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来,ETC纠纷、信用卡盗刷、银行征信、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困扰着金融消费者,投诉多石沉大海、维权更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黑猫投诉】
来源: 北京商报
随着央行金融数据出炉,我国2019年金融发展的全貌也浮出水面。1月16日,根据央行官网消息,2019年新增信贷同比多增6439亿元,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有同比多增。这体现了2019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改善,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起,社融统计口径再次扩大,也推高了12月社融增量,但整体2019年社融增速平稳确保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另外,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7%,超出市场预期。央行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进一步降准仍有空间,业内预计一季度后期到二季度存在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01
人民币贷款:全年增16.81万亿 严控房地产的信贷占比
根据央行金融数据,2019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81万亿元,同比多增6439亿元。住户部门贷款整体与2018年相差不大,短期贷款同比少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具体来看,2019年居民短期贷款增加1.98万亿元,2018年同期为增加2.4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45万亿元,2018年同期为增加4.95万亿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表示,2019年受消费金融监管政策收紧影响,消费金融服务的供给减少,现金贷款业务也收缩较明显。而居民中长期贷款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房贷,尽管房地产市场受到较严厉的调控,但部分城市的刚需仍然得以保持,房贷需求维持一定增长。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多增。数据显示,2019年整体增加了9.45万亿元,比2018年多增了1.1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2万亿元,2018年同期为增加498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8万亿元,2018年同期为增加5.6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连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2019年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改善,短期、中长期贷款均有所增加。“企业中长期增加主要由基建项目融资需求驱动,短期贷款方面由于2019年经济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企业短期贷款需求也相应增加。这也说明了金融机构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增加。”
就2019年12月单月来看,2019年12月,新增信贷1.14万亿元,同比多增543亿元。陶金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去年12月银行流动性维持较高水平,与此同时货币信贷传导机制进一步畅通。从信贷结构看,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平稳,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企业部门的短期贷款则受年终时节影响环比下降,但同比由减少转增加,中长期依旧维持较快增长,尽管环比减少,但同比明显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信贷方面,1月16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央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严控房地产在信贷资源中的占比,引导商业银行切实转变经营思想,把经营重点放在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领域。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此类表述可以看出,2020年银行房贷考核和管控方面,会有较为重要的变化和调整,或意味着后续在房贷规模、增幅、集中度等方面会有更严的检查。此外,预计对于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贷款方面,也会更加监督此类资金的用途。尤其是要防范部分小微企业借政策红利变相索取贷款,然后把此类贷款用于炒地炒房等领域。而部分存在非地产业务的房企,也不能违规贷款,即不允许通过实体经济的渠道来违规获取房地产贷款。
02
社融:增速平稳 国债地方债纳入最新统计
数据显示,2019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2019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58万亿元,比上年多3.0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16.88万亿元,同比多增1.21万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社融增速平稳确保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三项余额合计占比8.9%,较上年下降1.66个百分点,表明影子银行治理成效进一步显现。同时,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余额合计占比24.3%,较上年上升0.64个百分点。一方面,反映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融资结构优化。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拉动社融增量结构性特点突出,主要表现为贷款、债券多增,表外融资同比少减。具体来说,去年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增强,全年对实体经济领域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比上年多增1.21万亿元;企业债多增较多,占同期社融比重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表外融资三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去年减少3万亿元,同比少减1.18万亿。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起,社融口径再次扩大,进而推高2019年12月社融。数据显示,2019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19亿元。央行表示,2019年12月起,央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陈健恒称,此次纳入国债和一般地方政府债,将社融升级为更广义的流动性指标,可能主要的考虑是要更综合衡量货币政策在整体流动性层面的支持。毕竟,随着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的增加,这些资金其实最终也用于支撑实体流动性,而且国债和地方债主要也是银行表内资金购买,也会派生存款和形成M2。因此,社融纳入国债和地方债也是为了更好的跟M2这个负债端指标进行匹配。
M2方面,去年12月同比有明显好转。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温彬表示,M2同比增长8.7%,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央行进一步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应,市场流动性稳定,引导银行加大资金投放,存款派生能力增强推动M2增长。二是去年12月我国贸易顺差467.90亿美元,为去年下半年以来新高,随着人民币汇率由贬转升,预计外汇占款改善,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03
货币政策下一步怎么走?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2019年,央行降准、定向降准等政策看点颇多,进入2020年,央行新年伊始便向市场投放了全面降准大礼包,接下来央行货币政策如何走也备受关注。
关于2020年央行货币政策思路,1月16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指出,2020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继续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等工具。
温彬预测,近期宏观经济企稳且通胀压力仍在,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暂时不会调整。由于今年初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银行资金成本下降,预计本月LPR利率会小幅下降5个基点。此外,1月23日将有2575亿元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到期,预计将扩大规模续作。
就在1月15日,央行开展了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3.25%,利率与上次持平,市场关注MLF利率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其与LPR报价挂钩。连平表示,考虑到本月MLF利率维持不变以及CPI依旧处于高位,20日的LPR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陶金也指出,尽管长期看LPR调降空间较大,但短期内LPR下调的概率可能较小,主要原因还是央行更愿意在看到CPI数据企稳后再进行系统性地降息。
关于接下来降准降息的空间和窗口期,中国银行澳门分行高级策略研究员丁孟指出,今年预计一季度存在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连平表示,预计一季度后期到二季度可能会有降准、降息的动作。
关于降准降息相关的话题,孙国峰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观察是否降息重点还是看贷款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他表示,存款基准利率仍将长期保留,未来人民银行将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等,适时适度进行调整。从国际和国内综合来看,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有空间,但空间有限。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