿美元,而到2015年和2016年,两者当年的销售额合计分别高达191亿美元和130亿美元,因此2014年时市场给予按吉列德的市值相当于Sovaldi和Harvoni合计峰值销售额的8倍左右(实际较8倍估值较低,因为2014年公司其它品种如抗HIV系列合计已经有超过100亿美元的销售额)。
安进:爆款品种打造巨头生物技术公司安进公司于1984年上市,直到1990年开始实现净利润0.04亿美元,PE长期在100倍以上,直到Neulasta上市前,公司业绩并未有太大变化,但在1998-2002年间市值波动上行,原因也是新药带来的预期波动。而2002年Neulasta上市后也符合第二、第三阶段的市值和PE走势特征。
上市,上市之时安进的市值分别约为200亿和600亿美元,而到2015年和2016年,两者当年的销售额合计分别高达101亿元和106亿美元,因此2002年时市场给予按安进的市值相当于ENBREL和Neulasta合计峰值销售额的5倍左右(实际较5倍估值较低,因为2002年公司其它品种如NEUPOGEN已经有超过10亿的销售额,且ENBREL和Neulasta的峰值销售额有望超过106亿美元)。 align=middle src="http://i5.hexun.com/2018-02-23/192495482.jpg">从安进公司核心品种ENBREL和Neulasta的研发进程和实际销售表现来看,两者分别于1998年11月和2002年1月获美国FDA获批上市,上市之时安进的市值分别约为200亿和600亿美元,而到2015年和2016年,两者当年的销售额合计分别高达101亿元和106亿美元,因此2002年时市场给予按安进的市值相当于ENBREL和Neulasta合计峰值销售额的5倍左右(实际较5倍估值较低,因为2002年公司其它品种如NEUPOGEN已经有超过10亿的销售额,且ENBREL和Neulasta的峰值销售额有望超过106亿美元)。
再生元:单品Eylea助推公司市值飞跃另外再以再生元为例,作为1988年科学家创立并在199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一家研发型的公司,公司初期新药品种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和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 (CNTF)在临床实验中遭遇失败,ARCALYST? (Rilonacept) (IL-1 Trap)上市后销售平淡,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公司在2003年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针对VEGFR的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病变的创新药Eylea并于2011年获FDA批准获批上市,公司股价在2010-2015年间上涨超过20倍。
从历史上看,公司市盈率和市销率在2015年和2012年分别达到150倍和33倍的历史高位,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于公司重磅创新药产品的认可。再从再生元公司核心品种Eylea的研发进程和实际销售表现来看,Eylea于2011年11月获FDA批准上市(公司拥有EYLEA在美国的市场独占权。拜耳拥有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市场独占权,在这些国家两个公司均分EYLEA的销售利润,日本除外,在日本再生元制药公司从净销售额提成),当时再生元市值约为50亿美元。上市之后Eylea迅速放量,2016年公司从中获得的销售收入为39.5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销售额为33亿美元,拜耳的利润分成为6.5亿美元)。
因此保守估计Eylea上市时市场给予再生元的估值相当于Eylea峰值销售额(截至2016年)的约1.3倍(实际较1.3倍估值较低,因为Eylea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峰值销售额仍在持续提升)。
武田制药:逆势成长的日本国际化医药龙头 我们再以东亚近邻日本为例,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的下滑,医保覆盖率的提升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保支出的压力也逐步增大,控费的压力直接影响到医药工业整体的运行,与我国当前' 医药行业面临的形势极为相似。在日本国内市场传统品种面临医保控费和降价的压力下,一批企业转向“创新+国际化”,武田、大冢、第一三共、卫材、安斯泰来等一批如今日本的国际巨头也都在那时崛起。我们认为中国当下的创新药产业链正在发生着日本80-90年代的故事。观察武田制药80年代以来的市值和PE走势,也符合Pipeline估值法三个阶段的特征:
第一阶段,也即80年代直到2000年之前,PE随着股价波动,随着me-too新药临床预期增高,市场股价上扬,90年代新药上市但未放量,此阶段EPS不会有大变化,但PE随着股价增高,其中1987 年PE达到高点45倍,这个高点是由于日本牛市、利普安(亮丙瑞林)开始销售及公司高增长等多个因素促进下产生的。80年代后期,日本医保体系逐步从扩容并提高保障水平趋向严格的医保控费,武田的净利润也出现下滑,同时PE回落到1995年仅11倍。1995年-1999年,股价和PE大幅上涨,一方面有' 大盘的因素,也有市场对于创新药估值溢价的因素。
第二阶段,1999年-2008年,此阶段PE和股价分道扬镳,武田制药的股价在这段时间大幅超越板块和大盘,其中2000-2003年' 日经指数和日经医药指数出现下跌,公司股价也出现下跌;随着亮丙瑞林、兰索拉唑、坎地沙坦、吡格列酮等重磅炸弹级新药的不断上市以及放量,EPS大幅提升,EPS提升幅度大于股价的提升,PE开始从' target='_blank' >高峰期约34倍下降。
第三阶段,即2008年之后,该阶段出现PE估值修复,股价随着新药业绩波动,当增长不及预期,股价会出现下跌,一旦业绩改善,股价就会提振。
从雾里看花到拨云见日:寻找Pipeline估值 (NPV)的“锚”?
实际上,创新药上市后更加符合两阶段增长模型。我们随机选取几个创新药大品种上市后的销售曲线,发现第一阶段达到销售峰值S前,一般接近直线增长(国内考虑到市场导入及招标等影响,可能更加接近“S”形曲线),峰值后销售额比较稳定,可以近似看成固定不变。我们假设新药上市后,5年达到峰值,此后稳定销售15年(有可能更长,也有可能被同类品或仿制药替代导致销售下滑,我们可以用20年后的销售额“补贴”中期的销售波动)。综合考虑各种情景假设,可以得出 V(上市的创新药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一般小于峰值销售额的5倍。从后文我们针对国内A股部分上市公司在研品种的测算来看,其自由现金流折现后的价值(NPV)基本约为峰值销售额(S)的2倍左右的水平。
全球制药企业的Pipeline做了一个估值排名:" align=middle src="http://i9.hexun.com/2018-02-23/192495496.jpg">附:evaluatePharma于2016年出版的《World Preview 2016, outlook to 2022》报告中对全球制药企业的Pipeline做了一个估值排名:
(责任编辑:娄在霞 HN151)想了解更多关于《高了还是低了?寻找中国创新药估值的“锚”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