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聚美优品(JMEI.US) 1 月12日公告,陈欧再发聚美优品私有化要约,这次他给出收购价格约为2016年时的3倍。但值得注意的是,1月1日,聚美优品刚宣布计划调整美国存托凭证与A级普通股之间的比率。此次给出的“高价”按合股前来换算,仅约为2美元。那么,同样是“低价”收购未持有股票,陈欧这次能否通过股东关,顺利实现聚美优品私有化吗?这其实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南都记者多方尝试联系陈欧,但截止发稿前,未联系到陈欧置评。
聚美优品(JMEI.US) 1 月12日公告称,董事会已于1月11日收到了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代理首席财务官陈欧及其关联公司的私有化要约。陈欧此次给出的每ADS(美国存托股份)20美元的价格,据了解,此交易一旦达成,公司将从纽交所退市,聚美优品将成为买方集团拥有的私人控股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陈欧第一次想私有化聚美优品。
2016年2月,陈欧就曾联合产品副总裁戴雨森及股东红杉资本等提出对聚美优品进行私有化,当时给出的收购价格为每ADS 7美元。但要知道,该价格还不到其起发行价的1/3,且在当时聚美优品上市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多数时间其股价都在7美元以上。
因此,当时陈欧的聚美优品私有化要约,引起外界讨论及中小股东的不满,陈欧甚至被调侃为“陈七块”、“巨没有品”。
在2017年2月,晨兴资本合伙人张斐等人评论称,低价私有化实质是大股东利用投票机制缺陷来压榨小股东,聚美实在是开了个坏头。i美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梁剑则称陈欧做法是对中概股估值是“再撒了一把盐”。
2017年9月,聚美优品股东Heng Ren Partners还发表一封致聚美优品董事长陈欧和红杉资本合伙人沈南鹏的公开信称,陈欧“提出的每股7.00美元的‘私有化’交易提议大大低估公司的价值”。
在热议中,要约发出半年后,私有化买方团宣布撤回收购方案。对于撤回私有化要约的决定,聚美优品相关负责人解释称,这是基于公司当前业务发展情况及多元化转型进展做出的战略性选择。
相较于上次给出的每ADS 7美元收购价,此次陈欧给出的要收购价似乎“诚意满满”,接近为上次的三倍,且比上周五聚美优品收盘价每ADS 17.43美元溢价15%,是发行价的九成。
加倍提价后,这次陈欧能否能如愿实现聚美优品私有化呢?其实,这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要知道,在发出私有化前不久,即在1月1日,聚美优品宣布,该公司计划调整美国存托凭证与A级普通股之间的比率,由原来的1股美国存托凭证代表1股A类普通股调整为1股美国存托凭证代表10股A类普通股。
这意味着,陈欧提出的20美元私有化价格,只相当于当初的2美元。换而言之,这次给出的收购价,还比第一次低。
因此,此次陈欧给出的收购价似乎还是诚意不足。不过,出价低不一定就代表会如上一次一样,得不到股东支持,因为聚美优品或已不再是当年的聚美优品。
近年来,随着红利不断压缩的电商市场和来势汹汹的拼多多等后起之秀不断涌现,聚美优品逐渐没落。
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4季度》显示,聚美优品的市场份额仅为0.1%。要知道,在2013年聚美优品以22.1%的市场份额,跃居中国美妆网络零售平台第一。
与此同时,聚美优品市值从2014年最高的近57.8亿美金,暴跌94%至现在的2.15亿美金,这意味着五年时间内,聚美优品蒸发了超过55亿美金。
因此,虽然同样是出价较低,但陈欧此次或许能实现聚美优品私有化,因为聚美优品不再是当年的“香饽饽”,股东们不一定会舍不得放手。
那么,为何当年抢得B2C市场一席之地的聚美优品,如今会如此落魄呢?
2014年5月16日,美国纽交所,31岁的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陈欧带领团队敲响上市钟。但就在2014年那年,聚美优品迎来第一个转折点——被曝售假。
2014年7月,聚美优品一供应商被曝在多个平台销售假冒服装和手表,尽管陈欧强调所涉假货只是聚美优品的边缘业务线,仍止不住股价连续四个月下跌。
后陈欧通过“全球直采、平台自营”破除消费者对假货的质疑,使聚美优品渐渐摆脱售价风波。但赢回了消费者心,陈欧却渐失股东们的心。
由于提升自营比例,聚美优品运营成本提升,利润相对减少。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季度总营收3.08亿美元,同比几乎翻倍,而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1%。
财报发布后三个交易日,聚美优品股价呈现断崖式暴跌。2015年8月19日收盘价还是16.7美元,8月24日收盘就只剩下9.83美元。
而在2016年7月第一次提出私有化要约时,因议论纷纷,聚美优品经历了持续18个月的股灾,股价下跌45.2%。
在私有化失败后,聚美优品开始多元化出击,聚美影视、智能手机、无人机、空气净化器等领域先后进入聚美优品赛道。
2017年陈欧花3亿人民币收购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82.07%的股份,以及投资9600万元拍摄电视剧《温暖的弦》。
但因“不务正业”, 陈欧引发股东不满。在聚美优品股东Heng Ren Partners的公开信中,还提及以上两个投资非核心业务,质疑投资资金过大,其怀疑投资基金“相当于聚美市值的12%和账面现金的18%”。
紧随着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聚美优品近年来的发展愈加不顺。
聚美优品的活跃用户连续下滑,从2016年的1540万跌到2018年的1070万。其净GMV从2015年的89亿一路下滑至2018年的46亿,还没达到中国目前主流电商平台的一个零头。2018年,聚美优品营收43亿元,同比下跌26%,净利润才1个多亿。
伴随着业绩的不断下滑,聚美优品不断有高层出走。
2016年4月,聚美优品发布公告,宣布联席CFO高孟、郑云生同时离职。2017年7月,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戴雨森辞职,担任真格基金合伙人。2018年4月,聚美优品新的CFO Mr.Yunsheng Zheng也离职。
数据显示,聚美优品股价周五在纽交所常规交易中报收于17.43美元(合股前1.743美元),按合股前计算价格计算,过去52周,聚美优品最低股价为1.65美元,最高股价为1.86美元。按照周五收盘价计算,聚美优品市值约为2.07亿美元。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DF515)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