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土面积不大,在世界各国领土排名仅居第109位,而且山多、自然资源贫乏。二战结束时,韩国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但今天,韩国已成为全球第12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韩国发生翻天覆地变迁的背后,始终有着质量的支撑。
上世纪50年代,李承晚铁腕治国,韩国经济基本停滞不前。1961年5月,朴正熙通过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启动实施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此时,韩国国家标准不到300项。为了给出口主导型经济铺路,韩国制定《产品质量管理法》,实施提高品质的计划。从这个时候开始,韩国经济进入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高速增长期。
1975年,韩国举办首届国家质量管理大会,评选“韩国质量管理奖”。该奖项分为团体奖和个人奖,嘉奖与鼓励取得卓越成就的优秀企业、企业家和工人,为的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质量文化。之后每年的11月,韩国总统或总理都会亲自颁发此奖。
1976年、1977年和1978年,韩国的品质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分别把当年命名为“品质管理扩大年”“品质管理扎根年”和“品质管理深化年”。
1979年10月26日晚,朴正熙遇刺身亡。曾担任朴正熙警卫的全斗焕、卢泰愚先后担任总统,继续执行朴正熙的路线,丝毫没有放松质量发展。
1988年9月17日,当奥运会火炬点燃时,韩国人骄傲的是,这场盛会不仅是在自己的国家举办,而且在27个比赛项目使用的896种体育用品、用具中,有647种是韩国生产的。这表明,韩国产品不仅在价格上占有优势,而且质量也不亚于外国著名品牌。通过奥运会,韩国进一步向世界展示和推销了自己的工业产品、电子产品等。
1994年,韩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1995年开始,韩国实施“质量革新运动”,提出将交货不合格率降到万分之一、成品不合格率降至十万分之一。实现这一目标的企业,将获得特殊的认证。
经过发展,韩国的国家标准达到25000个左右。同时,国家标准协会拥有包括LG、三星、现代在内的近4000家会员单位、14家分支机构,共300名专职工作人员,下辖的6个研究院拥有近500名质量咨询师。
不过,就在韩国经济高速发展时,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韩元汇率急剧下跌,韩宝钢铁、起亚汽车等大企业相继破产。此时,韩国依然坚定走质量发展之路。在最艰难的1998年,韩国出台《21世纪质量赶超计划》,希望通过全社会的质量提升,实现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高和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过质量创新和赶超,韩国逐渐走出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2004年,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
2005年,韩国出台《质量管理基础计划》。2007年,第10次修订《消费者保护法》,并将名称改为《消费者基本法》,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有义务引导消费者正当行使权利,帮助消费者提高对商品的自主判断能力。
2009年1月,韩国国家品牌委员会成立,规定凡是被评选为“大韩民国名品”的产品,企业均应在外包装上粘贴统一的国家认证标识,以此来提升韩国国家产品的信誉度。
基于独特的民族文化,加上有力的质量管控和品牌推广,韩国的国产品牌使用量据说高达90%,而国外产品的占有率不到10%。
(责任编辑:DF529)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