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新三板全面改革首批政策正式发布,其中便包括分层管理办法尤其是精选层标准的落地。就在政策发布会的窗口期,全国股转系统的官员也出面详解了对精选层的理解。
“俗话讲”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精选层就是新三板市场最重要的一棵梧桐树。”全国股转公司监管部总监助理时晋在出席由挖贝网主办,以“变革·再出”为主题,探讨多层次资本市场新逻辑的“第四届挖贝新三板领军企业年会”时表示。
在论坛现场,时晋到场详细了解读了精选层。时晋表示,此次新三板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施公开发行的制度,并且在此基础上设立精选层。而设立精选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三板优质企业,为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打开制度空间。
时晋的解读分为三个层面,即精选层欢迎什么样的企业、企业怎样进入精选层以及精选层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精选层欢迎什么样的企业时晋表示首先,关于精选层的目标企业,我们希望是主观有较强的融资需求,客观上也有大额融资的能力;达到一定公众化水平,能够支撑较高流动性水平的优质中小企业。精选层的目标企业,体现在规则上,就是精选层的进入条件。关于精选层条件的具体内容,这里就不再重复了,简单概况是四句话:“多元覆盖、标准引导、市场检验、递进发展”。
多元覆盖:讲的是精选层设置了四套“市值+财务条件”的标准,这也是境内外证券市场常用的上市条件。市值反映的是市场对企业的主观认可度;财务条件反映的是企业的客观经营业绩;只有把主客观判断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来衡量这个企业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优质企业。之所以设定四套标准,是因为新三板企业数量多、差异大,需要多元化的标准覆盖更多类型的优质企业。这四套标准,分别对应了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好、研发成果产业化初见成效、创新能力突出且市场高度认可的企业。
标准引导:讲的是精选层标准作用不仅制度化的企业遴选机制,更要起到引导中小企业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例如标准1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核心构建,是因为ROE不仅考察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规模,更重要的是衡量企业的盈利质量和效率。通过这一指标,我们希望引导企业主要依靠提升经营效率、强化技术创新提高净利润水平,而不是简单通过扩大资源投入规模来增加利润;特别是对挂牌期间有过发行融资的企业:提高募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对投资者的资金回报,实现可持续融资。当然,企业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财务结构,比如适时分红、用好银行贷款等方式来提高ROE水平。精选层标准的引导效用,还体现在,具体指标数值的设定上,低于科创板、创业板,高于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踮起脚尖够得着”;不是对企业现状的简单临摹,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设定标准。
市场检验:说的是进入精选层的企业必须在新三板挂牌满一年。之所以有这一安排,是希望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市场检验,而不是“鲤鱼跳龙门”的惊险一跃。在这一基础上,才有可能支撑更灵活的制度安排。比如对于未盈利企业,进入精选层前经过一定时间的“生存检验”,是非常有必要的;再比如更具体的,对于客户集中度的审查,如果是看企业挂牌以来客户构成的动态变化,就比单纯看第一大客户占比的静态标准要更有意义。
逐层递进:说的是只有创新层企业才能进入精选层,这时候因为我们希望企业有一个逐步实现公众化的过程,创新层要不不少于50个合格投资者,再进一步,就能达到精选层不少于200名股东的水平。讲到合格投资者人数,我想借此机会,特别讲一下,企业切勿通过“买人头、凑人数”来进层或保层,可能触发市场操纵、垫资开户、违法借用或出借他人证券账户、违规代持、甚至非法经营证券活动等多种违法行为;二是极易引发纠纷,带来不必要损失;三是对股东人数异常变动,在公发时将严格审查;四是今后创新层公司的股东人数是维持性标准,连续60个交易日不足50人会被降层,“得不偿失”。
企业怎样进入精选层
时晋表示,企业进入精选层的途径是必须完成公开发行,之所以这么规定,因为公开发行的过程,既是对企业进行质量检验的过程;也是企业规范高效实现公众化的过程。
第一,从对企业的质量检验来看:主要是通过保荐制度和发行审查。其中,保荐制是确保公司质量的第一道关口,证券公司的“看门人职责”。新三板公开发行的保荐制度中,保荐人与主办券商合一,保荐人既要履行《证券法》规定的法定职责,按照IPO标准开展尽职调查、文件编制和内核质控;同时也与主办券商对挂牌公司开展持续督导,熟悉企业的优势相结合,是对公司质量的“双保险”。同时,这一安排也是鼓励鼓励券商对中小企业早期介入、长期服务、持续规范。关于发行审查,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核心就一条,核准制框架下,借鉴注册制试点的有益经验,新三板自律审查在先,证监会核准在后。
第二,从提高公众化水平来看:主要是通过公开发行的承销制度。承销制度的本质,是以价格为核心的博弈与平衡。对新三板公司公开发行而言,就是投融资之间、一二级市场之间、新老投资者之间三个方面的博弈平衡。具体来说:
对于投融资之间的博弈,新三板公开发行可以通过定价、询价、竞价三种方式确定该发行价格,为投融资双方提供多元化的价格博弈机制。
对于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博弈,主要是在规则上,实行超额认购按比例配售,这不同于IPO的抽签配售;通过这一机制,将改变一二级市场之间的稀缺性,绝大多数需求在一级市场得到满足,抑制二级市场“炒新”,减少“新股不败”的现象。
对于新老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规则要求前期入股价格、交易价格是公开发行的重要参照,严重偏离的,要充分披露,说明原因。
而承销的结果,也就是发行成功的公众化水平,在规则也是明确的,包括不少于100名发行对象和200名股东,不低于25%的公众股东持股等。时晋认为,这里面主要强调两点:
一是规则上的公众化水平,只是底线要求,但不建议“贴线”发行,否则后续流动性难以支撑。
二是在公开发行的承销过程中,证券公司作为承销机构具有《证券法》规定的法定地位,必须全程、全面主导股票发售过程,企业不能聘请非持牌机构进行销售,更不能向非合格投资者公开销售,否则可能触犯非法集资的刑法“底线、红线和高压线”。当然,证券公司在新三板公开发行买方市场格局下,也需要不断提高销售能力,力保发行成功。
精选层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对于精选层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时晋认为简单来说,两个方面。
一是精选层实行连续竞价交易、低于其他层次的合格投资者标准,能够带来更高的流动性水平和流动性溢价,便利企业后续资本运作和股东退出。
二是企业在精选层挂牌满一年可以转板上市,这将为企业提供一条新的上市道路。
(责任编辑:DF524)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