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破局中小微融资难题 _ 东方财富网

核心摘要: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2020年度首次会议,聚焦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部署相关工作,要求尽快研究出台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相关举措。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在人力投入、资信审核方面的固定成本很高,对中小微企业形成了难以逾越的融资门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则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增加金融服务可触达性,从而有望打破传统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门槛和壁垒。 金融与科技进一步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科技不断发展,金融与科技进一步深度融合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2020年度首次会议,聚焦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部署相关工作,要求尽快研究出台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相关举措。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在人力投入、资信审核方面的固定成本很高,对中小微企业形成了难以逾越的融资门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则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增加金融服务可触达性,从而有望打破传统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门槛和壁垒。

金融与科技进一步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科技不断发展,金融与科技进一步深度融合,以互联网小贷、互联网理财和互联网支付为代表的新金融兴起,为更加广泛的人群提供支付、储蓄、理财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使每个能接入互联网的人都可以低成本获取金融服务。2016年,中国参与制定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象征着普惠金融的成熟与进阶,实现从传统普惠金融向数字普惠金融的跨越式发展。

数字化普惠金融,意味着金融机构能因客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塑造实时化、智能化的客户体验,提升普惠金融的普及性,并降低成本。“因客制宜”即重塑客户体验,“实时”是指可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实时感知和响应,“智能”是指对感知和响应的决策支持能力增强。当前,在金融消费生态化、场景化、个性化的趋势下,信息技术、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为以“实时感知响应”和“智能分析”为特征的普惠金融数字化革新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迅速发展与成熟不仅为众多贫困人口与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大力支持,也为国际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数字技术为普惠金融奠定基础

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微企业和群体,由于它的广泛包容性,使其客观上具有“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三大特征。高成本、高风险与可负担和可持续的冲突,始终是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数字技术和金融科技为普惠金融的大规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一是数字技术降低普惠金融的交易成本,促进普惠金融服务下沉。金融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四方面:获客成本、风险评估成本、运营成本和资金成本。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金融服务的方式,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获客成本。科技的发展使金融基础设施发生深刻变化,促进了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从而改变金融的服务边界。

过高的交易成本是阻碍金融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主要障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降低诸如人工成本、物理成本和信息处理成本等各类交易成本。通过互联网和手机连接客户,金融机构从自己的渠道和其他服务渠道获得大量客户信息,依托大数据建模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可降低信息处理成本。

风险管理是金融服务的中心内容,贯穿于获客、放贷和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在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根据客户信用,评估客户是否具有违约风险,并采取合适措施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的信息孤岛,使恶意欺诈等问题经常发生。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金融机构只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严格审批程序,为降低风险需投入较大成本,风险管理与评估成本占据了金融服务成本的主要部分。

大数据应用的核心价值是风险控制,依托丰富的数据,金融机构可以建立大数据风险控制体系,多维度全方位地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提升信贷业务质量,降低潜在信用风险和损失。大数据风险管理体系对成本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风险管理中的人工成本。大数据技术能够收集和存储金融业务当中的各种数据,经过建模技术进行智能化的风险管理决策,因此减少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大数据应用提高风险管理和评估效率。由于大数据风险管理可以在几秒钟内作出决策,极大地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二是数字技术提升普惠金融风险控制的有效性。风险甄别的基础是信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搜集数据、处理数据的效率,提高了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能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评估和识别能力,更重要的是提供多样化的小额分散金融产品,以供投资人选择更合适的金融组合降低风险。另外,数字技术也有利于信息透明。通过数字技术的使用,金融服务机构可以对特定产品风险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基于模拟场景预测风险、根据历史趋势分析比较并对风险和回报进行预测分析以及根据个人或公司对风险的容忍度提出建议等。再有,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普惠金融的风险处置方法更加有效。高效的风险识别和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让金融机构和客户能在进行金融服务的交易全过程中规避风险。

三是数字技术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范围,增加了普惠金融的竞争性供给。数字技术通过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最终将改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从而推动传统金融服务与新技术融合带来的金融服务供给增长。例如,金融机构采用大数据分析,更加了解客户需求,并对客户需求进行有效细分,设计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使金融交易更符合个性需求,同时,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回报和普惠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传统金融由于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半径小、完成交易慢等原因,可能将中小微企业和弱势人群排除在外。数字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可以为中小微企业和弱势人群提供较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而且服务质量大大超过传统金融,具有很高的包容性,提升了金融服务乃至经济发展的公平性。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理念与实践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市场角度看,我国的金融科技持续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商业模式。从政策角度看,我国政府当前对提高金融部门普惠性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针对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更好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融资,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以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有效增加金融资源供给为主线,以促进普惠金融和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目标,深入推进基层金融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中小微企业和基层倾斜。

二是加强征信体系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方式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开展信用体系标准化建设的宣传和引导。鼓励各地尽快制定适合当地的信用体系行政规章或地方性法规,建设适应大数据征信业务开展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三是规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和城镇新型金融组织,创新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政府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利用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理念和技术,探索新型城镇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新型城镇金融互助合作机构和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持续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引导本地金融机构采用金融科技新技术和新理念,针对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和开发普惠性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对中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扶持力度。

四是要提升金融机构科技运用水平,降低长尾客户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和督促各类金融机构规范收费、合理定价,提高金融服务收费的信息透明度,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和大数据征信在利率市场化定价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利率引导,抑制融资成本不合理上升。规范和引导金融机构,采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手段,合理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居民和企业融资成本。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DF387)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金融机构持续发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专家认为制造业长期融资需求待满足 _ 东方财富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