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政策沟通,新年伊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座谈会,听取来自金融机构、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对2020年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研判,以及做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改革开放的建议。金融委办公室副主任、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主持会议,并与专家交流了金融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政策举措。
专家指出,2019年经济金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党中央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28条意见,进一步鼓舞了民营企业信心。宏观调控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稳妥推进,促进了融资成本降低。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提高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包商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果断处置,既防范了系统性风险,又防范了道德风险。
专家认为,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积极的因素也在增加,经济运行有望边际回暖。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提振全球投资和消费信心,推动了两国经贸关系重回正轨。国内制造业景气提升,贷款利率温和下行,实体经济融资条件趋于改善。专家建议,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通过改革开放破除经济发展面临的掣肘,为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提供机制保障和动力支持。
金融委成员单位联络员参加会议。
【相关报道】
金融委39天5会 新年首场聚焦中小企业融资
继国务院支持民企改革发展28条新政重磅落地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2020年召开的首场会议,主题就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金融委1月7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认识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这意味着在稳增长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被赋予重要使命,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阶段的重要工作任务。
事实上,从2019年11月28日至今年1月7日,39天中金融委密集召开了5次会议,流动性问题、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为会议重点。这意味着,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支持实体经济将常态化。
金融监管协调支持实体常态化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期金融委开会节奏加快,根据中国政府网信息显示,1月7日为金融委召开的第十四次会议;此前2019年11月28日,金融委曾召开第十次会议,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进展,部署下一步思路举措。说明从2019年11月28日至1月7日期间,39天中金融委密集召开了5次会议。
“这说明金融委会议常态化,经常性就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这有助于加强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金融委的主要作用是协调金融监管机构,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今,金融委共召开过11次会议,包括定期全体会议以及不定期召开的有针对性的专题会议、电视电话会议等,统筹研究协调金融领域相关事项。
从会议主题来看,流动性问题、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重点。相关信息释放的积极信号,透露出中国金融改革正稳步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与市场互动正进一步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两年金融监管部门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在各方努力下取得了不菲成绩。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5.9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1.4万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633万户,均有所增长。同时,企业融资成本也有所下降,去年前10个月平均利率4.75%,较2018年平均贷款利率下降0.69个百分点,信贷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27个百分点。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要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重点,加大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仍然是核心任务。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多策并举,经济“增质”上行可期。从全局来看,此次金融委会议是中国经济政策组合拳的重要一环。在总量层面,1月份专项债加速发行,积极财政对经济的托底作用增强。降准如期而至,保持了流动性的总体充裕。在结构层面,有望促使积极财政的外溢效应和流动性的充裕供给更多地惠及中小企业。这一组合兼顾了总量的稳健和结构的优化,平衡了短期的增速和长期的潜力。
他同时称,不同于2019年的第六次、第九次会议,本次会议并未再次强调“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阻断风险传染和扩散”。这表明,中国金融体系已经稳步走出了2019年年中的信用分层冲击和年末的流动性短缺隐患,风险压力实现系统性改善。中国金融政策的重心已从“防风险”转向“稳增长”和“促改革”,未来相应的政策空间有望显著扩展。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是重点
众所周知,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一直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提高财政收入、改善民生福祉的主力军。
近期,一系列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密集落地。去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这是民营和小微企业改革发展领域的第一份中央文件;2020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强调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此次金融委会议亦强调,尽快研究出台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相关举措。要围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实行差异化监管安排,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金融机构履行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主体责任形成有效激励。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整体上看,有望给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营造一个愿贷、敢贷、能贷的良好政策环境,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充分激发中小企业活力。”温彬表示。
此次会议还提出实施差异化监管安排,也就是要通过差异化考核、优惠激励等方式提升金融支持力度。
温彬认为,一方面,要继续完善“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新框架;另一方面,此前将小微贷款享受风险资本75%优惠权重的单户额度上限由5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引导银行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此外,有必要在金融机构考核评价、现场检查中,纳入中小企业融资数量、价格、期限等内容。
回顾2019年,连续出台的金融政策在促进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不断提高。
但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仍有部分民营企业由于抵质押物少、信用记录少、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对称等不同原因面临着融资难题。在业内专家看来,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全社会多方努力,其中金融机构承担主体责任。
而要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除了“愿贷”、“敢贷”外,“能贷”也至关重要。
“大部分中小银行负债来源渠道较窄且成本高,影响了服务中小企业的意愿和能力。”董希淼认为。
对此,金融委会议提出,要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促进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能力。要继续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快涉企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拓宽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实际问题。
2019年以来,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不断创新,永续债发行落地,资本补充审批加速提效,金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下步应继续优化“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通过定向降准、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结构性政策工具以及再贴现、再贷款等,为中小银行流动性提供增量支持,降低中小银行资金成本。同时,继续扩大MLF(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或提高担保品的折扣率,为中小银行获取流动性支持提供更大便利。公开市场业务可进一步适度向优质中小银行放宽准入,便于它们获取较低成本负债。
董希淼认为,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应探索实行差异化监管,支持中小银行开展产品和服务的良性创新。继续加强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支持,鼓励符合要求的中小银行公开上市,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补充资本,增强发展的稳健性,更好地抵御流动性风险。(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延伸阅读
2020年金融委“第一会”和一行两会“第一文”透露政策方向
金融委2020年首次会议聚焦中小企业:向融资难题挥“组合拳”
2020年金融委首会落点中小企业融资 专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金融业担重任
(文章来源:央行网站)
(责任编辑:DF075)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