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有效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截至2018年末,我国住户部门存款余额达71.6万亿元。合理引导居民储蓄“搬家”,将给资本市场带来相当规模的增量资金。就居民储蓄以长期资金方式进入股市而言,既可改善投资者结构,助力A股走稳走强,也能满足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增加财产性收入。
从银保监会的解读来看,一方面,“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并非掀起“全民炒股”,不是单一投资于股市。银保监会相关人士称,《意见》的核心内容是培育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让住户部门的储蓄通过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不能简单片面地理解为储蓄资金直接进入股市。
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人投资意愿与风险偏好。银保监会相关人士称,包括居民、企业在内的资金持有人,根据各自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收益偏好进行投资。手上的余钱既可以作为存款放在银行(短期、长期),也可以投资,比如买理财产品、委托给机构投资者投资,还可以自己购买债券、投资资本市场、在商业银行柜台购买地方债等。
合理引导居民储蓄“搬家”,对股市是利好。随着《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发布,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开业数量已增至10家,其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可以直接投资股市。按证监会与中国结算2019年12月发布的相关规则,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直接开立证券账户。市场普遍预期,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以固收类和现金管理类为主,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将会拓展权益、衍生品、另类资产等高附加值资产。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称,在中性假设条件下,未来10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望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1.34万亿元。
我国居民资产存在“房地产配置多、股权资产配置少”的特点,未来权益类资产配置可提升的空间非常大。海通证券的一份最新研报称,2018年我国居民资产中房地产占比为70%,固收类占比27%,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仅为3%。而同期美国居民配置地产、固收类、股票和基金的比例为27%、40%、33%;日本为27%、60%、13%;欧元区为57%、31%、12%。中央多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将使房地产的投资属性进一步弱化。未来我国居民的资产配置将向成熟市场靠拢,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居民资产配置偏向股权。
增加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须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打破A股“牛短熊长”的格局,增强股市财富效应,提升资金入市意愿。另外,要培育理性投资理念。公募基金目前是个人资金入市选择的主要工具之一,但多数投资者并没有把基金作为长期配置工具,平均持有期短。基金持有人缺乏长期投资理念,导致基金行为短期化,进而加剧市场波动。对此,公募基金等产品应坚持长期评价,着力提升长期收益水平,同时引导投资者关注长期收益,推进短期交易型资金转化为长期配置型资金。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DF522)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