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随着一声锣响,国内首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正式上市交易。
作为“工业的血液”,原油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而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将两者有效结合,推出更能反映国内乃至亚太地区供需关系的期货品种,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自2001年就启动了对原油期货的研究,并在之后的17年里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2018年3月于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期所子公司)挂牌上市了中国版原油期货。
为了原油期货的上市,上期所走过了怎样的开发历程?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及参与者,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虽然中国原油期货的推出过程很是艰辛,但这也为之后其他国际化品种的推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相关产业链品种、更多国际化品种上市。
潜心研究多方沟通上期所制定“原油期货从燃料油起步”策略
原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不仅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更有“大宗商品之王”的称号。我国作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原油进口量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据张玉清介绍,早在1996年我国就已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到2000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为5996万吨,2005年这一数据增长到了11875万吨,到了2008年则为17472万吨,之后还在持续不断地增长。
尽管如此,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上却没有任何影响力,只能被动地参照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这对于我国石油企业的经营、行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考虑到国际原油现货市场的定价多数参考期货价格,国内希望推出境内原油期货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
2001年,上期所就启动了原油期货研究。但由于当时石油行业的市场化基础不够完善,上期所将原油期货的突破口放在了当时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品种上,并于2004年8月25日上市了燃料油期货。这也是上期所成立之后上市的第一个新品种。2004年年末,上市4个多月的国内首个能源类期货品种——燃料油期货,累计成交564万手,成交金额1237亿元,持仓3.2万手,参与交易的群体涉及近180家会员的上万个客户账户。总的来说,交易运行平稳,价格与国内外相关市场联动紧密,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上期所抓住燃料油期货成功上市、运行良好的契机,紧锣密鼓地开展原油等品种的研发。2004年12月,上期所找到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开展原油期货的研究。当时课题研究的目的,一是推动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二是择机上市原油期货。
此后,上期所通过各种形式和外汇、海关、财税、商务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推动保税交割业务的发展,2010年保税交割首先在铜和铝期货上开展起来。因为我国国内原油现货市场不发达,保税交割对于原油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铜铝保税交割为原油期货创造了条件、积累了实践经验,其间上期所也多次和能源局商议。2013年,上期所又上市了石油沥青期货,也为原油期货做了铺垫。“可以说,上期所为推进石油期货的上市,付出了长时间的、艰辛的努力。”张玉清如此评价。
精雕细琢坚持不懈国家能源局推动下原油期货终获批
据张玉清介绍,与国家能源局的合作是从2009年开始的。“实际上,2009年之前,上期所也曾多次来到国家能源局与我沟通,介绍他们的想法。在国内推出原油期货这一点上,我们不谋而合,大家都觉得推出这一品种将提升我国在亚洲甚至国际原油定价上的话语权,不仅有助于现货企业的避险,还可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配资工具。”
基于此,2009年11月左右,在张玉清的主持下,上期所与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召开了“原油期货研讨会”,邀请了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外管局等相关部委有关司局、大型石油公司和一些研究机构的同志,针对原油期货上市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会上大家对上期所提出的“国际性交易机制、以人民币计价、保税交割”的原油期货方案基本认可,但认为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取得相应的政策支持、细化操作方案。
如市场参与者方面,需监管部门明确境外投资者参与的方式及监管办法。如计价币种,也需监管部门明确是选择国际通用的美元计价还是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人民币计价,并制订配套的外汇额度管理、外汇账户管理、结售汇管理操作办法。再如交割方式,需最终确定是采用实物交割还是现金交割。关于保税交割制度,大家认为相关政策和操作方案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最后就是监管和风险防范上,也需要针对原油期货交易的特点,形成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措施。
在张玉清看来,虽然会上很多部门对于原油期货上市的可能性还表达出了一定的疑虑,但这次会议,相关的部委司局和石油公司都参加了,对于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国内对推出原油期货的可能性进行的第一次全面、深入地沟通”。
随后,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上期所和能源局油气司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到了2011年4月,张玉清再次主持召开了“原油期货推进协调会议”,正式征求了各个部委司局和石油公司的意见,并就各个部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了针对性、深入的沟通交流。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虽然在本次讨论中,仍有部分企业和部门对于原油期货的推出是否已条件成熟,以及推出后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等方面仍存在疑虑。针对此,张玉清在会上表示,不应对原油期货上市后能否起到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作用有太高预期。在他看来,即便原油期货上市后达不到大家的预期目标,对我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但如果不开设原油期货,就根本无从谈影响力。因此对我国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先把市场发展起来,毕竟没有市场就什么都没有”。
“这就像孩子的成长,天天讨论日后是上北大、上清华,还是上牛津、哈佛,但是孩子没生出来,讨论再多也没用,先把孩子生出来,先上幼儿园,好好培养能上好的中学,再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考虑长远的事情。”张玉清笑着回忆道。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会议结束后,各部门逐渐在原油期货上市问题上形成共识,并开始研究如何对在我国开展原油期货提供政策支持。形成共识后,给国务院上报了的有关请示,并获得同意。
在协调推进会之后,各项工作迅速推进。2013年9月25日,经证监会批准,在自贸区注册成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原油期货的国际化交易平台落地。2014年12月12日,证监会公告,批准上期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证监会将会同各相关部委,发布与上市原油期货相关的各项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和有关各方要全面做好原油期货上市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原油期货平稳推出和安全运行。
与此同时,我国石油产业改革不断推进,更有利于原油期货上市的需求。“比如2013年国办发[2013]83号文提出‘赋予符合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标准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2015年发改委发改运行[2015]253号及商务部商贸函[2015]407号文件落实国办文件精神,使得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可获得加工进口原油的资质以及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这些都为原油期货市场的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张玉清介绍。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原油期货直到2018年3月26日才正式上市交易,时间略晚,但他认为,2018年的市场环境也更为适合。
对于上海原油期货这一年多来的表现,张玉清认为:“并未辜负市场预期。目前的成交和持仓量都在快速增长,远超国际其他原油期货品种上市初期水平。这与上期所长期的研究、精细的准备有关,为原油期货打下了坚实基础。也说明,中国原油期货的规则设计经受住了市场的初期考验。”
但张玉清也表示,目前企业的参与度还不够,未来需要加大宣传,吸引更多境内外产业主体积极参与,“毕竟只有企业大量参与了,价格才能真正反映产业的供需和经营状况,只有国际投资者积极参与了,我们的价格才有可能成为国际原油贸易的基准价格”。
针对原油期货价格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他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像美国一样,定期发布国内的库存信息和其他产业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与中国原油期货价格相结合也能更好更快地反映中国的需求情况,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
另外,张玉清还建议,上期所未来应推出更多的能化系列期货品种,构建丰富完善的能源化工产品体系。“毕竟,原油期货本身只是一种原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距离。若想要其功能更好的发挥,也需要将天然气以及下游的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种配套推出,形成一个完善的产品生态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责任编辑:DF381)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