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来到3100点附近,其对基本面的情况争议仍然较大——目前经济的回升是“周期幻觉”还是复苏,是否存在补库存周期。相对于这些基本面的争论,我们认为,作为投资者,如何理解市场的反应可能更加重要。
为什么每年都有跨年行情,但最终都很难演变成全年的行情?在配置上应该聚焦哪些板块呢?
不可错过的跨年行情
(一)跨年行情的四大特征
A股的跨年行情属于高确定的趋势行情。回顾2009年以来的十一年,都产生了跨年行情,大致呈现以下几个整体特征:
(1)跨年行情通常是介于1月初至4月之间的行情,行情持续时间通常为2个月左右,个别年份(比如2013年)行情会提前至12月。
(2)历年跨年行情的行情都不小,期间沪指平均涨幅达18.4%,其中2015年行情最大,达45%;2017年行情最小,为6%。
(3)除了2017年和2018年外,在大部分年份的跨年行情中,创业板涨幅明显占优。
(4)除了牛市的年份外,跨年行情都会明显透支全年的行情。也就是说,A股绝大部分年份的行情涨幅均小于当年的跨年行情涨幅。
(二)跨年行情的机理
其一,稳增长政策往往在岁末年初定调并逐步落地。在中国的短期经济政策制定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会议都集中在春季前后:一个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般在年底的12月份召开;另一个是全国两会,一般在3月初召开。
其二,银行一季度会有较强的放贷冲动。商业银行在早投放早受益的驱动下,一季度具有较强的放贷冲动。
其三,春季经济状况受到干扰多,预期产生的作用增大。在一季度大部分时间里,市场更多只能通过一些中观的指标去猜测经济的走势,预期在跨年行情中的作用更大。A股行情经常是先在“虚”处落笔,春季这种缺乏“实”的环境,反而更容易推动行情。
其四,从资金配置的角度看,上一年结束后,机构都不用受到过去的牵绊,进入了新的考核周期,资金的风险偏好在年初也会明显提升。
(三)为何春季躁动很难演化成全年行情呢?
有行情出现,我们要积极参与,但也要对行情的性质保持应有的客观理性。历史上,除非是大牛市年,否则春季行情都没能演化为全年行情。所以,投资者既要入戏,但也不能入戏太深。
对于政策,我们既要听其言,也要观其效果。政策实际落地会与市场解读存在不小的差异,而春季之后,政策则进入了落地生效阶段。前期如果预期过高,效果往往会不达预期。
从经济基本面看,由于近十年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是不断下行的,这就使得期间的周期复苏时间往往很短,甚至很多时候出现的都是脉冲性的“周期幻觉”。春季过后,尤其是4月底上市公司一季报全部公布之后,市场对各行业的景气情况会有更加清晰的把握和预期,市场往往更容易回归理性。
如何配置?动静相宜,虚实结合
(一)2019年跨年行情有哪些启发?
回顾2019年的跨年行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开始企稳。1月份,市场开始有所企稳,开启了跨年行情的序幕。这一时期涨幅靠前的是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和银行,消费和金融起到了稳市场的作用。这一阶段市场对行情的演进是将信将疑的,具有业绩确定性且估值低的板块更容易先受到青睐。
第二阶段,市场风险偏好提升。2-3月份,市场逐步意识到2018年的悲观状况已经扭转,风险偏好开始明显提升。这一阶段涨幅靠前的是计算机、农林牧渔、电子和通信,科技与成长接过了“接力棒”。大量资金开始跑步进场,更有想象力的板块收益会更佳。跨年行情的中期,表演要看“虚”处。
第三阶段,市场进入补涨阶段。4月初,市场再度进入加速冲高的过程中,前期涨幅较弱的周期出现了疯狂的补涨。这一阶段涨幅靠前的是化工、建筑材料、钢铁、采掘和有色。
(二)2018年跨年行情的启发
与2019年跨年行情的延绵与多变不同,2018年的跨年行情短暂而急促,沪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近10%。风格上也比较简单,主要是对2017年风格的延续,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领涨,房地产的大涨实际上是对此前内房股大涨的回应。
(三)科技成长是本轮跨年行情的主线
从本轮跨年行情的演进特征看,风格上基本采取了延续2019年下半年,以科技成长为主线的特征。从2019年12月2日至2020年1月9日,领涨的板块是传媒、电子和计算机,基本上是2019年下半年涨幅靠前的行业。市场顺利冲关,后续资金的风险偏好会明显提升,那么后续的市场会更注重“虚”处,这也是A股权重搭台、成长唱戏的核心道理。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恶化,政策宽松不及预期,经济再度下行。
(文章来源:粤开崇利论市)
(责任编辑:DF075)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