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大期货 聚焦产业 特色转型 来源:原创
近年来,中大期货秉承“深耕产业、服务实体、研发先行、科技保障”宗旨,坚持“以经纪业务为基础,重点发展风险管理等创新业务”的发展思路,立足集团优势产业链,通过与实体企业密切协作,在加强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的同时,向产业、物流特色服务商转型。始终在“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理念指引下,积极寻求创新业务模式,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特色转型之路。
中大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大期货)成立于1993年,是世界500强企业——物产中大集团金融板块的核心成员之一。截至2019年,中大期货在全国大中型城市设有28家营业部,拥有中大资本有限公司、中大(香港)期货有限公司两家控股子公司。
目前,期货公司已经进入差异化发展时期,逐渐从单一的经纪业务向更加多元的业务模式转型,一些期货公司在期现、资管以及场外期权等方面呈现了各自的特色,部分公司出现了新业务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创新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经纪业务收入持续下滑所带来的不足,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业务服务质量的提升,成为期货行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中大期货副总经理景川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企业要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生存、发展,就必须紧抓行业趋势,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禀赋,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使企业在服务、产品和创新上满足市场需求,更快更好地驱动特色转型升级,从而做大做强。”对此,中大期货秉承“深耕产业、服务实体、研发先行、科技保障”宗旨,立足集团优势产业链,通过与实体企业密切协同,强化提升制定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加强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的同时,向产业、物流特色服务商转型。
紧抓优势禀赋
坚持创新发展
近年来,期货行业传统经纪业务发展遇到了瓶颈,行业增长重心逐步转向创新业务,各期货公司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呈现差异化发展的特征。中大期货坚持探索创新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前期受利润导向驱使,做了一些偏离自身优势资源和主营业务的探索,付出了较为惨痛的代价,但公司管理层及时对公司战略方向进行调整,明确了“以经纪业务为基础,重点发展风险管理等创新业务”的发展思路,为公司依托产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特色转型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大期货依托集团资源,一方面重点发展与集团优势产业相关的期现和衍生品业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双方优势,与集团成员公司进行项目合作。
中大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中大资本,借助物产中大集团强大的物流、仓储以及大宗商品、生产资料贸易背景和资源,与众多集团下属产业公司开展特定品种的期现结合业务,并结合期现市场发展实际情况,推进期现业务模式创新、拓展贸易渠道。中大资本成立三年来,风险管理业务蓬勃发展,截至今年10月,风险管理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24%,利润同比增长49%,且其营收占期货公司合并营收的95%,利润占比49%。
此外,中大期货与集团成员公司中扬供应链、物产环能、物产金属、物产化工等在黑色金属、煤炭、化工等行业深度合作,依托集团现货端的优势,由里及外,力求满足产业客户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贯通内外盘、连接期现货的大宗商品风险管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立足产业需求
坚持研发先行
目前,供应链集成服务已成为物产中大集团的核心,为供应链上下游客户和产业集群提供原料采购、加工、分销、出口、物流、金融、信息等集成服务。其中,金属、能源、化工三大主营品种实物交易量位列全国前三,这些领域有不少商品已成为期货品种。集团成员公司在现货市场耕耘多年,在全国或区域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贸易优势和定价能力,以及广泛的客户群。中大期货借助这种优势,持续强化与产业链的结合力度。
中大期货始终坚持“研发先行”的战略,立足投研三角体系。首先,在研究思路上,立足解决实体企业切身需求。宏观研究以利率和汇率为落脚点,解决企业融资和锁汇问题;以商品研究以趋势和基差为落脚点,解决企业实际运营中敞口数量、利润锁定和定价模式创新问题。其次,服务内容上,不仅解决企业点上的问题,同时提供全面的服务。中大期货研究院在不断积累和探索中,先后在资讯服务、风险管理模式、基差规律研究等方面给予企业高质高效的支持,解决不同企业点上的问题。同时以集团产业公司为试点,构建“基本面研究—产业对冲—定价模式创新”新型投研体系,并协助客户搭建投研平台、建立产业数据库,进行团队建设,整合上下游资源,利用场内场外衍生工具,全面帮助企业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三是服务模式由单一走向立体,从过去经纪服务为主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立足客户需求,整合公司研究、IT、风险管理公司以及集团产业公司资源,搭建全方位“立体”服务模式。
与此同时,中大期货加大信息技术研发的投入,通过自研开发的形式,搭建贴合现货贸易企业、加工制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要的期现结合系统。该系统在企业实际经营中涉及多个终端界面,通过期货交易、运营管理两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将信息技术贯穿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截至2019年10月,中大期货通过期现结合系统运行项目53个,总金额约22亿元,涉及合同数为902份,协同流程5103条。有效实现了信息、业务和资源的协同,在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和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着力提高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增强企业各部门的响应和协同能力。
借力数字化
坚持特色转型
当前,我国信息现代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和重要性不断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大期货加快数字化建设,以“大中台,小前台”为指导思路,通过在前端提高用户体验、中端建设业务数据中心、后端完善服务应用支持,在公司体系内建立起一套以数据共享共治为基石的新型信息化架构体系。通过提升数字化经营水平,降低业务成本和跨部门沟通障碍,提高统筹决策效率,将数字化转型融入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之中。
以公司资管业务为例,近两年通过建立投顾池、产品池,利用数字化更科学地进行投前、投中、投后管理,主动调整,全面梳理,确立以主动资管FOF为重点方向的发展方针,经过产品架构和底层资产的不断完善优化,产品业绩突出,成功扭转了资管颓势,稳定性位居行业前列,且单位资金收入比领先于市场平均水平。
未来几年,国内期货公司在转型过程中,也可能经历与国外期货市场发展类似的进程,形成特色化经营模式,推动行业内部细分市场,推动行业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型。同时,“期货+保险”等模式的推广,通过将期货风险管理与保险业务绑定,对期货公司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提供了指引。从行业领先公司近几年来的模式看,基于在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深耕,进一步将研究和投资目标扩展至相关行业的股票、债券市场,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金融市场的各个层面上齐头并进,通过借助其他金融行业发展的东风带动期货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完善的综合金融生态圈。
“中大期货始终在‘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理念指引下,积极寻求创新业务模式,谋求特色转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景川最后说。今后,中大期货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为实体企业服务的发展方针,继续以开拓新业务、新市场为手段,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