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成为全球IPO集资额冠军之后,港交所今年将蝉联这一殊荣。
毕马威12月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至2019年末,香港将完成160宗新股上市,总集资额为3078亿港元,创下2010年来的新高,大幅超过纳斯达克和纽交所,排名全球第一。与集资额相呼应,香港主板的上市数目创下145宗的历史新高,而2018年为130宗。这些数据表明,港交所全球金融市场枢纽的地位愈发稳固。
纵观港交所今年的IPO,呈现出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低开高走”,前三季度港交所募资同比下降49%,8月份甚至只有一宗IPO,到四季度突然发力,单季度贡献全年一半的募资额,表明市场信心得到极大提振;二是上市的企业体现了港交所改革的初衷,阿里巴巴成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第二上市地的首个案例,为类似中概股回归提供了借鉴的范本,我们还注意到,2019年还有9家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募集资金总额154亿港元,中国香港已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外的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
港交所取得如此成绩,并非阿里巴巴、百威亚太这样的超级大盘股上市的偶然眷顾,其背后体现的是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根据全球市场变化积极变革自身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港交所背靠内地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主动把握这一巨大市场红利所获得的持续回报。
2018年4月,在深刻反思失去阿里巴巴之后,港交所推出了史上最大的制度变革,港交所不但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在香港上市,还允许完全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上市,这样的包容设计,让美团和小米等科技巨头得以就近上市,而不用远涉重洋在美国资本市场分享成长红利;由于更为接近核心用户,相关上市公司能够获得更为可观的估值,比如美团已经超过百度、京东,成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回归港股后,港股大涨的同时也拉动了美股估值,港股的定价更具指标意义。
强大的内地市场是港交所坚实的依托。一方面,内地大量企业赴港上市,为港交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比如今年港股上市的企业中,内地企业占比约50%,募集资金占比更是超过70%;另一方面,通过港股通,内地资金持续流入改善了港交所的流动性,公开数据显示,沪港通开通五年以来,港股通累计成交87480亿港元,累计9870亿港元内地资金流入港股。此外,中央层面的政策支持一直不遗余力,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
过去五年,港交所四度成为全球IPO的募资冠军,足以证明其强大的竞争力,毕马威预计,2020年港交所IPO募集资金规模仍有望超过3000亿港元,稳居全球前三。随着更多的公司跟随阿里回归,将港交所作为第二上市地,随着内地产业升级,科技、电信、医疗保健、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港交所将获得取之不竭的优质储备资源。随着国际商业环境预期好转,国际资本对香港的信心也将进一步提升,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港交所未来的表现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DF522)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