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潘光伟: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明显 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近四千亿元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吴丛司
新华财经合肥12月18日电(记者 吴丛司)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18日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建立健全“三农”服务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尤其是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主力军的农信机构,在支农支小、普惠金融和脱贫攻坚等方面主动作为,加大服务模式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天,农信系统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潘光伟在会上指出,一是农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实施取得积极成效。农信机构积极运用扶贫再贷款等政策支持,优先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834.15亿元,余额2287.57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960.14万户,余额户数566.62万户;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4247.04亿元;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17365.89亿元,增速7.92%;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5万人(次)脱贫发展。截至2018年末,农信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660亿元,较年初增长18.7%。
二是支农支小信贷投放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63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全国涉农贷款余额34.24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9.86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1万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7.8%。农信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0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29%,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960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2万亿元,总体实现了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成本下降的目标。
三是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农信机构已超过2200家,总资产近35万亿元,占银行业13%左右的金融资产规模,共有营业网点7.7万个。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95.65%,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99.20%,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已达82.3万个。在没有条件设立固定营业网点的边远地区,通过采取流动服务车、“双基联动工作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定时定点流动服务,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满意度显著提高。比如,安徽省农信灵活采用“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拎包银行”等形式增加了涉农信贷投放,提高了金融扶贫精准度和便利性,将农村金融服务到从“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步路”。
四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综合考虑涉农企业经营特点、资金运营周期等因素,农信机构不断丰富和完善金融产品,因地制宜地创新适合乡村融合发展所需的融资、结算、理财等各类产品。同时,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三农”。如江西农信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扶贫重点对象,以扶持“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为抓手,全力支持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河南农信积极打造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核心,以金融服务、普惠授信、信用建设、风险防控为基本内容的“一平台四体系”模式,推动建立政府+农信社+企业+保险(担保)公司“四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