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卖地、卖股权、拿补贴……临近年末,主业不济的上市公司保壳压力陡增,部分上市公司使出浑身解数冲击业绩,“卖房保壳”是常见招数。
2019年年末,“卖房保壳”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增长,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上市公司保壳难度有所加大,对突击交易行为的监管也渐趋严格。
今年上市公司的房产好卖吗?
每年年末,盈利能力堪忧的A股上市公司为冲击业绩使出各路招数,尤其是一些ST及*ST公司,为保壳“续命”纷纷出售股权、房产等资产。
卖房是上市公司冲业绩、实现保壳目的最常用的一招。
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A股已有*ST游久(600652.SH)、*ST海马(000572.SZ)、*ST中安(600654.SH)等2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出售房产的相关信息,其中不少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亏损。
2019年上市公司中“房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当属*ST海马。
11月23日,*ST海马发布公告称,上半年计划出售的401套房产已销售318套,应收款1.47亿元,已收款1.2亿元,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0.74亿元。
*ST海马自今年4月起便开始“卖房”,先是在4月22日公告称拟出售位于上海的36套闲置房产和位于海口的81套闲置房产;5月15日,又公告称拟出售位于海口的269套住宅和15套商铺。加总后共计401套房产。
*ST海马曾在今年5月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时披露,拟出售房产出售后,公司预计累计实现资产处置金额约3.34亿元、累计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约1.7亿元。
2018年,*ST海马巨亏16亿元,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被实施退市警示,而公司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公司仍亏损超两亿元。
再比如12月12日晚,*ST游久公告称,将出售8套位于上海的房产,评估价值1.554亿元,预计将增加本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8000万元,而*ST游久前三季度亏损额超1000万元。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市公司甩卖房产的信息或将越来越频繁出现在相关的信息披露文件中。”有资深市场人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通过卖房产实现扭亏保壳的目的,对企业发展来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本质上,上市公司退市的风险并未消除,只有增强主业盈利能力才能真正规避退市风险。”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1839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值高达1.33万亿元,这一数字比2018年三季度末的1.1万亿元市值规模增长了2000多亿元。
但记者也注意到,一些上市公司的房产似乎不再好卖。
如根据*ST海马11月23日的公告,其卖出401套房产中的318套,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0.74亿元,与预计“累计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约1.7亿元”的目标尚有距离。
“花式保壳”难度加大?
每到年底,A股都会出现上市公司扎堆“保壳”的现象,监管部门也会在这一时点启动对上市公司利润调节行为的监管。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针对年末一些上市公司“保壳”意图明显的突击交易行为,交易所火速介入问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1月以来,至少有20余家上市公司因突击交易收到交易所问询函。
如上文提到的*ST游久,其在公告出售房产的当晚便收到上交所的问询函,要求其结合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说明本次集中出售8套房产的商业考虑。
2019年12月初,上交所就明确表态,要紧盯年末突击保壳交易,将“多方联动监管、强化问责力度,努力通过监管约束和市场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揭示交易实质,及时制止不当行为。”
对此,有投行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年末针对上市公司突击交易的监管每年都会启动,但上市公司卖股权、卖房保壳等乱象多年来屡禁不绝,根子还是在退市制度设计上。”
(责任编辑:DF395)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