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固收江坛
原标题:【华西固收研究】债市战疫行情下,不同机构投资策略大盘点——交易笔记(六)20200210
报告摘要
事件概述
受“新冠疫情”和降息影响,上周各期限国债/国开债收益率大幅下行。国债方面,各期限收益率普遍下行,2月7日1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国债与1月23日收盘时相比分别下行12.9BP、18.4BP、19.7BP、17.1BP、19.1BP;国开债方面,1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较1月23日分别下行32.3BP、23.1BP、21.2BP、20.9BP、19.1BP。
分析与判断:
►观点印证: 国债建议适度收短久期,把握中间期限超额利差;政金建议把握有超额利差的关键期限
1、 观点重申:2月3日以来,我们多次召开电话会议建议收短国债久期至5-7年,把握长端政金债超额收益。
2、 国债逻辑印证:10Y回调最深,5Y下行最大。2月4日债市回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调幅度最深,单日上涨约3.2BP,2月7日受MLF、LPR降息预期影响,5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最大,降幅达到4.4BP,同时,上周5Y国债收益率降幅位于五个关键期限第一位,符合我们此前收短国债久期策略预期。
3、 国开逻辑印证:长端国开债第二轮下行幅度最大。2月7日,长端国开债收益率下行显著,平均达4.2BP。
►机构行为:广义基金/券商上周二部分“获利了结”/基金上周五“返场”加码净买入
1、国债买盘:券商、大行“异军突起”,境外机构“且战且退”
境外机构、券商、外资行连续净买入国债,分别累计净买入91.03亿元、65.22亿元、37.53亿元;相对于春节前,新出现的国债主力买盘是券商和大行,而境外机构的净买入量比节前一周减半,参与热情不足。
2、政金债买盘:境外机构发力加仓政金债,基金维持净买入第一位
基金、境外机构连续净买入政金债,分别累计净买入592.71亿元、122.47亿元;政金债的买方主力新增境外机构。
3、短债买盘:短债“老面孔”基金、农商行继续增持短端
基金、农商行连续净买入短债,分别累计净买入423.78亿元、356.37亿元;短债买方主力基本不变。
4、中长端债券买盘:基金/境外机构为中长端主力买方,券商/外资行发力长端债券
基金和境外机构连续净买入中间期限债券,分别累计净买入213.83亿元、87.97亿元;中间期限债券的买方主力基本不变;基金、境外机构连续净买入长债,分别累计净买入259.7亿元、223.65亿元;长债买方主力新增证券及外资行。
5、哪些机构在2月4日回调期间减仓?
2月4日,广义基金(基金、理财)、外资行及其他产品类由国债买方转为卖方,券商国债净买入量减半,增大了国债收益率上行压力;同时,大行、理财收短久期,由长债买方转为卖方,农商行持续收短久期,加倍净卖出长债,带动长端收益率上行。
6、哪些机构在2月7日下行期间加仓?
2月7日,大行及股份行是国债净买入主力、外资行及基金加大净买入规模,带动市场行情伴随利好信号持续下行;同时,基金、外资行由长债卖方转为买方,带动长端收益率再次下行。
综上所述,基金、境外机构是上周净买入主力,其中境外机构在品种上倾向于政金债,在期限上倾向于长端;基金的期限和品种特征不明显,但交易风格多变,期间一度“获利了结”。
►行情展望:“牛陡”到“牛平”需要基本面信号,“牛平”之前把握消息面/继续看好中间期限
“牛陡”向“牛平”过渡期,需要基本面信号: 与2016年相比,当前收益率曲线偏陡峭,与2003年相比,当前曲线较平坦,我们认为当前处于一个由资金面驱动的“牛陡”向基本面兑现的“牛平”转化的过程。
基本面信号 资金面数量工具 资金面价格工具:在此过程中,由于市场已经透支了降息预期,同时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存在倒挂,资金面尤其是价格工具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被钝化,资金面当中,更应该关注数量工具,如下周1.7万亿逆回购到期后是否通过降准、MLF、大额逆回购对冲。在2月底PMI数据出炉前,市场面临“基本面”真空期,消息面(疫情进展和复工节奏)作为基本面的预期将被放大,我们提示投资者警惕疫情提前结束(或新确诊人数降低)对债市的冲击。
►投资策略:维持收短国债久期/加仓长端政金债策略,谨防疫情和复工消息面导致的回调风险
1、本周,我们建议维持收短国债久期/加仓长端政金债策略。
2、2月底前,即PMI披露前的数据真空期间,建议投资者根据疫情发展和复工进度以及账户收益情况酌情收短久期,规避回调风险。
3、中长期,随着1月、2月合并经济数据出炉,基本面将兑现曲线“牛平”,建议择机把握。
►风险提示
疫情扩散程度可能超预期。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