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在过去或许是未雨绸缪的战略目标,在2019年则已成为必须直面的严峻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闫坤在《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报告2019》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间隙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财政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时刻。
“财政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可靠增长,更需关注重点支出领域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闫坤认为,在这样的关键时点,持续跟踪研究,打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制度基础尤为重要。
“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两大关键问题。”闫坤指出,一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以地方政府债务为主体的当前政府债务,或者说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近忧”;二是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类似,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缺口,或者说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远虑”。从若干大国的历史经验及中国的现状来分析,特别是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的资金缺口,可能是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更大挑战。“因此,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既要关注短期问题,更要高度重视长期挑战。”
在闫坤看来,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确保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整体性和结构性的财政可持续问题,无论是地方政府债务,抑或社会保险领域的资金缺口,还是税制改革优化、土地财政转型、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高质量发展等,都涉及到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社保制度的系统改革、预算管理乃至财政管理制度的优化等众多改革难点、重点领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才能为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奠定可靠基础。
“现阶段,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所长姜江华告诉本报记者,首先,近年来,大规模减税降费有效降低了企业和个人负担。企业和个人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财政支出压力持续增大,各方面过紧日子、精打细算心理接受能力在慢慢提高。加上中央领导带头轻车简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时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
其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印发近两年来,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十分明显,有些措施的落实遇到了一些梗阻。随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印发和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越来越势不可挡。
“中央及有关部门抓住当前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真正做到通过各级政府过紧日子、能够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姜江华说。
要完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姜江华建议,一是深化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改革,按照“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化水平,从源头上解决资金结余沉淀、项目期末突击花钱等问题;二是研究建立与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联动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内控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三是改进绩效评价办法从“最后一公里”发力,解决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地方债务资金限制等问题,提高绩效信息公开比例;四是加快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DF522)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