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月20日
“1·20”
全国很多地方都在举行急救知识普及活动
先来考一个小知识点
什么是AED?你知道吗?
科普一下!
自动体外除颤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AED。当患者因室颤导致心脏骤停时,通过AED电击方式让心律恢复正常,是最有效的急救手段。使用AED不需要专业医务人员。
地铁内乘客心脏骤停 AED立功救人
本月初,在深圳一个地铁站里,地铁工作人员就是靠着一台AED,挽救了一个年轻男子的生命。
1月3日中午,在深圳地铁3号线的石厦站站台,一趟列车到站停稳后,一名年轻男子在下车时突然倒地。
闻讯赶来增援的地铁工作人员马上分工合作,在拨打120的同时,疏散旁边围观的群众,并立即对该男子展开施救。
深圳地铁3号线石厦站站长段琛:当时发现他嘴唇发紫,呼吸和脉搏是越来越弱。还出现了心跳骤停的情况,这时候我就徒手对他进行心肺复苏的救助。
危急关头,经过专业救护训练的地铁工作人员,马上拿出离倒地男子不到4米距离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对男子进行紧急施救。
深圳地铁3号线石厦站站长段琛:经过10分钟左右的徒手心肺复苏和4次AED除颤,在120人员到达现场的时候,该名男子基本恢复了心跳和呼吸。
随后,该男子被送往医院救治,并很快转入普通病房。医护人员表示,幸好当时该男子得到了地铁工作人员和AED的救助,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心脏骤停 AED成救命关键
记者从深圳市急救中心获悉,自2017年以来,深圳通过公共场所的AED已成功救治了12名心脏骤停患者。专家表示,心脏骤停的病人中,85%以上是由于室颤导致的。室颤只有通过电除颤才能消除,如果心脏骤停在一分钟以内使用AED除颤,抢救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而在4分钟以内都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所以也有心源性猝死急救“黄金四分钟”的说法。
记者走访:AED在公共场所数量寥寥
由于九成以上的猝死都发生在医院外,怎样最快获取AED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成为保住心脏骤停患者性命的关键所在。那么AED在公共场所普及推广的情况怎么样?记者在北京、上海进行了走访调查。
记者走访了多个北京地铁站,得到的答复均是目前没有配置AED设备。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地铁站都没有配备AED呢?记者拨打了北京地铁96165服务热线。
北京地铁96165服务热线工作人员 :目前没有(AED)。这个不止您这个乘客反映了,咱们这边也是尽快协商解决。
在北京的多个交通枢纽,记者都没有发现AED的身影,仅机场和部分火车站配置了AED。
那么,北京的商圈,AED的配置情况又怎么样呢?
记者首先来到西单商圈。
记者又分别来到王府井商圈和国贸商圈,走访了多家商场,也仅在北京市百货大楼发现了一台AED设备。
不仅在北京,在上海,AED的配置数量也是非常有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AED配置率低
首先对比我国一线城市和发达国家AED配置数量。
每十万人配置AED的数量,日本是986台,法国是180台,英国是146台。
再看看国内的一线城市情况,北京是5台,上海是10台。
可以看到,我国一线城市和发达国家之间AED的配置数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在国内的其它城市、农村,差距就更加明显。
费用不愿出急救意识不到位
AED在国内公共场所配置数量为什么这么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什么。一方面,是钱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AED的宣传普及不够,人们的急救意识不高。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商家明确告诉记者,不会安装AED。
记者发现,很多商家认为购买AED需要花钱,而且带来不了效益,花这笔钱实在没必要。而且安装后员工培训还需要花钱。
AED面临的公共场所推广难,要克服的一个难关是公共场所管理者的急救意识不高问题。意识不高,自然不会去安装。
王府井百货东安市场工作人员:所以你得先让负责人改观,得有这个认识,真正说有需要应急的,有需要急救的,你安装完了以后还得培训人员会使用,使用完了还得会正确使用。
不仅如此,大众普遍性急救意识不高、急救知识不充分,从而无法倒逼AED的推广,也是AED推广难的深层原因。
记者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被访者均表示不知道、不了解AED。
怕陷入法律纠纷没有强制法律约束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AED推广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公共场所管理者怕陷入法律纠纷。
北京银泰中心工作人员:就是说使用方面有一些,大家可能怕,没有,大家不会使,没毛病;如果有,大家不会使,可能就会出问题。
北京君太百货工作人员:真有这种情况我们也不可能去操作这种东西,真要出事谁也担不了这责任,所以我们肯定会第一时间会通知他们急救部门。
在公共场所管理者看来,有了AED,反而可能因不会使用,或者使用不当陷入法律纠纷,从而导致很多公共场所不安装AED。而且对于陷入法律纠纷的担心,甚至使已经安装了AED的北京百货大楼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敢使用AED。
北京百货大楼工作人员:一般我们也是打120,一般也不敢随便用,你说人家心脏停了,我们也不敢随便给人家按压去。
再者,目前针对公共场所安装AED,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条例,但都是建议性的要求,没有强制性。这也是导致目前AED推广在我国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京地铁公司工作人员:现在国家也没有强制说向咱们运营单位必须去怎么做,好像也没有相关的文件要求。
北京银泰中心工作人员:国家要硬性规定的话,谁敢不配,要出了事就是大事。
专家呼吁:出台强制性法律推广安装AED
据悉,深圳市“十三五”期间要完成5000台AED的安装,而北京市计划到明年年底前在火车站、地铁站等交通系统公共场所安装AED。但针对全国范围内的AED推广难问题,急救领域的专家学者是怎么看的呢?
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主要还是法律的缺失,所以我们呼吁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急救立法,特别是对公共场所必须安装AED和急救包。
而针对AED的安装费用到底应该由谁来出的问题,专家也建议,应该参照灭火器的案例,即“公共场所的主体是谁,谁就有责任购买”。
针对很多公共场所管理者对安装AED后,可能陷入法律纠纷的担心,相关法律专家表示,这点法律已经有了规定。
中国医师协会法务部主任、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非常明确地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个立法的目的是让大家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人可以紧急救助,给予救助人极大的免责。
专家们还建议,在公共场所配备AED的同时,应该把AED等急救知识纳入到基础教育,同时与人群接触密切的特殊岗位工作人员更应接受系统的急救培训,结业后持证方能上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敖虎山:比如说公安干警、交警、消防人员、老师、所有交通工具的乘务员等都学会这个AED使用技术,这样呢,你是跟群众联系最密切的人,你学会AED使用技术,随时可以救人,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
专家们一致表示,AED的推广加快有赖于社会各方面安全急救意识的提升。AED的社会功能类似于灭火器,都是针对紧急情况,不能因为使用次数少,就不配置。
能够救治生命
哪怕使用一次就是值得的
生命和金钱二者没有办法可以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