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春运期间还将有1亿6000万人返城返岗 _ 东方财富网

核心摘要:【春运期间还将有1亿6000万人返城返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1日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表示,根据大数据监测分析,从现在到2月18日春运结束,预计将有1亿6000万人陆续返城返岗。(新京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1日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表示,根据大数据监测分析,从现在到2月18日春运结束,预计将有1亿6000万人陆续返城返岗。 相关报道 五大城市群流动人口解析:联防联控面临巨大考验 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到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进而带动区域
【春运期间还将有1亿6000万人返城返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1日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表示,根据大数据监测分析,从现在到2月18日春运结束,预计将有1亿6000万人陆续返城返岗。(新京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1日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表示,根据大数据监测分析,从现在到2月18日春运结束,预计将有1亿6000万人陆续返城返岗。

相关报道

五大城市群流动人口解析:联防联控面临巨大考验

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到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城市群作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流动人口集聚的重要平台。因此,疫情之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就成为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

城市问题研究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员冯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结合城市群与武汉大都市圈的关系来讲,武汉都市圈及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联防联控的任务就特别重。这些城市群中都有核心大城市,它们是人口经济活动最密集的区域,未来这些地方的疫情防控将面临较大考验。

在返程高峰和企业纷纷复工之际,各大城市群的人口流动是怎样的?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数据、百度地图数据等资料,对目前五大城市群的流动人口状况作了具体梳理。

珠三角:流动人口数千万疫情防控压力大

各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地域来源呈现不同特征,其中,珠三角的省际流动比例最高。

根据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下称“报告”),2016年,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达到5998.5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为1033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7倍多,也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当年,珠三角净流入人口为2647.9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4.14%。

从流动人口来源来看,珠三角城市群以省际流入为主。2000年和2010年省际流动人口占总体的65.31%和64.43%。跨省流动人口的来源地相对集中,以近邻省份为主。

其中,与广东同属中南大区的湖南占比最高,占省际流动人口的比重达到了22.2%,约为400万人;来自湖北的占比为10.09%,约181.2万人。总体上看,珠三角的省际流动人口来自疫情中心湖北及湖北周边的湖南、重庆、河南的总量较大,而这些省份当前的防控压力大,那作为输入地的珠三角自然压力也比较大。

从当前珠三角主要城市的确诊病例数量来看,两大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最多,截至2月9日24时,深圳市累计确诊368例、广州市313例。这两大一线城市都是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城市人口流动性大。广州的外来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广东省内其他地市,深圳的外来人口中省际流动的比例更高。此外,深圳的非户籍人口达65.1%,未来深圳的返程流入规模可谓是珠三角最大。

广深之外,确诊病例位居第三的是常住人口仅有189万人的珠海,到了85例,从确诊病例与人口总数的比例来看是全省最高的。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徐超龙近日回应称,从目前珠海发现的确诊病例来看,主要表现为输入性病例和输入性病例引起的家庭聚集性病例,这与珠海旅游城市的特点相关,流动人口居多,又恰逢春节探亲、来珠赴澳旅游高峰,所以珠海确诊病例数量上升较快。

相比之下,广东另外两个制造业大市东莞和佛山虽然目前确诊病例没有珠海多,但返程的人口数量要比珠海多得多。比如,东莞外来常住人口607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高达72.4%,佛山这一比例也高达52.6%。从产业结构上看,这两座城市以制造业为主;从时间轴上算,由于很多工厂放假较早,很多产业工人已经在1月20日之前返乡,因此现在返程和复工之际,这两座城市面临的压力可谓相当大。

东莞一家卫浴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制造业企业肯定需要工人现场操作。目前企业复工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口罩比较紧缺。另外,需要提前排查每个员工的健康状况,排除所有潜在的风险,绝不能因小失大。

长三角:城市之间流动大

从2000年到2010年,长三角流动人口规模由2169.22万人增加到4783.38万人,吸纳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保持在21%左右。

这其中,上海市2018年的统计公报显示,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户籍常住人口1447.5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6.2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

上述报告显示,目前长三角区域内一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如绍兴、嘉兴、金华、舟山等,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均明显上升。江苏南部人口流入也比较强势,紧挨着上海市形成“苏锡常”拥有较大流动人口规模的连片走廊,并逐渐扩散北移影响到安徽省境内,如合肥等少数城市。

长三角区域内部城市发展水平梯次差异特征明显。多层级的区域发展体系使得长三角既有上海这类人口流入的绝对中心,也有南京、苏州、杭州等吸引流动人口的“第二集团”,还有盐城、滁州等人口净流出城市。

从流动人口来源地看,来自苏浙沪以外28个省份的跨省流动人口前7位稳定集中在安徽、河南、四川、江西、贵州、湖北和湖南等邻近省份和中西部人口流出大省,占全部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保持在78%左右。这其中,湖北占了5.69%,位居第六位,也是不小的比例。

从人口流动的方向看,长三角城市群各个城市之间的流动十分紧密,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城市群之间的联防联控十分关键。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截至2月10日15点,每万人感染比例(确诊病例占常住人口比重)方面,浙江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湖北。

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各具特点

京津冀城市群方面,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5年,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但增长势头显著放缓。到2015年,京津冀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775万人。

北京是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京津冀地区的全部流动人口中,49%左右集中在北京,其中来自京津冀以外地区的流动人口中,超过半数流入北京。

2018年,北京非户籍人口达到764.6万人,占比为35.5%。从百度迁徙的趋势来看,2月9日人员迁入北京的前十大省份分别是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辽宁、天津、内蒙古、安徽、黑龙江和吉林。基本上以华北、东北、河南等北方地区为主,南方省份只有安徽1个。其中河北占比达43.96%,河北是京津冀地区的人口主要流出地。

相比沿海三大城市群,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区域内居多,来自区域外流入的相对较少。数据显示,2010年成渝城市群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达到982万人,并且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至2015年,又增长了近500万人。

报告显示,成渝城市群的流动人口高度集中在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且愈发聚集的趋势明显。2000年,在重庆和成都的流动人口占城市群的比例分别为29.9%和11.8%;2015年,在成渝两地,这一比例为57.6%,聚集程度大幅度增加。

随着成渝的发展,成渝城市群对区域外人口的吸引力在增强。2000年,成渝城市群流入人口中来自重庆和四川以外的其他省份人口仅占比14.3%,2015年则增至21.4%。

另外,四川和重庆近年来人口流向沿海发达地区的比例在下降,而四川和重庆相互之间的人口流动在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15年四川成为接纳重庆市流动人口数量排名第三的省份,超越福建,与浙江持平。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则以县内流动和省内县级流动为主,跨省流入的占比相对稳定在一成左右,可见长江中游城市群对省外流动人口的吸引力相对有限。

另一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可以看做是三个次一级的城市群的结合,即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要载体,这三大城市群聚集了各自省内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每个城市群吸引的流动人口也主要来自省内。

具体到武汉城市群来看,武汉作为整个华中地区的大区中心城市、中部地区第一大城市和中西部地区高教实力最为雄厚的城市,2018年GDP为14847.29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八、中部第一,经济总量占湖北全省比重高达37.7%,省会首位度相当高。

而周边地区的中小城市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高新产业发展水平、城区人口规模等主要指标以及社会公共资源方面都与武汉有巨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武汉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力相当强劲,对周边地区中小城市人口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武汉与周边的城市联系度非常强。

冯奎说,疫情防控要落实属地责任,同时也要联防联控。类似于武汉都市圈,联防联治应是下一步重点方向。

他建议,一是在湖北省层面建立武汉大都市圈的协调机制,共同研判疫情防治的突破重点。二是全国援助湖北,就要发挥武汉作为“总指挥部”的作用,从而高效地协调全国资源力量,尽快地控制住武汉大都市圈的疫情局面。三是要充分利用武汉的科技资源,可以考虑开展远程的智慧医疗专家会诊服务。四是加强物资等的统一调配。 (第一财经日报)

(文章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DF070)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湖南山东对口援助黄冈医疗队:物资基本够用 紧张状况获有效缓解 _ 东方财富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