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内忧外患”交织,2019年香港在阿里巴巴-SW(09988)和百威亚太(01876)的助力下依然稳稳地坐上了“全球新股募资王”的宝座。
截止2019年12月31日,香港交易所总共通过166宗IPO,其中主板有151宗创下历史新高。阿里总募资达1012亿元,占据香港IPO全年募资总额的33%。
另外香港也吸引了大量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募资,2018全年募资达385亿港元,就2019年也有9家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募资达154亿元。
同时港股市场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公司赴港上市,包括大型IPO百威亚太和ESR在内多间海外公司。
截至年末,香港资本市场新股市场异常火爆。2019年12月31日,一天之内14家新股同时启动招股,掀起了一波IPO热潮好戏,可谓是红红火火迎新春。
融资最大:阿里巴巴-SW
中国互联网龙头阿里巴巴赴港上市可谓2019年港股IPO最具代表性的事件,阿里巴巴不仅以融资1012亿港元荣膺港股年度最大IPO,同时也是港交所有史以来第三大的IPO。
仅仅阿里巴巴一家的融资额已经占据港交所全年IPO募资额的33%。另外阿里巴巴也是新上市制度下第三家同股不同权和第一家第二上市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在如此高的融资额之下,一手中签率达80%,并且上市首日收涨6.59%,每手可赚1160港元,可谓年度普惠的“大肉签”。
其他融资额靠前的个股还有百威亚太(01876)、申万宏源(06806)、滔博(06110)以及翰森制药(03692)。
首日涨幅最大:鲁大师
说到新股表现,最重要的莫过于“首日收盘涨幅”。2019年港股市场“上市首日涨幅”排名前十的新股是:
鲁大师(03601)是一家做硬件和系统评测软件的公司,为何能创下如此巨大的涨幅?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低估值上市。在鲁大师有着稳定现金流和成熟盈利模式并有可观潜在成长空间的前提下,上市融资的市盈率只有8倍,这对投资者来说非常友好。其次鲁大师融资规模很小,因为公司本身拥有很好的现金流,上市融资更多的是追求获得融资平台,为发展注入更多元力量。
首日涨的并不多,但是有些新股后市发力机会比较大。如图
首日涨幅低调的中烟香港(06055),在后程爆发,以293.03%的累计涨幅扬眉吐气,另外科创板上市的傲迪马汽车(08418)更是从上市到年关都保持强劲,用429.17%的涨幅展现了什么叫“路遥知马力”。
首日跌幅最大:润利海事
虽然港股破发已成常态,但还是破发股票仍然是打新投资者的心头之痛。在2019年港股新股上市首日跌幅榜中,润利海事跌幅高达44%。
对于港股市场而言,新股配售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国际配售和公开配售,通常比例都是9:1。即90%的股票会在配发给比较有实力的基金、机构或个人客户,另外的10%就是公开发售,主要是散户投资者去认购。
但润利海事(02682)反了过来,公开发售占了9成,散户没能够接住这么庞大的新股量,首日表现也就比较难看了。
另外上市首日跌幅靠前的还有途屹控股、LFG投资控股、登辉控股、赏之味。
认购倍数最高:赤子城
赤子城获得1400倍的认购,超过亚盛医药-B()的752倍,成为2019年度“超额认购王”。而昨天上市的赤子城科技也没有辜负投资者的期待,以3.02港元开盘,较发行价涨79.76%,然后迅速上冲,最高上涨到3.87元,截至收盘,涨幅达到93.45%。以收市价计,不考虑交易费用,每手盈利3140元。
据悉,赤子城科技(09911)是一家全球化人工智能信息分发平台,面向全球市场打造了由C端APP产品矩阵、B端程序化广告平台构成的信息分发体系。至今,赤子城科技已成功积累了近8亿全球用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于北美、欧洲、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坐拥庞大的全球流量资源。
生物医药行业、物业、表现亮眼
许多投资者希望能够提高港股打新的收益率,而观察行业是重要的一环。在以二级行业划分的24个行业板块中,零售业以全年62.18%的涨幅位居涨幅榜第一,但是排在第二的生物医药板块同样录得39.44%的夸张涨幅,而且生物医药行业指数体量是远远大于零售业的,就像是2019年一头飞奔的大象。
2019年的物业新股堪称香饽饽。在2018年上市的物业股,只有新城悦首日上涨3.79%,其他的首日表现都不太理想。2019年上市的9只物业股,只有时代邻里(09928)一家首日出现下跌。像鑫苑服务、和泓服务首日涨幅在30%以上。
教育行业:比想象中“热”
“2019年是内地教育企业的寒冬”、“2019年上市潮不再”……在不少媒体的报道中,2019年的二级市场教育板块情况并不乐观。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19年共有10家教育企业成功赴港IPO,数量与2019年持平。其中有7只股票自发行至今累计上涨,涨幅最高的是思考乐教育(01769),涨幅达190%。整体看来,中国教育企业上市情况比想象的“热”一些。
港股IPO退潮,2020有何期待?
港股收官日,香港资本市场新股市场异常火爆。一天之内22家新股同时启动招股,掀起了一波IPO热潮好戏。实际上,这可能并不是好兆头。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融资额通常会飙升。企业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宁愿下调目标融资额依然坚持上市。大型公司IPO上岸成功后,一批同类型小公司会紧跟其后,在寒冬中抱团取暖,基本逻辑就是熬过寒冬,生存几率就会增加。因此,IPO热潮并非都是吉祥之兆,投资者需要警惕。
2018年,港股IPO数量208家,集资额超过2800亿港元,两项指标都冠绝全球。去年港交所总裁李小加预计2019年有超过250家企业赴港IPO,但截至2019年末,今年新股数量仅有161只。
虽然坐上“全球新股募资王”的宝座,但是港股IPO市场处于“价跌量增”的阶段。数据显示2019年超过一半的新股以低于招股价区间中间值及以下限定价上市。降价成交“是一种以价换量的交易现象,技术分析观点认为,”价跌量增是熊市降临的特征之一。
而展望未来,毕马威和德勤对香港交易所及新股市场明年的表现看法不一,毕马威预测2020年香港的IPO融资额与2019年持平,而德勤认为将减少2-3成,约为2200-2500亿港元,发行数量也下降至160只左右,显然,后者是更为悲观谨慎的。
另外,大型头部公司基本上能上市的都已经上市,蚂蚁金服、字节跳动、大疆科技、菜鸟网络、滴滴出行、快手、腾讯视频……这些独角兽企业还有哪些值得期待?
和以上独角兽企业对比之下,已获几轮融资的小体量创业公司,面对多变的环境和当初签下的对赌协议,上市的迫切感和危机感似乎更强。
(责任编辑:DF526)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