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肩负光荣与使命,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上市。航天宏图位列其中,也成为了“遥感应用第一股”。近日,航天宏图董事长王宇翔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称NBD)的采访,成为《专访董事长·第一季》第四期主角。
回首十多年前,遥感影像主要是国外卫星数据源,处理遥感影像工具基本上是国外软件。研发一款中国人自己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是从中国科学院遥感相关专业毕业的王宇翔及创业伙伴们的原始动力。
2008年,王宇翔创立遥感应用公司航天宏图,也曾经历过创业期发不出工资,不得不抵押房产的窘迫时光。现在公司已经上市,但对于未来,王宇翔心中还有理想要实现。
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想过停止研发
2019年8月,青翠苍茫的“地球之肺”——亚马逊森林发生了一场浓烟滚滚、连续燃烧的大火,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面对这场创纪录的大火,人们普遍担忧亚马孙森林的实时情况如何,着火点有几处,已经烧毁了多少森林。对此,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以及美国航天局(NASA)提供答案,因为它们的遥感卫星资料正在评估亚马孙雨林被烧毁的状况。
为什么遥感卫星能知道答案?“遥感卫星就是给地球拍照。”王宇翔解释道,而拍的照片有什么用?以森林火灾为例的话,便是可以发现火点,以及火点的移动方向。大森林里遮天蔽日,人在其中是渺小的,着起火来什么都看不见,但是遥感卫星可以,遥感卫星特别适合解决大区域里的场景问题。
NBD:您当时为何选择卫星遥感这个行业?
王宇翔:要能坚持一件事,坚持很多年,首先得来源于认识,如果认识不到重要性,很难坚持,那是被动的坚持。首先还是我们有一支专业队伍,一定要了解遥感行业的特点、潜在用途、局限性。目前也有人提到遥感无所不能,这种观点显然不够准确,遥感就是对地观测的一种手段,不同的卫星拥有不同的功能,扮演照相机、放大镜、显微镜等不同的角色,只有了解整个行业,才不会对市场形成误导,才能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航天宏图在开始研发国产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之初,国内产业环境并不成熟,但通过专业的判断,始终坚信卫星遥感应用产业未来会有良好发展前景,对企业来说,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是未来有巨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所以在企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想过要停止研发。
NBD:创业初期国内遥感应用情况如何?
王宇翔:当时我在读研究生,中国拥有自主可控的卫星监测灾害情况,但缺少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卫星遥感软件,在学校看到的遥感影像只是一张相框里的图片。遥感影像的软件和资料大多源于国外,一平方公里的影像资料大概160元,非常昂贵。
另一方面,国外软件难以针对需求快速迭代。在研究层面,一些科研院所和测绘院也仅在研究某方面产品,遥感影像软件仅是一个工具,缺乏软件设计思维,难以实现产品化。
NBD:航天宏图创业经过了哪些挑战?
王宇翔:创业路上无坦途,我家里的房子、汽车很多时候都是在抵押状态。既然你要干这个事,你(要)知道你自己的财产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一开始几个伙伴一起研究,得到的外部支持很少。面临的困难的就是发不出工资整晚都睡不着觉,但当时心里一直有坚定的信念支撑,做成一个通用化工具供人使用。
但作为高壁垒的技术、资本密集型领域,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开发也需要时间积累。航天宏图的PI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3.0版本2008年研发投入,2015年才问世。
NBD:目前卫星遥感行业发展步入怎样的阶段?
王宇翔:随着遥感卫星数据越来越丰富,获取影像资料的成本降低,产业更新迭代也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中国遥感卫星正进入爆发期,卫星发射量从2016年开始连续两年增速达到100%。根据《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2019~2025年将有40余颗遥感卫星发射,其中商业遥感卫星比重不断上升。有资料显示,融合了导航和遥感在内的相关产业年产值超2600亿元。
备战科创板不要用高深概念“吓唬人”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王宇翔,不仅是公司第一个研发人员,也是公司第一个销售员。在备战科创板的上市过程中,针对申报稿受理后问询回复的修改,王宇翔也在现场陪着团队一起熬夜、打气,遇到问题随时反馈、决策。
从2019年4月12日被受理科创板申请,到2019年7月22日上市交易,作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之一,航天宏图用了101天时间。其间共经历四轮反馈,89个问题,反馈回复累计用时35天。
7月22日上午9点30分许,陆家嘴上海证券大厦,伴随着一声响亮的锣声科创板正式开市,航天宏图和其他首批24家企业在历经多轮筛选后正式踏上科创板之路。
航天宏图的上市无疑为整个卫星遥感产业注入一剂“强心剂”。登陆科创板之后,王宇翔收到了很多同行的祝贺。但回顾其冲刺科创板的历程,一些“坎坷”也历历在目。
航天宏图曾在招股书里写了公司是2017年国家政府机关唯一采购的遥感软件。随即便收到问询,要求说明唯一性。“我们之前确实看到那里面只有我们一家,其他几个是地理信息软件,但你不能简单回答我就是唯一一家。”王宇翔说,这其实需要的是将采购方采购的软件和自身的软件进行详细的对比,用客观数据向审核人员说明。
NBD:科创板的设立给予科技赛道的企业哪些新机遇?
王宇翔:高科技企业面临三个关键问题:一是研发创新投入高、周期长,但融资困难;二是细分领域专业性强,市场认知程度低、价值认同感差;三是核心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
而科创板的设立解决上述问题,给予科创企业更多活力,并将更多资本引入科技创新的赛道。通过创新性的股权激励制度缓解企业成本压力,让企业更有勇气和信心投入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瞻性领域。
NBD:公司为登陆科创板做了哪些准备?
王宇翔:登陆科创板,只是公司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大步。在此之前,航天宏图经历了6轮融资,每一轮融资都需要公司对自身的发展战略、市场空间、组织结构、管理理念、研发体系重新进行一次梳理,修正和总结,并和投资人描述清楚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而每次融资后,新的投资人带给公司的也不仅仅是资金支持,更多的是新的战略启发、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
NBD:在冲刺科创板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挑战?
王宇翔:在撰写招股书的过程中,全网几乎找不到一份公开的遥感行业研报,IPO团队只能自己查行业资料,找国外行业的研报以及报道进行归纳、分析。我们在上市的过程中,确实是困难的,没有参考的先例。
NBD:科创板审核十分严格,在这个过程中您有哪些经验?
王宇翔:在回答招股书问题的时候,需要切中要害,摆事实讲道理,不能夸大其词,不能用误导性的陈述。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审核的核心理念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但对于科创企业来说,如何把公司的科创属性真实、准确表达出来,而又有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非常关键和重要,因此梳理提炼招股书也是一大挑战。此外,不要蹭热词和概念。盲目将公司和一些新兴概念联系,很容易让审核人员模糊公司定位。
航天宏图上市,也承担更多对于行业普及认知的责任,不能仅仅让遥感专业的人看懂公司,更要让合作伙伴、投资者、股民看懂公司的业务。一定要让外行、让媒体听得懂、看得懂你说什么。不要用高深的概念吓唬人,要用通俗的阐述让外界了解遥感行业。
不能为表面“高大上”做赔本生意
上市后的科创板企业将会如何进行并购重组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航天宏图是否也会有并购的动作?王宇翔表示,成功登陆科创板之后,也需要谨慎使用每一笔资金,不能进行盲目扩张和并购,产生较大的投资失误。
此外,如果并购了新的企业,双方的融合程度如何,能否进一步融入,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典型的技术人员,王宇翔从中科院毕业后,便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002年至2008年,先后在芬兰诺瓦集团北京诺瓦、北京方正奥德两家公司任技术总监。
而在当下,登陆科创板之后,除了需要考虑并购投资方面的问题,如何让人才梯队建设跟上企业发展,如何培养人才团队等,均是王宇翔目前需要思考的。
王宇翔直言:“怎么管理?我觉得恐怕(这)将来都是我们这些科创板技术专业董事长的一个短板。”
NBD:登陆科创板后面临哪些挑战?
王宇翔:随着科创板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未来科创板企业也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分层情况,这就需要企业更加精细化管理,提升利润水平,在分层的过程中不要“掉队”。
此外,在科创板上市之后,怎样做好市值管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市值管理的根本是做好自己的主业和产品,创造更多的营收和利润,那么市场自然会给予公正的价格。
NBD:目前公司研发费用一直高于行业水平,是什么原因?
王宇翔:作为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是不容小觑的问题。你必须要有自己强大的产品,强大的产品来自于什么?研发投入。可以说我们国家正在迈入一个新的时代,没有高研发投入,就很难有高利润,尤其在高科技领域。
NBD:企业发展需要怎样的制度激励和人才培养?
王宇翔:有效研发需要相应的人才匹配,截至2018年底,航天宏图技术人员共913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80.37%。
为了激励核心人员,航天宏图早在2015年就拿出25%的股权,建立了持股平台,对创始团队和核心人员进行了股权激励。但当时的股权激励却带来一个问题。因为创业初期大家都没有很多资金,所以用很低的价格做第一次股权激励,这也导致我们公司2015年股份支付6000多万元,当年亏损4100多万元,但实际上经营利润是正的,这也导致后续几年未进行过股权激励。
NBD:上市之后,是否将会实行一些股权激励政策?
王宇翔:我觉得上市以后,股价可变现可交易了非常好,我们一上市,就在积极请咨询公司给我们研究股权激励,很快就形成了方案并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审批 。目前建立了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池,并完成了第一期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激励人数达到53人。
NBD: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是如何考量的?
王宇翔:企业发展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也不能有太多的空话大话,要精确地找到一个合适的增长点,也不能为表面的“高大上”天天做赔本生意,股民也受不了。同时,要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当下的业务增长趋势融合起来,谨防“今天讲战略,明天就倒下”。
此外,一个公司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取决于三方面,一是要赶上“风口”,把握行业的发展机遇;二是要有经营能力,要在发射卫星的关键节点抓住订单;三是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
目前公司发展状况,离我的目标还很远,我觉得我们还要从零开始再好好干10年。
期待用遥感能像用电一样便捷
跨越海洋、陆地与天空,追踪变幻莫测的风霜雨雪,或者观测森林大火还离大众生活很远。在王宇翔的畅想中,未来遥感可以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近。
在海外,遥感技术已被应用到多个领域,比如从农业、气象、海洋、应急减灾到金融、期货、保险领域。“美国一个(遥感)公司就是通过分析圣诞节期间沃尔玛超市的停车场停车数量来反推你销售额。”王宇翔表示,遥感就是一个对地观测的手段,大家不需要认为它神秘,它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取决于性价比。
王宇翔举例称,比如说地震了,而你在外地,你是不是特别关心你家房子咋样?如果这个时候卫星满天飞,咔嚓咔嚓,你登陆我们的网站,我就能把你家房子给你拍一下,看有没有受影响?“遥感未来或许可以让你看见所买的食物,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他补充道。
NBD:遥感应用当下最大的机遇何在?
王宇翔:随着技术发展,卫星拍照的成本肯定会降低,下一个阶段比较大的机遇就是国家遥感卫星密集发射、第3代北斗开通服务、5G技术发展、国有自主可控。
NBD:目前行业存在哪些挑战?
王宇翔:目前国内有测绘资质的企业约有两万家,其中和遥感相关的估计有近万家,但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以遥感应用为主业的企业规模小,一些公司虽然有遥感业务,但占营收比例不高;二是拥有自有软件的遥感企业少,大多围绕项目进行运作,项目结束,新业务也很难开展;三是走出去还不够快,目前有一些大型企业已经率先在海外开展业务,但速度还需要加快。
我们也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带领团队积极制定“走出去”战略,参与更多的国际项目投标竞争,提升中国遥感技术在全球的话语权。一方面将会围绕“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业务开拓,另一方面还可以去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研技术,与相关实验室达成合作。
NBD:行业中有哪些新的增长点?
王宇翔:随着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企业类客户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对于企业类客户,由于卫星遥感技术的进步,遥感数据时间、空间分辨率不断提升,逐渐能够满足下游多元应用领域的需求。同时,相较于传统地面测绘技术,卫星遥感在成本方面占据巨大优势,因此企业类客户预计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NBD:遥感行业的天花板在哪?
王宇翔:遥感应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软件的水平和数据的丰富程度,未来遥感行业如果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也需要拥有独特的数据语言,涉及到卫星制造、发射、运营等环节,这是需要在行业发展中考虑的问题。
希望以后更多的企业科研人员、大学共同去研发便捷的算法、设计更多服务场景下,未来,期待用遥感能像用电一样便捷。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DF522)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