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明年‘三农’工作成效”。
2020年伊始,一场覆盖四川省发改委、政研室、金融监管局、财政厅、农业农村厅、扶贫局等省直有关部门及21个市州农业、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保险+期货”专业知识培训会在成都举办,来自期货、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及养殖行业的专家在会上进行了授课与交流。据悉,此次培训由中国期货业协会、大连商品交易所、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证监局共同主办,华西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我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占比大、农村人口多,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今天的会议,不仅是一场培训,更是一场动员大会。希望通过培训,帮助相关主体更深入了解认识期货、保险市场及金融服务‘三农’的创新模式,筛选出有项目开展意愿和具备基础条件的市州,在各方的专业指导和扶持下,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与创新,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琳在致辞中强调。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秘书长冉丽在培训会上表示,近年来,在中国证监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期货行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主动履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利用行业专业优势服务脱贫攻坚方面,行业探索出了“保险+期货”、场外期权等中国原创扶贫模式,专业帮扶成效显著。此次培训也是基于四川省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和风险管理现状,旨在进一步提升省内各级领导干部农业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建立金融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何为“保险+期货”
据有关专家介绍,所谓“保险+期货”,是指农户向保险公司购买农产品价格或收入保险,保险公司向期货公司购买期权,期货公司再在期货市场复制该看跌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实现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转移和对冲,最终保障农户利益,促进农业生产与转型升级。“保险+期货”这一金融市场支农创新业务模式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于2015年首创,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
“自成立之日起,大连商品交易所就一直致力于利用期货市场功能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先后启动了‘千村万户’、‘千厂万企’工程,推出了涵盖‘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收购等多种形式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以2019年为例,大连商品交易所共推出12个县域覆盖、66个分散试点‘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项目。”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王伟军介绍了该交易所在利用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王伟军同时指出:“没有生猪期货,怎么用期货价格管理生猪养殖风险?用玉米、豆粕,从成本的角度,合成一个保险产品,效果非常不错。‘交易所+期货公司+银行’形成了一个新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在四川深化推动‘保险+期货’的信心。强化产业服务方面,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工作的推进力度。”
公开资料显示,随着项目数量和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项目成效的逐渐显现,“保险+期货”模式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四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指出,要“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以及“支持重点领域特色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数据显示,近年来,在中国期货业协会的积极引导和期货交易所、相关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60家期货公司累计在贫困地区开展370个“保险+期货”项目,覆盖22个省级行政区域、190个贫困县,为贫困地区价值约108亿元的天然橡胶、棉花、苹果等农特产品提供了价格保障。
四川省“保险+期货”风险管理实践
四川证监局副局长孟强指出,“保险+期货”运作模式不断创新、愈加成熟,在助力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四川省期货行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期货品种交割仓库入川、“保险+期货”项目落地、套期保值业务开展、期权风险管理运用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在服务四川省脱贫攻坚和农业10+3现代化体系建设方面作用愈加明显。一直以来,四川证监局大力支持、鼓励具备实力和条件的期货公司积极参与“保险+期货”试点工作。下一步,四川证监局将与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等在推动服务“三农”、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上构筑合力,持续推动“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共同助力“保险+期货”业务在四川取得更大实效,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服务落实落细落地。
“自2017年以来,大连商品交易所联合期货公司、商业银行等有关机构,在四川省成功开展了以鸡蛋、玉米、饲料等为标的的‘保险+期货’项目,为参保农户、企业提供了较好的价格保障效果,项目的开展也得到了四川省财政的大力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产业拓展部总监助理任曾在授课中提到。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机构金融业务部非银处副处长胡蔚蔚表示,早在2018年9月,时任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同志便在中国工商银行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提出,为更好地支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研究,以“银行+保险+期货”模式,缓解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有效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19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捐赠项目全部保费,联合金融同业引入“银行+期货+保险”扶贫模式,将饲料成本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试点应用于四川省4县市的畜禽养殖和特色种植业,进一步帮助当地农户和企业降低了经营风险、稳定了收益,并为参保的部分小微养殖企业按照基准利率发放了致富创业信用贷款。
“2019年,在省农业农村厅、四川证监局的指导与支持下,我们成功向农业农村部申请了‘蛋果期贷宝’金融支农创新试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省内‘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引入政策支持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四川本土华西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衍生品部负责人张一苇介绍,该项目落地于国家级贫困县凉山州盐源县,采用“场外期权(保险、商品互换)+基差订单收购+贷款增信”的创新模式,保成本、保收益、保销路、增规模,加强苹果种植、蛋鸡养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为当地1500吨苹果和400吨鸡蛋保驾护航。
跨界协同助力四川省“三农”发展与脱贫攻坚
川猪安天下。四川省多年来一直是养猪生产大省。针对去年以来非洲猪瘟肆虐,结合近年来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的瓶颈,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应三成博士在培训会上介绍了养猪生产现状、复产保供措施以及未来发展思考。他同时指出,“生猪价格保险”和“猪料成本价格保险”项目的开展将有利于减小生猪价格波动,平衡供求关系。
对于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功能、跨界协同助力四川省“三农”发展与脱贫攻坚,与会专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浙商期货产业研究所所长蓝旻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五保”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模式;太平洋财险高级经理王涵从研究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四个方面阐述了农险创新如何助推“三农”发展;胡蔚蔚建议发挥更多扶贫主体的互补功能,突出银行融资功能,打造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银行+政府+大同业+农户”的金融扶贫生态圈;任曾建议中央财政提供项目保费补贴、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期货市场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农产品“保险+期货”项目再保险服务。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卿足平指出,四川省是我国家禽养殖大省,生猪、蛋鸡养殖是部分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未来,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下,“保险+期货”模式在四川省农业生产经营及产业扶贫工作中将大有可为。卿足平强调,此次培训意义重大,希望参会的农业农村系统同志要抓住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领悟、学懂弄透,争取在“保险+期货”项目工作中有所突破、有所作为。(人民网 金宏)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