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一位危重症病人出现符合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状,但做了4次核酸检测才出现“双阳”结果;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一位武汉来京的发热肺炎患者,同样经过4次核酸检测才最终确诊新冠病毒阳性。
近日,全国各地出现多例核酸检测“假阴性”病例,引发广泛关注。
核酸检测为何频频出现“假阴性”结果?如何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2月8日深夜,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通过《中国科学报》独家回应。
高福介绍说,新型冠状病毒的体外诊断试剂可以有核酸、抗原和抗体诊断试剂等多种类型,但目前只有核酸试剂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诊断,抗体诊断试剂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
“据我们掌握的情况,IgM(免疫球蛋白M)抗体试剂有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已经接近临床试验完成阶段,希望很快应用到检测中;IgG(免疫球蛋白G)抗体试剂也在研发中。”高福告诉《中国科学报》。
“未来,几种类型试剂结合,取长补短,一定会进一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检出率。”高福向《中国科学报》解释说,目前核酸诊断试剂的检测标本可以有咽拭子、鼻咽拭子、肺泡灌洗液、血清、粪便等,而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病例,肺泡灌洗液是最为理想的标本,但获得肺泡灌洗液需要呼吸科医生操作,“有技术难度、被感染风险大、病人接受度低”。
对于(鼻)咽拭子样本检测出现的“假阴性”问题,高福告诉《中国科学报》,几种因素会影响(鼻)咽拭子检出阳性率,包括采样的质量、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的病毒载量、不同病程期间排毒量动态变化等,这些可能导致少部分患者(鼻)咽拭子检不出新冠病毒核酸。“当然,这里也要强调,核酸检测方法如操作不当也会出现假阳性,规范操作很重要。”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早期(鼻)咽部查不到病毒核酸,不是核酸试剂存在假阴性,而是由于患者咽部还无病毒存在,需要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测方法做辅助诊断,如有专家建议检测粪便样本(肛拭子)做为辅助。”高福告诉《中国科学报》。
高福还进一步强调,当前应加快验证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能否在发病早期检测到IgM。
不过他也提到,IgM检测试剂的研发时间要比核酸检测试剂周期长。
“若IgM可以在发病早期快速检测,尽快获得循证学证据后,就可以很快进入临床检测。”高福说。
相关报道
病毒检测出现“假阴性” 专家建议痊愈者仍隔离14天
近日,关于核酸检测容易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基本已在医疗界形成共识,不仅中日友好医院出现一名三次咽拭子测试均为阴性、通过下呼吸道样本才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也指出,核酸对于真实病例的检测率不过30%至50%。
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市民恐慌,网络上有人提出疑问,“是否就是说,病毒检测阴性出院的人,不一定真的没有病毒,只是病毒藏起来了?如果这些人到处跑,岂不是很危险?”还有医护人员表示:“出现这种‘假阴性’的患者最难识别,甚至有第四次、第五次才查出阳性,漏网之鱼不能放过,宁可错,也不能放过。”
病毒检测会出现“假阴性”,那出院患者到底是不是真痊愈了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内科、呼吸专科副主任,广东援鄂医疗队专家周宇麒表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出院管理确实应该谨慎,我们在临床上是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要求,患者不仅要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而且临床症状要明显好转,CT要显示确实没有炎症了才可解除隔离出院。这三项条件缺一不可,基本上能保证患者康复了。”
同时周宇麒强调,现在医学界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以上出院标准只是基于目前的认识水平,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医院通常会让出院患者继续隔离14天,观察体温体感变化;医生对出院患者要进行追踪随访,确保隔离期内病情不出现反复,才算真的痊愈。
有呼吸科专家建议,“目前对出院患者的隔离并未采取强制措施,从对患者及社区居民负责的角度出发,建议政府对出院患者像密切接触者一样,强制到统一点单独隔离14天,每天由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健康监测,完全康复后再回归社区。”(来源:武汉晚报)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DF142)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