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然变局之下,金融市场生态环境还将出现何种变化?证券、期货、基金行业又将呈现怎样的新机遇、新趋势,又将面临哪些新挑战?
12月21日,和讯网盛邀知名专家、业内大咖,以“变局下的行业新生态"为主题的“和讯网第十七届中国财经风云榜金融峰会”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举行。
【圆桌论坛】全球经济衰退阴影下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由著名资深评论员袁建新主持,出席论坛的嘉宾有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副总经理何晓斌、广发证券(000776,股吧)电子商务部总经理曲东荣、安信证券销售交易部总经理刘俊文、中欧基金副总经理顾伟、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郭鹏。
何晓斌表示,2020年外资持股的比例彻底放开后,中国本土券商及金融机构将面临人才竞争、客户竞争以及国际规则把握程度上的巨大压力以及挑战。
曲东荣认为,本次的三大行业对外开放与过往有三点不同:1、过去开放的四大行业集中度较高,但此次的证券行业集中度较低;2、本次的对外开放不仅是持股比例的放开,还包括经营范围、品种等都将完全放开;3、国内券商多年来重视股权质押,皆为重资本。外资进入中国后注册资本步可能一蹴而成。
刘俊文表示,对本土券商及金融机构来说,外资持股比例彻底放开后挑战大过优势。首先将促进打造航母级券商,大中型券商压力巨大;其次,外资投行更多以业务属性划分业务结构,而国内以牌照和监管口径设立业务条线、部门、板块。外资持股比例的彻底放开将促进券商投行、财富管理、衍生品业务、传统自营四大业务产生变化,使得本土券商真正的转向投资银行。
顾伟表示国内基金规模较小,且无头部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放开对基金行业的冲击远胜于银行、券商。同时本土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投资能力上,需在投资领域、公司定位上做出改变,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客户带来更好的盈利体验。
郭鹏表示外资头部基金往往经营理念长期化,所以短期内对国内基金影响较小。同时,外资基金的进入也会带来投资策略、投资方法和经验、专业的服务和教育三方面相关的先进经验值得学习。
以下为文字实录:
袁建新:今天非常高兴是今年第二次来到这里,应该说今年的行情也非常让投资者高兴,因为今年从年初2440点上涨,连续上涨了三个月左右,达到了3288点,应该让很多投资者记忆犹新,也非常甜蜜的品尝到了今年股市给大家带来的一个收获,而且到了年底,很多的投资者都没有想到,年底又来了一波行情,使得我们今年年底又把很多投资者从海外旅游胜地拉回到了现场,所以我们和讯今年年底召开了这么一次峰会。
今年以来,市场上涨的时候国内很多牛人从一开始上涨,1月5号在这边召开的峰会上就提出了中国第五次大牛开始了,上涨了三个月以后,越来越多的牛人出现了,都纷纷说牛市到来。在目前的背景下,2020年即将到来,外资持股的比例放开到底对我们本土券商,对我们本土的有一些中外合资的券商,以及金融机构来说,到底是机遇还是危机?和今天的五位券内的专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我们首先请出何晓斌何总。
何晓斌:回答你的问题,记得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喊“狼”(外资)来了,17年过去,18年过去了,狼来到中国以后的结果怎么样,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看到了,不怎么样,为什么不怎么样,我到现在为止实话实说我都搞不太清楚,只有一条:水土不服。或者说从本土招的一些人,到外资的机构去工作,是不卖力,还是中国人到外资的机构里面去吃饭,工作,他在一个小环境里面水土不服,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没有深入的研究。
今天,中国全面高水平的开放,实实在在不仅是外资进来,更主要是中国的各类机构已经对方的开放股权比例扩张到证券、期货、基金、保险机构、信托,而且有控股权,我感觉到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包括美国其它的一些国家,英国、德国、日本对中国一定程度的诟病,这一波恐怕狼真的来了。
对于我们中国本土的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来讲,我觉得首先是压力,可是真的压力,这个压力来自于所谓的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情况下,国际规则,我们的把握程度,这还不是最主要,最主要人家会吸引我们的人才,这个是巨大,第二个会吸引我们已经有的一些客户,这个对我们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对整个的中国来讲是机遇,对于我们本土的证券期货公司来说是一个压力和挑战。
袁建新:何总非常坦率提到了人才的竞争和客户的竞争的压力,接下来我们请曲东荣总来讲一下。
曲东荣:我自己觉得这次开放和过去应该是有所不同,尤其跟外资银行进来是不一样的,因为外资银行进来的时候,我们过去的四大行行业集中度非常高,但是证券公司的行业集中度不在于那么集中,虽然有几家比较大的,但是整体上来讲跟国外有比较大的差距。
第二,这次放开不管是持股比例完全放开,而且是经营范围、品种几乎也是完全放开的,过去我们大部分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只给了投行牌,现在资管、经纪、投行、咨询几乎都要给,我们目前国内刚才讲了,实际上国内的证券公司目前还没有特别大的龙头。外资在人才方面,激励措施方面,机构业务方面,服务海外资产投资的客户方面肯定比本土券商是有优势的,但是本土券商,我自己觉得我们目前这么多年,我们在网点的建设方面,现在营业部已经有1万多家,外资公司不可能搞这么多证券营业部,目前我们行业的投顾人员将近5万名,外资来也不可能说很快的搞那么庞大的一个团队。
第三,目前我们国内这么年大力的做股权质押,基本上是重资本,外资公司来一下子不可能把注册资本搞的非常大,这三个方面应该说本土还是有一些优势的。在金融科技方面,尤其是在零售领域,面对我们个人投资者的金融科技方面,实际上国内和国外有一些方面,可能国内的水平还更高一些,因为,外资来了以后,我们毫不惧怕,第二相信一定会带来一个鲶鱼效应,把整个目前国内的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提高了,我们从台湾和日本的经验来看,外资放开之后,本土的前五大证券公司的集中率反而是上升了,并没有下降。但是对于大部分的证券公司来讲,可能会面临一个诟病的过程,也就是说跟后面为什么提出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这个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袁建新:曲总还是信心满满,给我们提到了很多本土券商的优势,比如说营业部、比如说投顾的数量众多,也提到了正在进行的一些金融科技的改革,这方面我们再来谈。
接下来请安信证券的刘俊文刘总。
刘俊文:我个人的观点,觉得挑战会大过一些优势,总的感觉是这样,外资进来,首先航母级的券商的机制,政策就出来了,对我们二线券商,或者说所谓的大中型券商来说,是双重的一个压力,这个是比较直接的。第二点来说,实际上外资投行更多从业务的属性来划分业务的架构,但是我们长期以来都是以牌照和监管的口径来设立我们的业务条线,业务部门,还有归纳我们业务的板块。
实际上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商业的思维和逻辑还是有很大的一些变化,我个人的感觉,也是好事,促进我们转向真正的投资银行,原来不敢我们是证券公司,或者说经纪商,或者说金融机构,也在做投行业务,实际上跟真正的投资银行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就像刚才两位嘉宾演讲的时候提出的,我觉得我们金融机构过去的核心资产就是房地产和铁公鸡,围绕着它来做,整个抵押品的思维,其实没有价值发现的一些功能,具体来说,对于我们四块业务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第一个传统的投行,从牌照和红利转向真正的新动能新产业的价值发现以及我们的成效能力的考验,因为我们过去10年主要围绕着负债端在做文章,今后好的资产怎么去发现和运作它,这是对我们投行业的变化。
第二块,我们都说经纪业务转向财富管理业务提得很多,但是真正说做财富管理的话,我们现在券商的财富管理更多的还是在引入代销一些金融产品以及我们本身提供的股票型产品交易,其实在海外投行来说,可能未来会转向自研的产品,结构性的产品。以前我们给客户的都是二元线性涨跌的股票性的产品,风险比较单一,客户的需求满足也比较单一,将来会给到更多结构性的产品,这种风险收益结构会重构,全球大力资产配置这种产品,我觉得这个变化会有。
第三块就是在衍生品业务这块,实际上是直接对我们有很大的一种促进,不管场内场外,可能对带客交易、资本中介、销售交易这些方面是往好的方向在推动。
最后一块就是我们传统自营,传统自营跟我们结构业务的结合,在我们国内来说还是跟市场去博弈,慢慢会转向对客的交易、交易对手方带客交易和销售,这两块业务我认为后来会融合或者会去互相助力。
袁建新:谢谢刘总,刘总不愧是交易部的,对交易方面提了好多事情,刚才提到衍生品的交易,实际上23号我们知道沪生300期权的衍生品交易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有时候待会儿再探讨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要请出来自于中欧基金的顾伟顾总,听听顾在这方面的看法,有请顾总。
顾伟:实际上我们看到2019年放开是一个加速的过程,对于基金来说我看到今天过来的中欧基金和郭总,我们实际上都是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
先说一点,这种开放对于基金的冲击可能会比银行、券商会更大一些,因为相比较而言,券商和基金相比我们的护城河是相对比较浅的,纯粹就是人的生意,在国内我们没有看到很大的头部券商,实际上基金更没有看到。我们现在最大的基因和海外的基金相比的话,规模只是人家很小的一个部分,这是第一个,就是对于基金的冲击会更加直接一些。
第二个就是我们看到固收这边这些都会过来,那我们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我们核心竞争力是体现在投资能力上,我们唯一能占据的地利,就是中国本土的投资。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外资进来有两条路在走,一方面淡马锡和建行刚刚成立了财富管理公司,还有一种就是采取独资的方式,配给种子基金开始做业绩,比如说权益、高收益债这方面都已经开始在布局。
对于基金来说,这种开放我们当然能够感受到先进投资能力,但是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前面两位领导提到了,对于我们这些投资人员来说何去何从是一个问题。我们在规模上比不上,未来在细分品类上,你在平台型的公司上我们是比不过人家,我们在细分的投资领域上、每个公司定位上可能是需要做一些改变,找到自己擅长的地方,可能是一个狭窄的细分领域,但是同样能给客户提供很好的盈利体验,我想这也是未来成功的关键。
袁建新:确实,目前情况下,和外资的结构相比,我们体量、研究能力上都弱于外方,刚才我们听到顾总所提到的,我们不全面对抗,我们寻找我们的优势,然后强化我们的优势这一块跟外资进行对抗,确实也是一个好办法。接下来我们请出郭鹏郭总来谈谈看法。
郭鹏:谢谢主持人,伤上投摩根是一家合资的公司,是由上海国际信托和摩根资产管理合资的,其实我们的感觉,外资头部的基金公司如果进入中国市场,往往都是带有一个很长期的经营理念,一定会有一个非常长期的规划和布局,我觉得短期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具体来看,我觉得会有几个好的经验可以带进来,第一个就是可以代入一些海外的优质的产品和投资策略。举个例子,摩根资产管理在全球有500多个投资的策略,我想很多的投资策略是国内没有的,我们可以慢慢带进来。
第二点就是一些投资的方法和经验,比如说在成熟市场大家对于投资的流程是比较严谨的,对于投资可能更强调团队,而不是个人,如何去组建一个投研的团队,让团队一起来合作,能够让整个投资的业绩变得更加长期可持续,我觉得这点可以进行借鉴。
最后一点就是专业的服务和投资教育,其实成熟市场很多经验在国内也是完全可以借鉴的,因为在投资市场人性都是相通的,比方说在十几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我就看到有很多海外的数据、经验,其实已经能够启发我们。
在投资的时候,海外很多的数据证明普通的投资者择食效果是不好的,同时能够长期提高我们投资的成功率,其实就是两个很简单的投资方法,就是长期和资产配置。类似于这样的经验我想可以慢慢的带进来,最后我想说其实我们也不用过分的担心,因为中国市场已经有很多好的成功的经验,其实我想最后无论外资中资,其实我们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谁能帮我们的客户更好的管理他的资产,这样最后才能胜出,谢谢。
袁建新:谢谢,郭总刚才也很坦率的提到了外资券商的很多优势,摩根是有500多个策略,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中国人的学习能力是超强的,在以前,我们的制造业领域已经反映出来,我相信在金融领域未来这方面我们也能够迎头赶上。
刚才曲总已经提到了一点,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我们也看到从2019年的情况,在金融IT方面的投入是相当大的,金融赋能符合在财富管理方面使得我们的转型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走出一条新路,我们也听听两位专家的意见,先请何总。
何晓斌:报告一下华鑫证券这两年想明白并且践行的一件事,高投入,投到金融科技,也有相当的成效。所谓的高投入每年总投入1个亿上,对于我们这个体量,全世界的人才,当然主要是本土人才,光程序员100以上,高级程序员,成效归纳起来是两方面,第一,投资者教育的一个系统,做交易比单个股票市场、期货环境市场比它还要真,实时的,已经为中国证券业协会作为投教的平台,为全国100多家高校作为投资者教育的平台。年轻人就是玩电子的东西,金融科技的东西,大家普遍欢迎,这个是一条,为社会做公益,当然也为我们获客打下基础。
我们在这里面有很多的花样,有很多的交易策略,定制化,都已经程序化,这里面使得华鑫正群在交易的市场份额里面是成倍增长的,这个东西也有所增加,大家都懂。
第三条,在这个过程当中推动了公司一股学习金融科技或者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业务,服务客户以及搞好内部管理的风气,效果也还是很明显的。我们想能够坚定不移的走这条路,实践证明这个是对的,服务了人,花了钱,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基本下原来做不成的,现在能做成,原来看不见的,现在可以看见了,原来客户不满意的,现在满意度提高了。
袁建新:接下来我们听听曲总的想法。
曲东荣:因为我是广发证券电子商务部的,负责金融科技这一块,过去为什么券商投入越来越大,我觉得核心的一点,放到十年前,券商的平台都是同质化,都是别人给你开发的。你去公司开户没有区别的,但是近十年,每一个公司的平台尤其一些龙头公司,很多是自研,自己研发的话金融科技的投入就非常大,目的是要做到个性化的平台。如果中国100多个证券公司每家公司给客户提供的平台都一样,这个公司为什么不合成一个。现在为什么部分合并成一个,就要市场化来解决,金融科技的投入,最终就是要解决让客户感觉你看到的不同的证券公司,而不是一个证券公司。
也就是说使券商真正的拉开了差距,尤其在零售方面,我们过去行动比较早,目前广发证券的APP、官微、包括PC的交易软件我们全部是自己来研发的,过去也是投入了重金,达到的效果:第一,效率是无比的提升,分成几个方面,首先是营销的效率,过去大家的开户要么跟银行合作,要么是跟小区的地面来合作,我们这几年通过金融科技的提升,导致我们的平台有客户平台转为用户平台,我们从2014年到现在光客户从我们用户平台成为我们的用户,再变成我们的客户,我们增加大概160万的客户,在营销方面效率的提升。
第二,我们的分支机构,我们员工的展业效率提升了,目前我们分支机构从客户服务到客户的营销,到展业的工具,都是总部来提供,通过科技平台提供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员工和分支机构的效率提升了。
第三,整个客户全链条的运作效率提升了,而且带来了是极大程度的成本节约。
举个例子,像2015年,我们证券开户的高峰期,我们一天最多开过5万个客户,过去都让营业部去开根本是搞不成的,后年我们通过金融科技实现了整个分布式的运行,有单了我们平均的分布到全国的300多个分支机构,上千名的客服人员来抢单,这样就解决了分布不平衡的问题。现在我们成立了分布式的运作之后,300个营业部的人员等于是一个营业部的人员。
第二个方面我们的服务效率提升,过去客户问金融机构问题找不到人问,后来我们上了一个类似于滴滴打车的系统,所有的问题来了以后,我们来抢答,目前外资公司来了,我们应该是在全世界甚至是整个的金融行业我可以实现客户来了一秒钟获得专业的咨询,只需要一秒钟。而且不管是任何资产的客户,哪怕你就一万块钱,你问我,我就一秒钟回答你。效率的提升是我们金融科技最终的目的。
我自己觉得,将来国内的证券公司,如果在产品方面拉开了差距,金融科技方面拉开了差距,最终我们跟外资的竞争甚至会竞争的更好。
袁建新:谢谢曲总。刚才曲总在提到自己花钱搞一些开户系统,交易服务平台的时候,我在想其实他实际上把大数据捏在自己的手上,以前我们到有一些小的券商开户开完以后,第二天开始,你可能就会接到一系列的电话营销,我都不知道这个信息是怎么扩散出去的。现在有了自己的交易系统,我们就可以放心了,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办法,也是必须投入的。
我们接下来请刘总,刚才我们也提到了23号沪深300的期权就要推出来的,那么这个沪深300期权的推出来,实际上是衍生品的一种,安信证券在这方面做了哪些的准备?
刘俊文:当然衍生品因为分场内场外,准确的说,场外的市场才是主要的市场,场内的市场相对来说其实更多在券商的业务当中还是属于期权经纪的概念,一般往往会放在零售业务,或者经纪业务当中去拉客户炒期权,目前还是比较粗放的阶段。当然它带来的影响其实也是比较深刻的,场内的衍生品一旦进入以后,市场立马就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市场,因为我们所有的客户为什么大量还是散户市场,包括刚才几位领导讲到我们的机构化,将来这个市场,从散户市场走向机构化比较漫长,但是我觉得这几年可能会呈现一个非常加速的过程,核心就是这个市场开始变成一个立体市场,因为原来不管散户还是基金公司实际上交易的都是股票价格的涨跌,实际上它是一个一维的市场,将来可能还有波动率,因为衍生品加起来组合起来非常复杂的交易策略,会导致散户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不知道这个市场怎么玩。
所以,很快就会被机构化和这些机构策略再替代,而且这种散户形态慢慢变成量化机构,实际上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促进,所以我倒不是觉得这一块的期权经纪业务对券商的促进或者业务增量有多大,反而对这个市场改变投资者结构可能会更加深刻一些。场外的衍生品这块,可能对券商才是一个非常大的可为之地。
袁建新:谢谢刘总,散户目前是我们A股市场当中比较大的一个群体,他们如何改变自己现在或者说已有的一种交易模式、思维模式,确实是我们未来市场的一个课题,也是未来投资者教育的重点。刚才我们跟券商的两位已经交流了这方面的想法,接下来要跟两位基金公司的老总来交流一下。
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我们已经看到基金行业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以前我们在券商领域经常看到,那就是佣金打折,现在我们看到基金公司也快事出现了管理费上下浮动,这方面是不是会对基金行业催生新的一种管理模式、引领模式,想听听两位的看法,先请出咱们的顾总。
顾伟:谢谢主持人,实际上基金公司的价格战也不是2019年开始的,这两年是比较惨烈的,首先我觉得价格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也不是过往券商都有的,我们去看现在美国的市场,因为我们在固收方面也请了美国的顾问,他原来是华尔街的一个基金经理。
我们了解到美国的基金管理费率价格战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惨烈,比如说股票从10年大概八九十个VP,现在也降到四五十个VP,固收是更加惨烈的,2008年美国低利率之后,提供给客户的收益率已经非常低了,所以客户愿意给你的管理费率也会相应非常低,会低到什么程度呢?新增的、高等级的收益率提供的管理费率已经低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比我们目前国内还要低。
第一,权益费率为什么降?因为美国面临的问题是主动管理的基金很难战胜被动的,固定收益为什么降?因为低利率之后,提供的收益率越来越低,美国国债这些债券基金或者指数的回报率,从过往的可能5%以上已经降到了现在3%以下的水平上。
实际上对于整个基金来说,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问客户收费的时候我们为客户提供了什么,费率的下降往往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被动产品往往是最先要下降的,因为这一块以往受保护,现在随着大公司的不断加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在这一块差异化是非常小的。
固收我们提供的回报也越来越低了,最后一块的阵地应该就是在权益和固收的主动管理,我们向客户收多少钱,往往背后代表着我们为客户提供了什么样的收益率和什么样的服务,我觉得最后竞争的本质就是我们给客户提供了什么,有没有吸引力。
袁建新:谈到给客户提供了什么,我知道咱们中欧基金现在已经开始了基金投顾业务的试点,这方面是不是也是对付一些差异化的竞争,是不是这方面有突破呢?
顾伟:我们在10月份拿到了第一批的投顾资格,是我们互联网的子公司拿到了投顾的牌照。在我们看来,过往基金公司在做的一件事情更多是关注在产品端,给客户提供一个好的产品、好的汇报,我们更多是关注我们怎么样去做出这个超额回报来,可能更多是关注在指导端。
我们投顾业务实际上更多是需要想一下,我们在关注制造端的同时我们是否关注到了客户的盈利体验,也就是我们投顾业务的第一个出发点,实际上本身就是从客户的负债角度出发,这个里面实际上有两个方向:
第一,专业化,之前郭总也提到了我们给客户提供我们的资产配置能力,在过去我们也从保险公司引入了资产配置的团队,因为保险过往十多年的资产配置经验,我们希望给机构提供资产配置能力的这群人能够用到给普通的散户提供专业化的资产配置服务。
也就是说我根据客户的负债和需求情况来提供相应的组合,而不仅仅是炒股票或者买基金,因为中国有6000支基金,缺乏相关知识的投资人去买的时候他根本就无从选择。
第二个就是我们做好专业的另外一个角度是需要更多的考虑客户个性化,我们怎么去了解每一个客户的需求,这个里面可能更多的未来是和互联网的结合,我们现在有1000万的客户,保有了1000多亿的基金在我们的旗下,我们通过大数据能够找到客户的需求。
同时除了这些特别个性化的需求,另外一个就是场景化,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做的水滴智能投顾和水滴的养老服务,养老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场景,养老的话题因为非常长就不多讲了。我们目前的40后、50后都面临着养老的问题,我们提供养老的场景,我们有根据年龄设计出来的下滑曲线给大家做好这些资产配置,你只要做一个定期的定投投进来,我们可以找到最好的基金和基金管理员来给你做这样一个理财的服务,我觉得所有的东西都围绕着我们能为客户做什么,我们能不能改善过往所有人的盈利体验,我觉得这是未来的关键。
袁建新:谢谢顾总,顾总提到了投顾业务资格的开展,我觉得实际上是一个服务理念的改变,他从纯粹提供我们的投资商品,改变成了从客户的角度来为他提供适合他的品种,我觉得这实际上是理念的改变,一定能够服务好更多的客户。
接下来请出郭总,听听郭总有哪些意见。
郭鹏:刚才顾总已经讲得很全了,我再补充一个数字。从长期来看,过往公募基金能够创造的回报还是不错的,过去15年公募的权益类产品,就是偏股票的产品年化的回报是14%,远远超过了同期的。我们如何应对呢?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客户真正分享到基金的长期回报,一方面基金要提升主动管理的能力,另外一方面我们怎么让客户真正赚到基金的收益,这很重要。
刚才顾总谈到的很多观点我也是认同的。
袁建新:谢谢郭总的分享,实际上到了今年年末的时候,目前市场似乎天天在买买买,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钱这么多,而且也不顾我们A股原先到了年末的时候,往往会有结帐效应的事实,总是在买买买。甚至有的投资者我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打来电话说我现在打开账户一看只要股票有一些外资一直在买买买的话,我直接买他就对了。反过来看操作上似乎也是如此,那为什么会形成这么一个现象,为什么市场对于外资趋之若鹜,有请何总。
何晓斌:这个题很有趣,我们内部也反复讨论,也有别的客户朋友跟我提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外资机构看中国也许是商外看商,我们中国人自己看股市,是云里雾里,差别就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这个角度看问题,大家都在研究宏观经济,中国跟历史比整个的经济速度是在下降的,增量是增加的,但是放到全球的各大经济体还是蒸蒸日上,这种局面是国外的经济体不多见的。
第二,即使在这种的情况下,人家都是负利率或者是隐性的负利率,中国排除掉了通货膨胀因素,中国还是正的利率,特别是我们的股市里面有很多股息蛮高的。估值比美国、德国、日本的同类型的股票低的太多了,相对来说流动性空了,买中国的股票,这个逻辑是非常清楚的,我想主要原因就在这个地方,而且对中国的未来相对比较看好,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几大指数,要求基金指数标配扩大,债券指数,一系列的指数,不仅是进来了,而且要求配置增加,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袁建新:其实,刚才何总提到了一点,有的投资者只是因为深在此山中,而没有发现底下是有宝藏的。接下来我们清楚顾总,听听顾总是怎么看待的。
顾伟:我就尝试着用一个外资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在最近两个月,摩根资产,我们在内部也做了一个投资的调查,针对40个投资总监,当然他们是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还有100位基金经理,调查未来对全球投资机会的一个看好,其中很大的一个共识共是中国,大家都认为中国未来是一个不可忽视核心的资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共识呢?最后总结了三个有和三个低,第一个有是有规模,因为外资要进入一个市场,买一类资产,首先规模一定要大,否则进来以后不是那么容易买,同时将来要出去的时候,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中国是一个全球现在第二大的经济体,股票市场的市值和债券市场的市值现在都是全球第二,所以它有非常好的规模和深度,能够让很多的外资进来。
第二个有,有增长,虽然中国经济现在从7降到6,未来长期是保持在5左右,但是这个水平还是在全球大的经济体里面是相当高的,很多的发达国家还在为有没有增长很困惑,如果中国长期能够保持5%的增长,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资产。
最后一个有是有确定性,因为外资买一个资产一定不是短期的,一定是希望长期的配置,所以确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确定性,加上中国这么大的一个人口的市场,很多的消费升级、科技的升级的确定性是很高的,基于这些,是三个有。
三个低,第一个估值比较低,虽然今年涨了很多,不算很便宜了,但是相对而言,还是有很多很便宜的资产,第二个低,低相关,很多大的机构,他们也很关注到自己投资组合里面,如果增加一类资产,能够跟现有的美股、欧股,其它的股票,包括海外的债券市场,如果相关度比较低,其实对它的整个组合能够提升稳定性,提升风险调整之后的回报是非常有回报的。那么A股其实就是一个相关度比较低的一类资产,最后一个低,低配比。现在外资虽然进来了不少,大家看到了近两万亿买到了A股里面,但是占到了整个A股的比例是4%,如果长期来看,我们把海外的主流的指数MSCI能够慢慢的达到一个正常的水平,其实这个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总的来说,外资买中国的股票资产虽然已经买了不少,但是看起来刚刚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是有长期的投资的空间在里面。
最后提一下,我们怎么去应对这样的现象和趋势,其实我们的建议是,未来如果我们投资A股的话,更多应该去做长期的配置而不是短期的交易,因为过往A股很多的投资人把它作为一个短期交易的工具,要去买卖,靠价差,当然这个跟A股自身的波动性比较高是有关系,可能大家会观察到今年A股市场的波动是在降低的,虽然我们经历了贸易摩擦,经济下行,还有通胀,但是整个A股的波动度其实并没有很大,这背后就是一个投资结构的变化,很多机构的投资者在A股的融资里面比重是在上升的,所以降低了很多股票的波动度,这个对长期配置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未来不是说我们不能去做交易,而是说长期配置可能赚钱,会比频繁短期交易要更加的容易,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建议。谢谢。
袁建新:谢谢顾总,刚才的三有三低讲的非常精彩,尤其是后面的一段,简直就是投资者教育。非常高兴今天和五位老总一起来分享对2019年出现的一个变革所带来的一个思考,我相信2020年的变革正在进行当中,刚才已经说到了几个变革的情况,2020年外资的股比限制已经放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证券法》的三赌已经结束,马上可能新的《证券法》有会落地,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谢谢各位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