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核心结论:疫情对经济冲击机制显示,是否有第二波需求、供应端冲击主要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我们从产出法和支出法两个视角探讨疫情之后经济走势,或呈现“深V反转”后二、三季度将持续反弹。
二、基准情形下,一季度GDP增速或降至3.9%,但全年仍然能达到5.8%:
产出法:交运、住宿餐饮、房地产服务业一季度将对GDP增长负贡献,工业和建筑业等的贡献也会下降,而信息服务业将逆势上行,成为稳经济主要增长来源;
支出法:投资、消费都将在一季度有着明显下行压力,反弹先消费后投资。
三、产业链、供应链冲击是风险点,但不改我们“制造业周期性修复”基本逻辑和观点。
四、短期疫情对CPI、PPI的冲击负面为主,我们认为CPI高点已过,PPI也将保持稳定,不是政策障碍。
五、逆周期政策大概率超市场预期:
财政政策:(1)不排除赤字率破3%的可能,明显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2)开拓地方政府融资新工具如REITS产品来盘活经营性基础设施存量资产;
货币政策:(1)下调MLF、LPR等,全年降息可达30-40bp以上,缓解企业困难;(2)不排除下调存款基准利率,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房地产政策:(1)适当放松房企融资,尤其是国内外债券融资;(2)地方政府大概率放松限购限贷措施。
(文章来源:宏观长春)
(责任编辑:DF064)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