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今年的11月,一家苏州的公司通过H5的形式发出一个关于数字货币的招聘启事,引起业界的注意。这家公司在“使命担当”的那一页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我国正处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作为下一代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国际竞争焦点,数字货币将成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核心构建。金融科技是推动金融行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变革的最核心驱动力。”
大意是给了数字货币以极高的战略定位。
而在今年10月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发出的招聘信息中介绍,相关职位的工作主要涉及负责法定数字货币及相关模型的软件系统研发工作、法定数字货币交易终端的技术研发工作,以及金融科技、数字货币、支付清算相关领域分析工作等。
仅从这两则招聘信息就可以看出,我国在法定数字货币的筹备上,已经早早地按下了快进键。
但具体什么时间推出,央行并未给出确切时间表。当然,这符合其一贯的审慎态度和行事作风。
关于数字货币更进一步的消息多半出自央行官员在公开场合上的发言。
11月28日,中国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出席“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时表示,目前央行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是中国人民银行暂未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下一步将合理选择试点验证地区、场景和服务范围,稳妥推进数字化形态法定货币出台应用。
在12月9日,《财经》杂志封面文章报道,DCEP近期有望在深圳、苏州等地展开试点。
之所以试点城市在深圳和苏州,和数字货币研究所成立的公司有一定关系。
据天眼查显示,位于苏州的长三角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的深圳金融机有限公司的疑似实际控制人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两家公司就近驻地,更方便在当地展开试点工作。
来源:天眼查一向低调稳重的央行,能有如此紧密的消息出来,相信,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时间已经越来越近。可以看到,就内部而言,央行已经在数字货币的人才,项目研究,开发试点等工作全面铺开。或许,我们可以预测,2020年会是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的元年。
外部,监管层逐步在清除法定数字货币的障碍,为数字货币的推出构建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2019年之前,很多人对区块链、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等概念理解不深,甚至含混不清,多数情况下,人们在叫法上,也是将数字货币与比特币划等号。
随着监管的不断深入,炒币现象逐步被清理,相关的概念逐渐被厘清,人们对区块链的理解也逐渐从炒币的印象中“挣脱”出来。法定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在民众之中有了明显的概念区分。这为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创造了较为有利的认知环境。不过,全面的认识环境或许还需要进一步的普及和加强,特别是在法定数字货币推出前夕。
近期,区块链的热度又一次上升,为了防止有机构冒用央行名义,央行再次发出公告称,
“人民银行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也未授权任何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网传所谓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以及个别机构冒用人民银行名义推出“DC/EP”或“DCEP”,可能涉及诈骗和传销,请广大公众提高风险意识,不偏信轻信,防范利益受损。”
正式数字货币推出前,市场的净化工作做得到位。
另外,12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发公告提醒各会员机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监管规定,恪守行业自律要求,主动抵制非法金融活动,不参与任何涉及ICO和“虚拟货币”交易活动的炒作行为。
除此之外,相关的配套制度和管理也在进一步推出。
央行于今年10月发布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的公告。公告称,为更好满足金融行业发展与监管需要,市场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决定将支付技术产品认证扩展为金融科技产品认证,并确定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
有行业人士曾就此表示,金融科技产品认证带有沙盒监管的味道。
这或许是在从相关的制度上进一步规范数字货币的流通通道,为数字货币的安全有效地运行提供更全面的技术保障。
央行及相关机构的一系列配套动作,不仅仅是在加快数字货币的推出进度,也是在建设数字货币的发展环境。
数字货币会是中国推进“数字中国”的重要一步,预祝它健康成长,造福民生,助力中国经济发展。就像长三角的那则招聘启事里提到的:让法定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成为中国的新形象、新名片。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