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美国大型科技巨头深度进军金融业 _ 东方财富网

核心摘要:【美国大型科技巨头深度进军金融业】美国货币监理署前成员Jo Ann Barefoot曾表示,金融体系的未来将是银行和非银行的混合体,而赢家将是那些正在迅速转型的人。(国际金融报)美国货币监理署前成员Jo Ann Barefoot曾表示,金融体系的未来将是银行和非银行的混合体,而赢家将是那些正在迅速转型的人。 近年来,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纷纷向金融领域发力,在数字支付、银行账户、经纪账户和贷款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增收。 近日,据报道,进入2020年,这些科技巨头会更加深入进军金融业,但他们的最终目标绝非取代银行,因
【美国大型科技巨头深度进军金融业】美国货币监理署前成员Jo Ann Barefoot曾表示,金融体系的未来将是银行和非银行的混合体,而赢家将是那些正在迅速转型的人。(国际金融报)

美国货币监理署前成员Jo Ann Barefoot曾表示,金融体系的未来将是银行和非银行的混合体,而赢家将是那些正在迅速转型的人。

近年来,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纷纷向金融领域发力,在数字支付、银行账户、经纪账户和贷款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增收。

近日,据报道,进入2020年,这些科技巨头会更加深入进军金融业,但他们的最终目标绝非取代银行,因为科技公司不想像银行一样受到严格法规监管。

深入金融服务


K图 AAPL_0

去年,苹果公司首次推出了与高盛银行合作开发的“苹果信用卡”,虽然该信用卡遭遇了盗刷、信用额度审批偏见等问题,但是总体市场反响不错。据彭博社此前报道,为了避免出现信用审批额度偏差等问题,高盛未来可能会允许申请“苹果信用卡”的一家人共享信用额度。


K图 FB_0

与此同时,脸书除了推出数字货币Libra计划,还在去年11月推出支付工具Facebook Pay,用户可在该公司产品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和WhatsApp中使用,旨在促进脸书流行的社交网络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付款。Facebook Pay的推出是建立在与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达成合作的基础上。


K图 AMZN_0

据报道,亚马逊已经在经营商业贷款业务,但尚未涉足消费银行业务。该公司在2016年与富国银行建立了学生贷款计划,但推出后不久就关闭了。据报道,亚马逊正与摩根大通等金融机构就推出自己的支票账户服务(比如面向亚马逊平台的海量卖家提供账号服务)进行谈判,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合作是否会发生。


K图 GOOGL_0

除了上述三家科技巨头,谷歌多年来也一直在努力打入金融服务领域。据悉,今年晚些时候,谷歌将与花旗集团和斯坦福联邦信贷联盟(Stanford Federal Credit Union)合作,推出个人银行账户服务“智能支票账户”。谷歌希望借用其合作伙伴的财务知识,同时通过旗下的谷歌支付提供互联网层面的金融服务。

尽管谷歌和苹果的产品不同,但两家公司有一些共同点:他们没有计划成为像花旗或高盛这样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

谷歌公司高管凯瑟·森古普塔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方法是与银行和金融系统深入合作,这可能是一条比较漫长的道路,但更具可持续性。如果我们可以帮助更多人以数字形式在线上做更多事情,那么对我们,甚至对整个互联网来说都是有利的。”

担忧监管问题

近年来,在欧洲虽有不少像Monzo及N26等纯互联网银行的崛起,且新加坡及中国香港也打算修改法律,放宽科技公司申请互联网银行执照的门槛,但在金融技术咨询公司11:FS的研究负责人萨拉·科钦斯基看来,美国科技巨头不会为此心动。

科钦斯基表示,包括谷歌、亚马逊、Facebook和苹果在内的科技巨头,他们在银行业的发展“与其说是大步前进,不如说是缓慢爬行”。

“大型科技公司将继续在其现有产品中增加银行业务的其他服务,但不会让自己变成一个银行。对于这些公司来说,获得银行牌照被认为是一个巨大风险。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与获得许可的金融业合作伙伴合作。”

鉴于这些科技公司以往的表现,美国监管机构和立法机构仍然对其进军金融行业表示担忧。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参议院民主党议员Mark Warner表示,在脸书或谷歌等企业推出某个金融产品或服务之前,应该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审查。

国际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表示,科技巨头的业务触角越伸越长,带来了金融稳定、竞争和数据隐私方面的问题。要对大型科技公司向金融服务转型进行严密监控,因为这可能会抑制银行业的盈利能力。

研究公司高德纳(Gartner)分析师阿维娃·利坦表示,大型科技公司倾向于压垮竞争对手,这些更大的竞争对手拥有手机、应用商店、数字钱包和数十亿用户。她举了苹果的例子,Apple Pay和Apple Card是苹果的成功案例,但同时对其他发卡机构构成了威胁。

金融稳定理事会指出,鉴于大型科技公司取得客户数据的能力,监管机构是否可以考虑促进这些数据在各类金融服务提供商之间流动起来。“这么做或许可以鼓励竞争,帮助确保市场参与者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DF381)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67名员工 年入300亿+ 揭秘中国最赚钱高铁线路 _ 东方财富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