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锂电池项目是市场竞相追逐的对象。
然而,近期比克电池的坏账风波引起了市场的警惕:新能源车销售大幅下滑,上游的电池生产厂商如何是好?
有接受采访的券商人士分析,和传统老牌锂电池企业相比,一些刚刚转型进入锂电池产业的新兵,在行业形势发生变化后,可能会面临更巨大的损失。
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的主角:林州重机。
2017年1月,公司拟进行再融资,主要项目就是年产30亿瓦时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设,规划投资额高达22亿元。2018年年初,公司还曾大肆宣传该项目,但后续很快没有了声音。
这项寄托了转型梦想的投资到了哪一步?
“没钱了,项目已经暂停了。”昨日,林州重机相关负责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对于该项目的后续计划,该高管表示他也不清楚。
实地探访:锂电池项目严重滞期
日前,上证报记者探访了位于红旗渠畔的林州重机。
偌大的厂区异常安静,记者转了一圈也没能遇到一个人,工厂一隅荒草丛生,地上堆放着锈迹斑斑的钢材。
与林州重机一路之隔的,是刚刚被公司卖掉的子公司林州钢铁,几根伫立的烟囱也无生产迹象。门口保安介绍,“工厂从今年年初就已经停工了。”附近张官营村的村民也抱怨,“厂子从前养活着六、七成的村民,这两年经营不好,人都下岗了。”
恰逢中午休息时间,有几位身着蓝色工服的员工出门,交谈间记者被告知锂电池项目就在厂区内,但仍未投产。问及具体时间时,多名员工表示“还早着呢”。
这与公司此前的计划完全不一样。
据当地媒体《安阳日报》2018年1月17日报道,该项目是河南省2017年重点项目,也是林州重机战略转型的重点项目。按照计划,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于2017年3月开始建设,计划2018年3月底投产。
林州重机的“官宣”则始终停留在2018年4月。彼时,公司副总经理、董秘吴凯在参加投资者说明会时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锂电池项目。
在互动易,诸多投资者对项目的进展进行了持续追问,答案只有一个:“敬请关注公司公告”。
2亿元投资要“打水漂”?
林州重机的锂电池项目可追溯到两年多前。
2017年1月,林州重机披露,拟募集资金19.43亿元投建“年产30亿瓦时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和“Sat STAR 天眼”星座项目。其中,前者总投资额达22.08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的16.77亿元,企业自筹5.31亿元。
林州重机对这个项目的预期非常高,公司预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平均销售收入可达45亿元,平均利润6.88亿元。”
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的这次再融资并未能成功。公司选择了自筹资金投入。
据林州重机2019年半年报,该项目(一期)为非募集资金项目,计划投资5.6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实际投入为1.97亿元。今年上半年,投入了约4118万元。
“现在很尴尬,继续投,没钱,而且投了也不一定能赚钱,不投吧,已经投了2个亿,怎么办?”有知情人士向上证报记者介绍,动力电池的技术更新很快,低端产能早已严重过剩,而高端产能又需要有技术积累,林州重机显然没有具备这个能力。
为融资讲故事终被套牢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林州重机又是如何介入这个公司并不擅长的领域呢?
“名义是转型,其实就是想做一次再融资,结果钱没融到,反而把自己陷进去了。”前述知情人士介绍。
进军锂电池,已经是林州重机的第N次转型尝试。
简单追溯,2014年6月,林州重机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公司近5年(2014年~2018年)的战略转型规划纲要,提出了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能源装备综合服务商的战略构想。
当年8月,林州重机披露再融资预案,拟募集资金11.12亿元,用于“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和“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工程项目”的建设。其中,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募集资金9.87亿元,智能机器人项目募集资金1.01亿元。
然而,在融资到账后不久,公司战略即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5年下半年,林州重机终止了 “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取而代之的是“商业保理项目”,并投入了募集资金5.1亿元。
商业保理坚持了不到三年时间。2018年7月,林州重机终止了“商业保理项目”,作价5.2亿元出售持有的盈信商业保理有限公司51%的股权。公司也退出了商业保理业务。
频繁转型换方向,后果也在预期之中。财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7亿元,同比减少43.5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5.06万元,同比减少92.73%。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DF075)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