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金十数据。
当10月美联储宣布将会购买国库券进行扩表时,一个问题甚嚣尘上:美联储要重启量化宽松政策(QE)了吗?财经网站MaketWatch专栏作者Caroline Baum撰文发表了她的看法。
美联储一直坚称这次的扩表绝不是量化宽松,与2008-2014年间旨在降低长期利率和提供经济刺激的债券购买操作也绝不相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0月8日全美商业经济协会演讲中表示: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这次为储备管理而进行的扩表,不应与金融危机后我们所进行的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相混淆。”
而这一次,美联储每月购买600亿美元的短期国库券,再加上通过隔夜和定期回购协议向市场临时注入现金,来缓解银行体系的储备短缺问题。
银行体系的储备短缺主要体现在9月隔夜借贷成本(即回购利率)的飙升上,当时企业缴税与美债拍卖的结算同时进行,恰好推升了现金需求。
鲍威尔将这次的扩张资产负债表以满足银行体系对储备的需求,称为“有机”操作。那么,这一次的操作与美联储之前几轮的量化宽松到底有何不同?
Baum认为,目前的“非量化宽松”(not-QE)行动并不旨在刺激总需求增长。美联储不断提醒人们,美国经济“形势良好”,其政策立场也与当前经济情况“相适应”。
此外,前三轮大规模的资产购买主要是为了降低长期利率,刺激房地产与投资需求,促使投资者购买如股票与企业债等风险更高的资产,从而推升资产价格。
最后,量化宽松总是伴随着前瞻性指导。美联储承诺将短期利率“降低得更久”,以防止长期利率过早在加息中定价。
因此,从美联储对其早期行动的手段与结果的解释来看,它目前的措施确实不能算是量化宽松。
乔治梅森大学莫卡斯特中心(Mercatus Center)高级研究员 David Beckworth认为:
“货币政策现在已经脱离了货币。”
实际上,美联储本可以使用更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经济从大衰退恢复,但它却正在向银行支付费用以减少银行贷款。同时,银行不得不持有更多的储备金以满足金融危机后更严格的流动性覆盖率需求。
那么,“非量化宽松”政策就是尽管收益前景疲软,股市仍持续创下新高的原因吗?
Baum对此表示怀疑。她认为,对任何能提供比零风险美债更高收益率的资产的需求,其实是发达国家超低利率环境的结果。
美联储在2018年四次加息、每次加息25个基点之后,态度来了180°大转弯。它在今年7-10月之间总共降息了75个基点,这表明美联储不太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加息。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看起来比公开的基准利率要神秘得多,与普通投资者的联系也更小。所以如果股市飙升的背后有一个推动力的话,比起不断扩张的资产负债表,持续的低利率水平看起来更有可能是幕后推手。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