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各方市场力量共克时艰,资本市场也不例外。
作为经济运行风向标,我国股市在周一(2月3日)正常开市后曾短暂砸出“黄金坑”,在近几日连续回暖上涨。目前来看,此次疫情带来的意外影响对股市冲击可能有限。
对比此前非典时期股市情况来看,后续A股市场动向如何?哪些行业将受影响?中长期看好哪些方向?对此,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王汉锋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并指出,疫情虽然影响短期市场节奏,但不改变中期市场向好的方向,建议逐步布局反映中国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大趋势的优质龙头企业。
短期情绪影响市场回调
在经历了颇为艰难的一个春节假期后,2月3日A股市场正式开市。当日,受假期期间疫情演绎的累积影响及短期恐慌情绪主导,市场一度深度回调。不过,近几日市场连续回暖,市场情绪有所好转,各路资金纷纷驰援股市开启“抄底”模式。
“此前有市场声音称希望继续休市,这其实是一件需要综合权衡利弊的事”,王汉锋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关键时期,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尤为重要。资本市场并非孤立,在跨市场、跨境交易频繁之下,贸然延长休市时间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这几日A股连续收涨的情况也可以看出,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对股市冲击是暂时的。”
回顾历史情况来看,2003年的非典疫情给国人留下的记忆和和影响最为深刻,也因此被反复与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加以比较。在开市之后,对非典期间的市场情况回溯也成了策略分析的重点。
“总体上看,上一次非典疫情的回调阶段,行业回调幅度与受疫情影响大小有直接关系。”王汉锋介绍,农林牧渔、休闲服务、交通运输、地产建筑、消费(如零售、家电、食品饮料)等板块跌幅居前,而金融、医药、公用事业等板块相对抗跌。而在后续的反弹阶段,行业反弹表现基本与下跌阶段呈镜像表现。
根据疫情演绎及市场认知情况,王汉锋将市场演进分为三个阶段:对疫情认知不足、市场反应温和的阶段;对疫情影响认知更深刻、紧张甚至恐慌、市场显著回调的阶段;疫情继续演绎但并未超预期直至尾声但市场不再继续下跌、甚至回弹的阶段。根据最新消息来看,国家卫健委在5日表示新型肺炎新增疑似病例明显减少。以此判断,A股和港股可能均已处在上述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期,后续疫情进展值得高度关注。“即便是市场短线情况可能反复,也无需过度紧张。”
中长期看好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上一次的非典疫情,对企业盈利造成影响几何?王汉锋指出,以2002年底之前已上市的公司统计,A股季度同比盈利增速非典疫情影响之下从2003年一季度的89.1%降低到二季度的5%,但2003年全年盈利依然维持较高增速。以目前的情况来判断,并考虑当前上市公司样本比当时更全,本次疫情对疫情当季及全年的业绩影响幅度会明显小于2003年。
在行业方面,仍以非典期间参照,王汉锋认为,第三产业如服务及消费类产业受影响较大,包括交通运输、酒店、旅游、传媒、零售等影响偏大,对其他制造类,如医药、汽车、科技硬件、电子、轻工等影响相对偏小,估计对在线活动类,如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视频、游戏等可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在近期市场出现回撤的情况下,A股市场估值回到历史相对低位,具备中长线吸引力。王汉锋表示,疫情影响短期市场节奏,但不改变中期向好的方向,对A股及港股中期走势维持积极的看法。从结构上看,短线投资者可以在疫情边际缓解时关注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的潜在反弹,中线投资者则建议布局反映中国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大趋势的优质龙头企业。
“整体来看,中国全社会的消费虽然短期可能会受到疫情带来的影响,但疫情过后规模扩大与档次和结构升级的趋势还将继续,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两个产业趋势,依然是值得投资的两个大方向。”王汉锋向记者表示,数据表明,中国的产业在逐渐向中高等附加值产业的方向迈进,如科技硬件、新能源车产业链等较多领域的制造业竞争力逐渐提升,产业升级大趋势下带来居民收入的增长,这又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消费龙头市场潜力较高,中长期看在消费领域再出现5-10家万亿市值的企业,这并非不可能。”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责任编辑:DF064)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