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
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2月14日,首个由中医药团队接管的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正式接收患者,该医院由中医药专家领衔、中医治疗为主。2月15日,记者从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月14日24时,北京市20家定点医院,中医药参与救治率为90%,总有效率为81%。据记者梳理,在包括四川、河南、安徽等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也得到了广泛使用。
中医药的发展一直面临着争议和质疑。虽然政策力挺中医药的发展,但行业始终面临着挑战与桎梏。中医药能否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证明自身效果?政策力挺之下,行业发展能否迎来春天?
对此,中药老字号企业广誉远董事长张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历史上看,中医药在多次大型瘟疫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医药的发展不断被边缘化。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政策的支持力度,这一次中医药在疫情中的广泛应用,让老百姓亲身感受到中医药抗击疫情、抗病毒的独特作用。未来,随着疫情的结束,中医药的消费需求有望实现较大增长,尤其是在治未病、养生等领域。”
中医是怎么看病的?
上医健康平台主治医师陶庆医学博士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介绍,中医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和传承。治疗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流程,首先是望闻问切,接着进行综合的归纳,判断证型,最后是辨证处方。
“在突发疾病没有特效药时,中医就可以去干预。中药由复方配伍组成,其疗效特点是多个环节、多个靶点进行治疗。在此前非典肺炎的治疗中,大量的激素冲击疗法治疗使得重症患者即使得到治疗,后面恢复也面临着诸多后遗症,包括股骨头坏死等,而中医药的副作用比较低。”陶庆向记者介绍。
此外,丁丁中医诊所儿科主任刘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在防病、治病、恢复期都有独特的作用,中医辨证论治不把着力点放在对病原体的认识上,而在于邪气进入人体后与正气斗争所表现的证候,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医没有细菌学说,却能治疗传染病,对病毒性传染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为中医走的是另一条道路,讲究的是辨证论治,根据环境、气候等多重因素来判断人的疾病,地方不同,药方可能就不一样。
被误读的双黄连背后
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此次的新冠肺炎,中医药在疫情中的治疗效果被多次提及,然而也面临着市场的质疑。
1月31日深夜,有媒体报道称:上海药研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随即引发众人连夜抢购。
“这一事件的背后是社会对中医药的不了解。中医不是这么看病的。中医讲究辨证分型,有热毒、湿毒、寒症,双黄连对热毒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如果没有热症的话,服用双黄连的效果并不好,也可能产生不好的效果。一旦出现不好的效果,社会就会对中医药产生怀疑。”陶庆向记者表示,中医药的文化需要普及,这样才有利于人们正确地使用中药,才能真正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此外,刘雯介绍,外界对预防和治疗的认知有误解。中医有句话叫作“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中医的治疗方案都是围绕着如何扶正祛邪来进行的,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就是提高免疫力,预防是饮食起居,尤其是情志的管理。而双黄连的功能治病,不恰当的使用也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一位中医药行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行业自身内部也存在诸多问题,浑水摸鱼者有之,让外界对中医药产生误解,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中医药发展能否迎拐点
在多位中医人士看来,此次疫情防治与2003年的“非典”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中医药较早介入治疗。在国家发布的多个版本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中医处方已经被纳入,此外,包括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也被纳入。
2月14日,针对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介绍,在湖北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参与率75%以上,其他地区超过90%,中医药在湖北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诊疗中受到力推的背后,是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中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医门诊部的审批程序简化,老百姓接受的程度比较高。”陶庆向记者表示。
去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在业内人士看来,中药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的同时,中医药行业标准提升,行业中短期或将面临转型升级阵痛期,长期看有利于优质中药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DF353)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